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成海 | 诗忆恩师

 花间月影 2017-06-11

品牌创意设计书画摄影文学寻物策展







 

李成海



李成海 号容川, 斋号粟庵、赏荷轩,祖籍河南省温县 , 一九四五年生于西安。师从陈少默、程克刚先生 , 遍临北朝诸碑 , 上朔源流 , 研汉隶、金文 ,自成风格;工北碑,兼各体 , 尤以行书见长 : 行草书以北魏体济形 , 以隶书取势 , 极具特色 ; 篆刻以汉印为宗 , 兼学多家 , 常能于平整中出新。 作品曾参加全国中青年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国际书法展、国际临书大展、首届长城书画展、六大古都书法展、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等多项大展 , 作品多次代表陕西省赴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展出;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以及国内外多家博物馆收藏;被国内诸多名胜勒碑上石 , 如黄河碑林、南阳卧龙岗碑林、王铎纪念馆碑林、屈原碑林、桂林中日友好碑林、岳阳楼、湖南常德诗墙、安徽淮河碑林、福建蒲田东岩山碑林、《中南海珍藏书法集》 等 , 数百幅作品被国内外大型书法篆刻专集收录。 《李成海书法作品集》、《李成海书画篆刻集》、《李成海作品集》、《张猛龙》、《欧阳询》、《赵孟兆》、诸册书法入门被西泠印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




诗忆恩师

纪念陈少默先生百年诞辰


记先师默翁双钩古碑贴乙丑春月

纤毫圣手善钩成 点面精微见旧功

形具神通出新意 拜读恰是沐春风

      七十年代末市面上书法资料奇缺,宣纸笔墨更少。又因经济原因,实不能从心。先师当时用细小毫穎双钩古人碑帖多本,精微至极、残损之处、毫厘不差,双钩秦玺汉印更是惟妙惟肖。余临习汉张迁碑之范本,是先师所借画家叶访樵先生印本双钩而成,有一半也填墨,用糊窗户之粉帘纸精心力作,令人叹为观止。时年先师年逾六旬,目力、精力、腕力不逊当年,而青壮未尝能及。一字一行,至今历历在目。观王涛老弟所持先师双钩汉碑数种,度物思亲,作小诗以记之。


陪恩师登崆峒山 庚寅嘉平

天梯势陡尽登攀  耸峻石阶倍感悬

鹤发雄心犹健步  青头恐险慎高巅

松涛万壑鸣空谷  云雾千寻漫远恋

五岳东望收眼底  凭栏饱览秀河山

      

1995年李成海先生与恩师陈少默于九甸梁



        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西。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飘渺之仙境。1987年初春,余和赵熊诸友陪恩师、师母驱车赴陇东崆峒山览胜。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一路颠簸三百余公里,经昭陵、乾县、彬县、泾川,车种欢声笑语,闲聊甚欢。上山之路,一峡谷中急弯甚多,皆有360度。车行弯道中甚是高险,盘至中途,阴坡皆是冻冰。车轮打滑只退不前,无奈弃车步行而上。云雾缭绕,绿色淡绿,不时有碎石滚动落下之声。先师、师母年仅八十,登山健步而稳。上天梯乃登峰顶必经之路,千余石阶,陡峭艰险。至上天梯处,余患恐高症,几经盘桓,方惊心慢上,勉强登顶。山头殿中,凭栏远眺,万壑尽收眼底,颇有荡气回肠之快。身上几无游人,因是皇帝问道于智者广成子之处,加之汉武帝效法皇帝登崆峒的传闻,更显幽静神秘。顺封顶右行,跨一悬空小路,先师、师母及诸友顺畅而过。余心怯,未敢成行,只好原路返回,缘天梯而下,在下静候,陪师而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得知于心,若先师之人生也。好山水、好景色、好风光领略一二,不虚此行也。


颂恩师 庚寅秋月

庭院天然古木凉  风迎花气伴书香

虽居闹事喧嚣也  素纸鸡毫雅兴长


        先师居古城有年矣。筑室于城内西南角东夏家什子17号,高大门楼,三进院落,优雅古朴,和谐安康。书房门外两棵高大的梧桐树,夏天给幽静的院落遮挡了强烈的日光,凉爽宜人。后院一棵石榴树生机盎然,五月榴花似火,秋日硕果累累,年复一年,甜甜的石榴仿佛回报着主人的勤劳与呵护。前后院内的月季花随风送香,伴着先师挥毫的墨香,满架的书香,张于壁上的名家字画的古香,使人心灵惬意和静穆犹如回归到远古,又涉及到当今,妙不可言也。西安城西南角乃西安居民老户栖息之宝地,既有喧嚣的商铺、文化、娱乐,又有静谧的深宅大院,幽静与热闹结合的是那么和谐,那么自然,却又紧密。先师的居所闹中取静,内外清正。一管鸡毫,几张素纸,一架图书,寄托着先师的人生雅趣和精神。

