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徐学义教授辨治胃脘痛经验举隅
2017-06-11 | 阅:  转:  |  分享 
  
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梅核气40例

山东省聊城国际和平医院(252000)侯景兰

关键词:梅核气中医药疗法旋覆代赭汤治疗应用

近年来,不少梅核气患者虽经食管部X线钡餐

检查排除食管癌,但疑虑仍不能消除,继之出现纳

差、乏力,以致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笔者自2000年以

来运用《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该病40例,取

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

龄30岁~50岁。发病原因:恐为癌症者26例,精神

创伤者7例,受惊者4例,精神疲劳者3例;均有喉

部梗塞感,疑虑抑郁,忐忑不安,手足无措,失眠,纳

差,胸闷噫气,善叹息等临床表现。

2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旋覆花、党参、法半夏、炙甘草、酸枣

仁、柏子仁各10g,代赭石、大枣各30g,生姜3片。气

上冲者加苏梗、厚朴各6g,胸痛者加桃仁、元胡各

10g,阴虚者加生地、麦冬各15g。每日1剂,水煎3

次,分早晚服,待病情好转后改为隔日1剂。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症状完全消失,饮食及睡眠恢复

正常,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者为显效;症状基本消

失,饮食及睡眠明显改善,停药后症状稳定者为有

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结果40例

中显效29列,有效8例,无效3例;其中最少服药6

剂,最多36剂,用药后均无不良反应。

4典型病例

王某,女,50岁,农民,2000年3月26日初诊。

半年前因邻居患食管癌病故,嗣后渐自觉喉部有梗

塞感,在本院食管钡透3次均未发现异常,因症状持

续存在,故转中医科治疗。刻诊:患者自觉咽中如有

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伴失眠多梦,沉默寡言,

胸闷噫气,频频叹息,自觉胸部有气上冲,食纳减少,

舌苔薄白,脉弦。予基本方加苏梗、厚朴,5剂,日服1

剂。二诊时咽喉部梗塞感明显减轻,余症亦好转,继

投前方5剂,并嘱隔日1剂,5剂服罢,临床症状消

失。随访1年未复发。

5体会

本病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气机升降失常,气滞痰

凝是其发病关键所在,故治疗应以行气开郁,降逆化

痰,宁心安神,扶正养胃为大法。值得注意的是精神治

疗对提高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灵枢·师

传》篇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

之以其所苦。”此告诫医师治病要有的放矢,以充满信

心的话语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待病情一有好转,即予

正面肯定,从而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终可促

使疾病向愈。

(收稿日期:2004203215)













20

02









5

50

00

2





































·











·

关键词:胃脘痛辨证治

疗徐学义名医经验

徐学义教授是贵阳中

医学院中医内科主任医

师,业医30余年,治学严

谨,辨证思路清晰,学术经

验丰富,尤善于辨治各种

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

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

疗胃脘痛的经验举隅介绍

如下。

1寒湿气滞型胃脘痛

陆某,男,28岁,2003年8

月20日初诊。主诉:胃脘

疼痛,病史5年余,胃镜检

查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

炎,常于饮酒或冷饮后疼

痛加重。此次乃因上周日

饮酒过量致胃痛发作。诊

见胃脘部隐隐作痛,纳差,

四肢乏力,大便溏薄每日

3次~4次,泻后痛缓,精

神不振,面色苍白,舌质

淡,苔白腻,脉缓。证属胃脘痛,因于脾胃虚弱复饮酒

生湿,湿滞脾胃,导致中焦气滞湿阻。治当益气醒脾,

祛湿止泻,理气止痛。处方:白芍30g,防风10g,炒白

术15g,陈皮10g,木香10g,太子参15g,茯苓10g,

淮山药10g,莲子肉20g,薏苡仁20g,诃子肉20g,罂

粟壳10g,肉豆蔻(后下)6g,大枣20g。日1剂,水煎

服。3剂后,胃脘疼痛减轻,腹泻缓解,日1次~2次,

精神好转,舌脉依旧。效不更方,原方罂粟壳用量增

至15g,又服5剂后胃脘痛止,大便每日1行,余症

皆除。上方去罂粟壳,续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

个月未见复发。

按:患者有胃病史5年余,脾胃素虚,复因过量

嗜酒,渐生湿热,湿滞脾胃,土虚木必乘之,脾受肝

制,运化失常,从而导致腹痛泄泻,故取痛泻要方合

参苓白术散主要药物苦温并用,重在祛湿止泻益气

健脾,使药力直达病所。

2食滞兼胃热阴虚型胃脘痛周某,男,55岁,

2003年9月8日初诊。主诉:胃脘部胀痛拒按伴口

腔异味1个月。近1个月来常感胃脘部疼痛胀满不

·8·国医论坛2004年7月第19卷第4期FORUM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ULY2004,VOL.19,NO.4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适、拒按,尤进食后痛甚,打膈或矢气后症状缓解,口

