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肖汉玺从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2017-06-11 | 阅:  转:  |  分享 
  
肖汉玺从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王日希星李廷荃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消化科,太原030012

关键词食管炎,消化性

肖汉玺主任医师是我省著名的老中医,师承家

传,善治内科消化疾病,尤其是从肝论治反流性食管

炎有独到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中无反流性食管炎之记载,但根据其

临床表现,肖师认为属中医“吐酸”、“噎嗝”的范畴。

其病在食管,属胃所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是其基

本病机;情志不畅,肝气犯胃是其发病关键;气机郁

滞,郁久化热是其转变特点;痰阻血瘀是其最终结

局。肖师认为,五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脏与

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肝属木,胃属土。在生理情况

下,肝木克胃土是制约关系,肝气疏泄条达可助脾运

化而升发清阳之气,和助胃受纳腐熟而降浊阴之气,

即“土得木而达”。如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乘土,

横逆犯胃,必然导致胃的升降功能失常,而出现反

食、反酸、嗳气不止。古人认为“气有余便是火”,故无

论肝郁或肝气犯胃皆易出现热象,常见烧心,或胸骨

后灼热疼痛;肝木乘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则痰湿

内生,气滞血瘀,痰、气、瘀互结于食管则见吞咽胸痛

或吞咽不利。

2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

肖师积极主张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服务中医、发展中医。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他常

常把胃镜下食管粘膜的改变与临床症状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相互补充,丰富了中医辨证,同时,又在两者

结合的指导下用药,从而提高了疗效。认为食管炎的

早期,临床多属肝胃不和证,是以胃食管反流、反食、

嗳气、吐酸,或胸胁疼痛,情志不畅则诱发或加重为

主要表现。胃镜下食管粘膜多基本正常,或仅在活组

织病检时发现有食管炎的改变,贲门关闭欠佳。中期

属肝胃郁热证,以烧心、或胸骨后灼热疼痛为主,伴

有反酸、嗳气、急燥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数。胃镜检查多见食管下段粘膜条索状充血、水肿、

糜烂,或环周充血水肿、斑片状糜烂,甚或形成溃疡,

贲门呈开放状态,时见胃内容物反流,或胆液反流。

后期由于疾病反复,迁延不愈,辨证多属肝郁胃逆,

痰瘀互结,出现胸痛,或吞咽不利的症状,应与食管

癌鉴别。胃镜下可见食管下段管腔狭窄,粘膜肥厚或

糜烂,溃疡修复过程中瘢痕形成,或出现Barrett食

管,贲门处于不关闭状态。

3分期论治

肖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张抓住发病之关键,

从肝入手,体现了“治肝可以安胃”的原则。但根据反

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和演变主张分3期治疗:早期以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制酸止痛论治。药用醋柴胡、炒

白芍、枳实、半夏、陈皮、乌贼骨、甘草。胃镜下贲门关

闭不良,胃内容物反流可加旋覆花、代赭石。中期以

疏肝泄热,消炎止痛,制酸降逆论治。药用醋柴胡、生

白芍、枳实、半夏、陈皮、黄连、吴茱萸、瓦楞子、川楝

子、元胡、甘草。胃镜下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加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溃疡形成加白芨、血竭。后期以

疏肝降逆,理气活血,化痰散结论治。药用醋柴胡、生

白芍、枳实、半夏、陈皮、瓜蒌、浙贝母、瓦楞子、丹参、

甘草。瘢痕形成加三棱、莪术,Barrett食管加白花蛇

舌草、山慈菇、鸡内金。

4典型病例

患者,男,46岁。主诉胸骨后灼热疼痛、烧心1

年余,伴有嗳气频作、反食、吐酸、心烦急燥、情志不

畅则诱发或加重,夜间每因酸食反流而呛醒或呛咳

不止。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而数。胃镜检查示反流

性食管炎?级。食管下段粘膜呈索条状充血、水肿、

糜烂,贲门关闭不良,时有胃内容物反流。该患者属

反流性食管炎中期,辨证为肝胃郁热,和降失常。治

以疏肝泄热,和胃降逆,制酸止痛。处方为醋柴胡10

g,生白芍、枳实各30g,半夏、陈皮各10g,黄连6g,

吴茱萸1g,蒲公英、生瓦楞子各30g,白花蛇舌草15

g,血竭3g(冲服),川楝子15g,元胡、甘草各10g,

服1周后,诉唯嗳气、偶反酸。治则不变,去川楝子、

元胡,增乌贼骨30g,旋覆花10g,代赭石18g,7d

后再诊,症状基本消失。守上方加减治疗2月后,胃

镜复查,食管下段粘膜基本正常,贲门关闭尚好。

(1999206217收稿)

·83·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年第8卷第1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