     

陪师游陕西与秦岭峰巔

遥忆当年游陕南  师尊著有兴犹酣

金风送爽皆诗意  俯视峰峦心亦甜


李成海 | 书法

默翁听广播周信芳演唱京剧四进士

2014年作



        1995年秋,与赵熊、平远、崎岖、瑞琦等陪先师驱车赴陕南汉中。由宝鸡走陈仓古道,经大散关盘山而上,至秦岭峰巔稍事休息。回望来路,俯览群山,苍翠葱郁,夹杂着红树黄叶,真是一幅大自然只神笔异彩所绘之图画,煞是美丽自然。旁为嘉陵江源头,飞瀑如练,从高落入深潭,如银珠飞舞,激韵悦耳,清流湍急,似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现在,向往着将来。雄伟之大散关古战场,遥忆当年金戈马嘶之声,隐听如琴之溪水,一派大好河山也。沐金风览胜觉天阔,观奇景舒心荡心源,环望四面山水如画,鸟语花香多诗意也,故于山巔留影以记之。


恩师赞二首  庚寅东月 

晦明晴雨任它行 翰墨诗文索源综

挥洒自得寒雾散 一声京韵伴清风


        先师一生命运多舛,曾被莫须有之罪名多受磨难,可在逆顺境中,达观开朗,吟诗作书,谈笑风生,80多岁后还畅游三秦。论古谈今,潇洒自得。常与同洗京剧的几位好友聚在一起,拉胡琴,唱名段,不亦乐乎。

      年高常伴稚童心 三松堂中笑语频

      论古谈今无东夏 超然世外坦胸襟


中年陈少默在东夏家什子老宅留影



        先师生性豁达开朗,诙谐幽默,晚年尤以隶书名世,独步书坛。鸡毫作隶,刚柔相济,方中寓圆,参以篆书,面目更为一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先师学养高深,博览精微,自名其书斋曰“三颂堂”取摩崖刻石郙阁颂、石门颂、西峡颂之意。“三颂”为汉隶之翘楚,可见先师对秘书的钟情。余当时居住与先前家甚近,每星期必有三四次去先师家,时遇先师作书时,笔走龙蛇,满纸云烟,水墨交融;兴致勃勃,忘却一切,尝情不自禁曰:“难得手腕活!”与友下棋时,谈物论事,笑谈人生,古今中外无不涉及,真乃智者、贤者、高人也。低调,超然,淡泊,国学,皆先师之美德,我等望尘莫及也。


十八年后重游留候柌忆恩师

夜雨朝晴净庙台 青松紫柏日初开

授书楼上风光旧  犹忆陪师乘兴来


        癸巳2013年秋,与杨勇、明欣应翰阳、俊会之邀赴汉中。一夜秋雨,恐翌日访张良庙不便。次日早天朗气清,日光初开,真乃天公作美,成此行也。张良庙住持刘道长庙门前迎候,相携畅游并以香茗招待叙旧。自1995年陪师游留坝张良庙至今已十八年矣,每每想起此事,心情激动而伤感。激动的是当年陪师游此之兴致,伤感的是先师作古已八年,物是人非矣。庙中幽静、园里绿竹,可为稀世之宝也。大片竹林每株绿竹根部都皆弯曲有致,下弯上直,别处难寻也。园旁授书楼高耸入云,登高一望景色尽收眼底,轻云缭绕,翠绿葱茏。授书楼离地百米,高雅别致,取黄石公授张良兵书之意。庭院、庙堂、竹圃、水榭无不雅致静幽,真乃神仙隐居之地也。风光依旧,先师已驾鹤去也。当年与先师于此合影,现悬挂于画室正中,每每仰望,心情怅怅。