腔常伴有酸腐臭秽之味。曾自购中成药服用不见好

转,遂求治于徐教授。诊见患者面赤,口干,不思饮

食,口中热气盛并带有酸臭味,大便2日未行,伴失

眠多梦,舌边紫暗,苔黄厚腻,脉滑。证属食滞胃脘兼

胃热阴伤之胃脘痛。治宜消食导滞,滋阴清热,润肠

通便。处方:炒神曲10g,焦山楂20g,法半夏15g,陈

皮10g,莱菔子10g,炒谷、麦芽各20g,枳实10g,鸡

内金6g,厚朴15g,知母10g,麦冬10g,生地10g,青

藤香10g,大腹皮15g。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

觉胃脘部疼痛减轻,大便秘结缓解,口腔异味消失,

唯夜寐欠安。原方加柏子仁、郁李仁各15g,续服10

余剂,胃脘疼痛消失,大便正常,睡眠良好,余症尽

释。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本案证属食积内停,兼胃热阴虚,故取保和

丸加减以消食化滞,理气和胃,兼滋阴清热。《素问·

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由于患者暴饮暴

食,而致食积内停,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司,故见脘

腹胀满,嗳腐吞酸。方中重用山楂以活血化瘀;神曲、

莱菔子、谷芽、麦芽、鸡内金、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健

脾和胃;用枳实、厚朴、青藤香、大腹皮等行气散结,

消痞除满通便;以知母、麦冬、生地清胃热滋肾阴。患

者虽有舌边紫暗、气滞血瘀之象,但亦无须动用活血

化瘀之品,俟腑通、气行、滞消,则瘀血之征自除。

3胃阴亏虚兼肝胃不和型胃脘痛蒋某,女,36

岁,2003年9月11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因急性胰腺

炎发作而在某医院行胰腺摘除手术,出院后,常觉疲

乏无力,口燥咽干,不思饮食,半月前又出现夜寐难

安,多梦,故来徐教授处求治。现除上症外,又见胃脘

部隐隐作痛,绵绵不休,口腔溃疡,大便秘结,两目胀

痛,舌红少津,脉细数。据上所述,徐教授认为患者行

胰腺摘除术后,伤及气血,致脾胃虚弱,现胃气未复,

阴液亏虚,津不能上承以养口唇,故出现口腔溃疡、

口咽干燥、舌红少津等一派阴虚之象;而脾胃虚损日

久,肝木乘于脾土,脾气不运则胃气不降,故不思饮

食;肝藏血,血舍魂,肝血不足,血不养肝,故出现失眠

多梦等魂不守舍的现象。其发病之关键在于胃阴亏虚,

故以一贯煎滋阴益胃、和中止痛为主,辅以安神定志之

药。处方: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黄

20g,枸杞子20g,川楝子10g,白芍20g,乌梅10g,五

味子10g,石菖蒲10g,炙远志10g,夜交藤15g。水煎

服,日1剂。6天后复诊胃脘疼痛已明显好转,口腔溃

疡已愈,口咽干燥亦减轻,睡眠较好,唯梦多易醒之症

未除,舌红,苔白,脉细,守原方加法半夏20g,夏枯草

15g,龙骨、牡蛎各20g,又续服5剂,胃脘疼痛至今再

未复发,睡眠正常(每晚睡眠达7个小时),纳食较好。

按:本例患者系术后胃阴亏虚,渐致肝胃不和,

故用一贯煎为主方,养阴益胃,柔肝理气。方中生地

黄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

益阴养血柔肝;川楝子理气止痛;白芍养血敛阴,缓

急止痛;乌梅、五味子酸甘化阴,以期津液来复,并与

石菖蒲、炙远志、夜交藤合用以收酸敛固涩、安神定

志之功。复诊时又以双夏安眠汤(法夏,夏枯草)与龙

骨、牡蛎合用,共奏清肝和胃,安神定志之功。药合病

机,故获桴鼓之效。

4肝胆湿热型胃脘痛赵某,男,70岁,2003年8月

5日初诊。自诉胃脘部疼痛不适,兼右胁部胀痛3年,

近来疼痛逐渐加重,在某医院B超检查提示:①右肝囊

肿;②结石性胆囊炎并胆总管轻度扩张。于1天前突感

胃脘部及右胁部胀疼不适,伴口干苦,不思饮食,呕吐

2次,大便秘结,舌淡,苔薄黄,脉弦。据上所述,徐教授

认为此属湿郁肝胆,胆胃不和之证。治当疏利肝胆,行

气化湿。处方:金钱草20g,海金沙(包煎)6g,郁金

30g,鸡内金6g,金铃子20g,虎杖15g,酒军(后下)

6g,柴胡10g,枳实15g,厚朴10g,白芍20g,广木香

10g,生姜5片。水煎服,日1剂。6天后复诊患者自述

胃脘疼痛大减,略感胁部隐痛不适,口干苦,大便正常,

舌淡,苔薄黄,脉弦。药已中的,仍守法守方又续服5

剂。又6天后再诊时胃脘及右胁部疼痛已除,口已不

干,口苦也明显减轻,纳食好,上方去酒军续服3剂,以

巩固疗效。后随访病未再作。

按:本案患者肝胆皆有病变,肝失条达,横逆乘

脾,故纳少,恶心呕吐;木郁土壅,湿热交蒸,肝胆失

疏,胆汁排泄受阻而上溢,故口苦而干;肝居右胁,肝

脉布胁肋,肝气郁结,脉络不畅,故胁肋胀满,以右侧

为重;足厥阴肝经走胃旁,属于肝脏,络于胆腑,肝郁

则胃气失和,故出现疼痛不适之症。治用徐教授经验

方“五金散”,消炎利胆,化瘀排石,兼清阳明胃热。方

中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酒制大黄、虎杖清热利

湿,化瘀排石;郁金、金铃子、柴胡三药相配,共奏舒

肝理气之效;配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用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与枳实相配可理气和血,以

除心下急痛;加少许生姜以止呕逆,正如《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中云:“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半

里之功捷。枳芍得大黄之少,取半里之徐疾。虽云下

之,亦下中之和剂也。”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养

胃清热,行气化湿之妙,故疗效显著。

(收稿日期:2004203223)

·9·徐学义教授辨治胃脘痛经验举隅舒婧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