分享

相声的没落是“不作不死”

 利有用无 2017-06-11

原相声艺人郭德纲最近感叹,说他是给相声看坟的,意思是说相声已死,否则何谈看坟?郭德纲算原相声界大腕。当年办德云社掀起过小高潮,门票数千元一张,还培养了一些徒弟,对相声艺术有所贡献。连他都认为相声死了,看来这门手艺真不行了,郭本人已改行卖面膜,做主持人了,他都没信心,相声还有何指望?

相声是民间艺术,与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联。有人曾故弄玄虚,把汉代军中杂耍说成相声起源,真是荒唐。杂耍是动作,相声靠语言,完全不同方式。我在明崇祯《帝京略物略》中看到一种叫“哒喇”的记载,据说每年清明西直门外高粱桥有春场的习俗,书中把杂耍与耍杆儿,角子,舞幡儿相连,而单独列出个哒喇的门类,指一种边说边唱,插科打诨的语言艺术,听上去接近后来的相声。再往前推,元杂剧中有打情骂俏的记载,类似今天京剧中的丑角儿,也接近相声。

既然相声是民间艺术,与生活相联,社会生活的发展必然对相声艺术的形式提出新的要求。比如现代生活日趋多元化国际化,知识范围扩展到金融,科学,艺术,天文地理各个方面,人们的幽默当然要基于新的知识结构,形式也相应多样化。而相声艺术明明是草根的玩意儿,有些人非往京剧靠,自我拔高自许经典,以达到提高相声演员含金量的商业目的,严重脱离群众,还数千元一张门票,哪个国家听说过这么贵的门票听笑话?还自做聪明,结果是将相声与市场隔绝开来,断了自己的粮道。

还有,相声艺人由于故步自封,沉醉在自己臆想的经典之中,什么说学逗唱,杀头卖相,三番四抖,还什么娃娃腿儿啊,台下十年功吧,恰恰忽略了随社会发展不断丰富知识结构的重要性。作为民间艺术,幽默的哏才是一切,其他都可调整,没那么严格。你没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哪来的哏呢?老说《白事会》,《歪批三国》,你自己不烦啊?你把自己都活成出土文物了,相声焉能不死?

此外,相声的师徒门第体制,正像癌症吞噬着相声艺术的活力。众所周知,师徒关系是封建经济产物,本质是家奴式的人身依附。所谓师徒如父子,就是让师傅像占用儿子生命一样占用徒弟的劳动和尊严。这与现代社会的自由雇佣或师生关系格格不入。像德云社弟子的家丁式打人事件,师傅张口闭口就“孩子们如何如何”,您才几岁啊,就叫人家孩子,不怕折阳寿呀?师徒关系培养的艺人普遍现代意识低下,他们很难现代化,又如何产生时代特色的哏,如何成为幽默大师呢?实际上,这种师徒关系培养的大都是只会绕绕口辙的说匠,不具幽默本色,家奴制对人性充满压抑,怎么能出幽默感呢?这正是相声走入绝境的根源。

相声艺术的故步自封是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但相声没落绝不等于幽默的消失。任何艺术形式“不作不死”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阻挡不了人类幽默本能的张扬。就在相声式微的同时,以脱口秀为特征的多种幽默艺术形式正风起云涌,黄西,崔永元,北美崔哥等越来越多的幽默艺术表演者,承担起为人们带来欢笑的任务。中国人不缺幽默感,你可以垄断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但你垄断不了人们的微笑。相声完?就完?吧,有什么呀。他们不是爱家丁式打架吗,打去吧。他们不是爱卖假药吗,卖去吧。他们不是爱收徒吗,有本事你当黑社会老大。我们的回答是:你们弄死了相声,我们解放了幽默。

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