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记忆中的奶奶

 昵称44147683 2017-06-11
栀子花开的时候—我记忆中的奶奶

  周婷

  南京的六月,天气闷热,坐在办公楼里稍感烦躁。走进阳光中,忽然闻到丝丝缕缕的栀子花香。顺着香味寻去,那些空灵的花儿,经过细雨的滋润,一瞬间都露出了笑脸,三三两两优雅地嵌在翠绿的枝桠上。这就是栀子花,清丽,圣洁,柔和。它将我的思绪牵回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时光,让我再次想起我慈爱、贤良、坚忍的奶奶,想起了当年奶奶和我们共同度过的平常日子。岁月无痕,祖孙有情。不知我的笔墨是否能转译出这种种的美好。


  我的奶奶叫欧慧云,一个如栀子花一样纯净、优雅的名字。从我儿时初识文字开始,我就一直羡慕奶奶有一个女人味十足的好听姓名,同时也惊诧一个终日劳作的农村妇女怎么会有一个大家闺秀的名字。后来才知,奶奶的爸爸是一个读书人。可是奶奶的生活却没有她的名字那样悠闲静美。她的人生非常不幸,四岁丧母,四十六岁守寡,曾因无力偿还爷爷生意上的外债吃过官司,曾为救治身患直肠癌的爷爷而一贫如洗。特别是,那么艰难的岁月,一个人拉扯着四个尚未成年的儿女,仅靠种地养家糊口,还顶着所谓“富农”的帽子。其间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可想而知。而我记忆中却没有多少奶奶痛苦悲哀的生活场景,虽然住的是茅草蒲屋,但家中拾掇得整洁清爽。奶奶留给我的印象更是干净的外表,勤劳的形象,悠悠的爱心,乐观的品性。

  幼年时,我和姐姐常常被送到奶奶身边。奶奶似乎总是很歉疚,说实在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们买糖果、买茶食,但她每天都能变着花样给我们弄些炒蚕豆、炒瓜子、炒花生之类的小零食吃。有时碰到换“砸糖”的,奶奶便连忙找废旧塑料薄膜、胶鞋等为我们换“砸糖”。看着我们姐妹俩贪婪地吮吸着“砸糖”,她的脸笑成了栀子花的模样,这时我便遐想着奶奶年轻时如栀子花般纯净美丽的容颜。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了,奶奶就拔些橘红通亮的胡萝卜,洗干净给我们吃。那可是我记忆中最好吃的美食,淡淡的甜味夹裹着奶奶的质朴和疼爱,一直在蔓延,甜及五脏六腑,让我至今无法忘怀。姐姐最喜欢吃的是奶奶摊的饼,她经常会缠着奶奶做。尽管田间活计多而累人,奶奶仍禁不住姐姐的“纠缠”,总是乐滋滋地用面粉和些本准备用来换油盐酱醋的鸡蛋,用铲子均匀抹在大铁锅中,掌握好火候,不一会儿黄灿灿香喷喷的鸡蛋饼就摊成了。现在想来,我们津津有味地品尝奶奶给我们制作的“地产土货”时,她好像从来没有吃过,好像总是我们这两个食客的“观赏者”。记忆中没有什么活儿奶奶不会做,没有什么事儿能难住奶奶,奶奶用慈爱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有滋有味,用勤劳弥补着物质生活的匮乏,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简单但绝不清淡,清贫但绝不灰暗!

  记忆中,奶奶心细如发,温情似水,如栀子花般圣洁地绽放在我的童年。小时候,我体质比较弱,严重缺钙,肠胃很不好,奶奶就特别眷顾我。吃东西时,奶奶很耐心地给我一个人去皮剥壳,或者把大块的食物切成小块,让我细嚼慢咽。只要是我吃的物品,她总是把控着冷热硬软,直到我上小学了也是如此。在奶奶的精心调养下,我肠胃不调的毛病竟然不治而愈了。逢年过节,爸爸妈妈会捎些糕点、鱼肉回来孝敬奶奶,可是奶奶从来都不舍得吃。她把糕点用塑料袋包裹起来,藏在家里一个暗红色的小箱橱里,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拿出来招待。而鱼肉之类,她会精工细作,合理安排在各个时段让我们享用,既保证不变质,又能尽量长地让我们开开荤。记得吃鱼时,她极为小心地剔去鱼刺,一点点喂我,生怕我被鱼刺卡着。奶奶的善良,奶奶的贤惠,奶奶的温情,给我以后的教育人生打下了最亮丽的底色。

  在奶奶家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我们要回自己的家上学了,奶奶特别不舍,赶个大早,给我们准备吃的。印象特别深的是她用手帕装些毛桃,然后步行送我们。她说我们经过的路上有野狗,还有一个会打人的精神病人,她不放心,一直要送我们到三里路外的大公路上,她才折回赶着上工。每次我们往前走她回头走的时候,是特别揪心的时候。奶奶就站在原地微笑地看着我们先走,还说:快走啊,看到狗不要乱动啊,实在不行,就蹲下来,狗就会走掉。我们一边走,一边回头,直到奶奶挽着发髻、束着围裙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奶奶对我们的疼爱也是有原则的。记得我和邻居家小孩子玩耍,不知怎么的闹起了矛盾,我急得骂了一句很不文明的话。在一旁干活的奶奶很不高兴,拽着我要我保证以后绝不说这样的脏话,教育我说:“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小时候不学好,长大不得了;不管是种田的,还是在公家上班的,每个人都要干干净净地生活。”我不服气挣脱她往外冲去,围着祖屋拼命跑,奶奶誓不罢休,一直在我后面追,直到我实在跑不动,认了错才为止。奶奶当时的话语其实我也并不理解,却如栀子花般纯净澄明,深深留在我的记忆里,影响着我平时的一言一行。

