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文章】独家 | PPP模式在养老机构开发建设中的探索及应用(上)

 小米0602 2017-06-11

本文为上海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并注明作者来源。 

1引言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较为严重。

从需求的角度说,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此外,由于很多家庭中都存在子女外出工作、学习导致老人独居的情况,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到70%,到2020年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也就是说,传统的居家养老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从供给的角度说,一方面养老机构供给不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每百名老人只有1.59个养老机构床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的供给结构不均衡,高服务质量的养老机构虽然床位充裕但由于价格高昂,超出了一般老年人缺乏消费能力,而福利性的养老机构由于价钱低廉床位紧张,导致一位难求。

面对老龄化问题,国家提出了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希望能够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拓宽渠道进行养老机构的开发建设。

综上,潜在需求大,供给结构化失衡,政策环境利好,这些都是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推动因素,投资者需要寻求可持续的开发和运营模式,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加具有社会意义。

2我国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

2.1 投资缺口巨大

按照十三五的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根据民政部数据统计,按照5%最弱老年群里入住养老机构计算,需要1275万张床位,“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养老床位数达到672.7万张,那么缺口就是在600万张左右。不计土地费用,仅床位建设就存在千亿元投资缺口。如此大的投资增量,仅靠国家财政来解决显然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2.2 供给结构化失衡严重

目前,国内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分为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但是面临这样一个困境,公办的由于床位紧张,一“位”难求,好的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到位、设施齐全,但是价格高昂住不起,差的民办养老机构又没人敢住。因此,养老机构存在着供需错配的问题。

2.3 运营能力不足

高性价比的公办养老机构虽然受到追捧,但数据显示有87%的机构面临着收支不抵的困境,由于公办机构本身存在一定的公益和福利性质,收费低廉,再加上缺少运营经验,难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这对于政府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如何寻求可持续的运营模式,这也是未来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

2.4 专业人才匮乏

根据社会管理研究院有关数据估测,目前中国养老护理员缺口在300~500万人,其中持证护理员仅为5万余人,新增老年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50%。由于养老护理行业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社会价值认可度较低,职业吸引力不强等导致专业护理人才流失和短缺现象严重,再加上专业培训、考核和管制度的不完善,对养老服务业的市场化发展形成了明显制约。

3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公私合营关系)是一种以合同方式确立的,基于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原则的合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相互合作来提供某种公共项目或服务。PPP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对公共服务领域投融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进行的一种创新,它的出现使得项目参与各方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从而达到比各方单独行动更有优势的结果。

4PPP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4.1 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

4.1.1 为社会效益突出经济效益不足的养老机构建设项目建设提供融资

养老事业项目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社会效益要高于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养老事业建设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大,单靠政府财政己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投资需求。同时政府在公用事业建设中的高投入、低效率和资源的高消耗也阻碍着其快速发展。PPP模式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各参与方即使没有达到自身理想的最大利益,但总收益最大,实现“帕累托”最优,即社会效益最大化。

4.1.2可有效缓解政府财政支出压力,转移政府融资风险

在PPP模式下,政府扮演的是投资经纪人的角色,其任务就是以公用事业项目建设为基础,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合作,借助于私人企业的资金来建设公用事业项目。私人企业需要筹集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资金。政府不是以直接投资者和借款人的身份介入项目,而是以项目提供扶持措施的方式来组织融资,既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的需求,又避免了政府直接举债。这样,项目进行过程中的融资风险就转移给了私人企业。

4.2 养老机构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

4.2.1 政府对项目的扶持,降低了项目投资风险

通过政府对项目的扶持,可以提高PPP项目的经济强度、降低项目风险、维护投资者和贷款方的利益,使项目融资成为可能。PPP模式解决了项目全部风险由民营企业承担而造成的融资困难问题,在项目初期公私各方就进行风险分配,既降低投资者风险和项目融资难度,也提高融资可能性和投资效率。

4.2.2 民间资本充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资本投资迅速增长,民间资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成为我国国有资本、跨国资本以外的第三支力量。近几年来,民间资本投资额均已超过10万亿人民币,但这还只是民间资本总额的一小部分,许多民营企业家手里有钱不知道往哪里投。

浙江省通过4600多万元资助资金吸引16亿元社会资金投入,建设养老床位2.4万张。安徽省合肥市民办非企业单位“久久夕阳红”多来持续投入,已在3个城市兴办7所老年公寓,提供养老床位2000多张。可见,全国各地都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