与恩师夜宿陕西留候柌宾馆

夜客留候觅旧迹 白墙青瓦净窗几

院中小径穿竹圃 亭下香茗沁心脾

弟子聆听兴废事 师尊畅叙项刘棋

斜阳渐隐青山后 入梦溪声尽忘机


陈少默 | 隶书条幅

1991年作

81×38CM



       1995年春游汉中,夜宿张良庙宾馆。汉留候柌(张良庙)为道教十方丛林,在秦岭南坡紫柏山下,两河环绕,依山傍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雾缭绕,变幻无常。青瓦,白墙,明窗净几,完全徽派建筑。飞檐翘角,长廊花圃,竹园小亭,甚是惬意宁静。与张良庙虽有一墙之隔,却浑然一体。与先师院中小亭下品茶论古,茶香怡人。伴着幽篁,犹如在王摩诘之竹里馆听琴。聆听先师论道谈古,千年历史,恍若一梦,败盛王贼一瞬间也。光阴如梭,一切兴盛皆为陈迹。青山依旧,绿水长流,荡涤着尘埃,迎送着兴衰,任何人不能阻挡也。先师谈及使人受益匪浅,一路山水相伴,丽鸟相随,不觉日落山后,天色渐暗。晚餐用罢,闲聊一阵,驿旁溪水如琴,香甜入梦不知东方之既白。


颂先师鸡毫行书

鸡毫运笔任行留    千载枯藤劲健柔

满纸云烟神韵古。行书独步第一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李成海先生陪同恩师及师母参观书法展



       先师书师二王,习鲁公,厚积薄发,又得翁松禅,何子贞神趣,自成一家,刚柔相济,枯润多变,大小随之。与其优雅之庭院,和谐之居室,发挥鸡毫笔之特性至极致,运笔收发自如,作品无不为传世之作也。每见先师大作,神采意境,皆神品也。大收藏家阎秉初先生所藏历代名家字画轴题签,皆为先师早年以二王法书之,今极少见之,也极其珍惜也。七十年代以前,先师以羊毫作书,七十年代末,兰州贺安民君,自己制作鸡毫笔,较之羊毫更加柔软,若运笔功力不够高深,则无法驾驭。书法用笔,千古不易,安民君将数枝羊毫笔奉送先师试用,先师试用后甚觉得心应手,较之羊毫笔作书变化更加丰富多彩,如千岁枯藤,巧中寓拙。所谓物遇有缘人,由此先师改用鸡毫,书风为之一变,历三十余年,其书法誉满神州。新加坡大书家,潘受先生对先师之行书赞赏有加,盘到西安,一下飞机就说想见到少默先生。两人书体相近。吾以为潘先生用笔柔中寓刚,先师则刚中寓柔,各得其所,各具特色眼。

    

献恩师,——先师三年祭

卅四年前入艺堂  深得教诲意深长

读文习字勤为本  处事交人信是纲

书法雕虫虽小道  诗文名世媲巨匠

恩师常忆羞无报   拙作虔诚奉安康


2003年李成海先生与恩师陈少默先生



     余1976年投先师门下,真乃有幸之至,先师每教导读书、做人、写字,余至今不敢忘也。写字入正轨,读古人书,做诚信人,是余之座右铭。七十年代末,先师赐我斋号“粟庵”,曰,做人要低调,不可妄为,如沧海之一粟,小的不起眼,不可自大。书法乃雕虫小技,虽为小道,内涵博大精深,学养、人品皆在其中,唯有艰辛苦学,才能登堂入室,且不可眼高手低,绝非三日打鱼二日晒网之一时兴致也。入正规正轨不易,求其变化者更难,皆金石名言也。博览群书,修身养性,为人亲和,更是做人之根本。有心手双畅,恬淡自然。诗言志,先师作朴实无华,叙事、抒情,无不高雅,皆发乎于情,淳厚、博观、真切、自然、上品也。

      余于先师皆爱好京剧,每于先师谈起,皆有共同语言。先师少住天津,就读北京,京剧大家名角皆欣赏多矣。对京剧之韵味、板式、唱腔如数家珍。几段师马名段,更是韵味淳厚,气足声宽。八十年代初,先师公子——长佑兄从国外寄来录音机一步,美遇播放大家名段,先师均录制下来,注明出处,随时取听。京剧书籍、影碟也多有收藏,可见先师独有情钟。体育球赛也是先师酷爱之一。七八十年代每有重要球赛,先师必看,年逾七十依旧骑自行车上体育场馆观赏。足球世界杯更看得忘却休息,高人的兴趣广泛也。书画、文物鉴赏更是先师之强项,凡经眼收藏着皆为珍品也。余从师三十余年,慢报深恩,仅以拙诗愧献也。先师祖籍安康,古人均有以地名称人名之例也。

       时值恩师百年诞辰之际,情不自禁,随意吟诵,草就拙作十首。是诗即诗;非诗,聊以记事寄情尔。



李成海先生

书法欣赏


李成海 | 隶书条屏

2011年作

136x56cm


李成海 | 楷书

袁宗道《岳阳纪行》

2012年作

169x69cm


李成海 | 草书

自作诗一首

2012年作

136x55cm


李成海 | 行草对联

2011年作

136x34cm×2



— 感谢观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