  清贫中的奶奶是艰难的,也是乐观的,她是精神的富有者。她总是在为生活忙活着。每天星星还挂在天空的时候,她就起床侍弄自留地里的苹果梨桃、玉米芦棘、黄瓜茄子,然后再赶去干生产队里的农活挣工分。中午回来再累,她也要为我们做饭烧菜,洗晾衣服。傍晚放工时,她又一头扎到自己家的庄稼地里,直到天黑如漆。回到家还是不停地做事,侍弄我们吃饭洗漱睡觉后,她又在油灯下剁猪草或补补涮涮。家里很小,没有专门的卧室,我躺在靠边的床上就能看到屋子中间忙碌的奶奶。尽管奶奶的床被补丁打补丁,还有些硬糙,但我很喜欢躺在床上看着奶奶做家务的感觉。因为这个床被特别干净,时常还有太阳暖暖的味道;因为身旁有奶奶温馨的陪伴,让我童年的夜晚不知道了害怕。虽然孤独一人,虽然身材瘦弱,但奶奶的身影总是忙碌的,脚步总是轻快的。奶奶终年忙活,在年终生产队分红时也不见得会领到多少钱和粮食。有一次,我特别清楚地记得奶奶满怀希望去队里分红,却空手而归。那时我已经有一点明事了,心里特别担心,这一年奶奶吃什么?用什么?可是奶奶并没有把自己的忧虑和难处转嫁到我们幼小的心灵之上,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怎么也搜索不到那一年艰难度日的记忆,留在脑海中的依然是奶奶变着法子为我们改善生活的场景,依然是奶奶终日奔波劳作的身影,甚至还有快满六十岁的她,为了多挣几个工分去生产队喂养很多很多猪的情形。奶奶辛苦、坚强、隐忍,将苦难的生活打磨得光洁圆润,正如栀子花静静地绽放,默默地散发着清香,悠远而绵长。她就这样,一直静静地存在于我的心中。

  奶奶六十四岁时离开老家,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她,对离开故土的不适没有丝毫的抱怨,她唯一的愿望就是不给儿孙增添任何负担。因为住房紧张,我和奶奶住在爸爸学校分的一小间房子里,而父母住在妈妈医院分的另一处房子里。我和奶奶相守一起的时光更多了。当时我就在爸爸的学校读初中,爸爸让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奶奶坚决不让我干任何事,说我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她还是像照顾我小时候一样照顾着我。她怕爸爸责怪我,总是在他上班或晚上去另一处休息时帮我洗衣服。那时候学校都是灰土的操场,我衣服特别脏,油脂又多,衣服要洗上很多遍才清爽。碰到大冬天的夜晚,奶奶要在寒夜中的水井边忙活半天,人都快被北风吹僵了。白天我上课时,透过玻璃窗,每天都能看到身躯羸弱的奶奶在水井旁洗衣、淘米、洗菜,还常常拎着吊桶来来回回往家里的水缸里装水。奶奶就是想多干些活,帮爸爸妈妈减轻家务负担,让我一心一意地考学。奶奶非常亲和贤惠,我记忆中她从没有和谁红过脸,看到人总是笑眯眯的,不多话,和谁相处都非常融洽。她还很热心,爸爸有一位同事小孩没有人带,她每天主动帮人家带孩子,为他人解决后顾之忧,这一家人把奶奶当成亲人似的。


  后来我读师范再读大专分到县城工作,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很少很少。节假日回去,看到奶奶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仍是温和的笑和忙碌的身影。再后来,我也有了孩子,奶奶也越发衰老了,老得已经抱不动重孙了。但我清晰地记得,只要孩子放在摇篮中,她就会寸步不离地守着,孩子一哭,就提醒我们换尿布或喂奶。逢上雨天,奶奶便把尿布一块一块放在煤球炉旁烘干,一烘就是几个小时,要知道那时奶奶已近80岁了。1999年,我做了校长,时间越发不属于自己,也就在这一年,奶奶一病不起,爸爸打电话让我回家一趟。我赶回去时,奶奶还能辨认出我,不断地唤我的乳名。为了不影响我工作,爸爸催我赶回学校。就在第二天凌晨,噩耗传来,奶奶仙逝。奶奶生病的日子,我天天都在工作状态,我常常想,也常常痛心,更常常矛盾和自责:我们总是工作工作,忙这忙那,连照顾亲人的时日都没有,心中有孝道却不能尽孝,工作和尽孝该怎样两全?

  日月轮回,往事如烟。唯有奶奶让我的心灵常常静默下来,她付出了很多,劳碌一生,奉献一生,却没有怨言;她目不识丁,但分明就是一位好老师,她教会了我在艰难中要坚强,在平淡中要坚守,在幸福中要回报。奶奶去世十三年了,我经常在梦乡中和她相逢,经常在烦忧时和她对话。我想象着她在雪夜里翩翩而归,穿着她爱穿的黑灰色中式斜襟衣服,坐在我们中间,吃着她爱吃的米酒泡饭,听着我们谈笑风生,尽享天伦之乐。看,奶奶不是正从清香的栀子花丛中走来了吗?她的身影那么熟悉,她的目光那么慈祥……植根于记忆深处的栀子花香不会随岁月的远离而消散,随着岁月的沉淀,年龄的增长,当我再回首那些令人快乐的、感动的每一个细节,更多了一份对生命的感恩和对爱的感悟。是的,我始终明白,岁月会老去,记忆会模糊,但是生命里的有些记忆,就如心底里那丛栀子花,永远不会逝去,会一直温暖着我,感动着我,芳香着我,犹如我亲爱的奶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