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打造一个上瘾型产品

 长沙7喜 2017-06-11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在设计全栈营的时候,我就认识到让学生「上瘾」是多么重要和有效。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打造让人上瘾的产品,前几天,我专程去旧金山参加了 HabitSummit,一个探讨如何设计人类习惯的行为学研讨会。干货很多,在此和各位分享一下我的见闻和感想。


为什么要研究「上瘾」这个题目


在个人成长主题方面,我发现现在许多学习成长社群不停的在强调「坚持」这个概念。但就我深入研究这个议题之后,我认为利用「坚持」这个原则,达到最后目标的成功机率,实在太低了。


真正有效的是「上瘾」的概念,绝大多数的绝世高手从来不是什么坚持日日练功,而是觉得自己大脑帅,上瘾到停不下来。


所以,当我在投入教育业之后,我研究的方向始终是「上瘾」这个概念,最少最少也要练到让学生「建立习惯」


先让使用者上瘾,再做产品。而不是先做产品,再研究如何让使用者上瘾。


但在听完 Nir Eyal 的 Hooked Workshop 之后,我重新换了个思考方向。原来创业者不该「做产品,再研究如何让使用者上瘾」,而是「先让使用者上瘾,再做产品。」。


在创业这个领域,我们常听到前辈建议,创业得从「刚需」下手。你得打造「止痛药」等级产品,而不是做个娘娘腔的维他命。


但听完这个 Workshop 之后,我甚至认为创业不只要做止痛药产品,更得做成「吗啡型产品」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创业公司分成以下这几种类型:


  • 不赚钱的

  • 赚钱的

  • 会成长的

  • 有成长率的


而上瘾型产品其实就是最终的圣杯。因为它能促成三件事的发生:


  • Growth (高成长):病毒传播

  • Engagement (高接触):回访率

  • Monetitization (愿意付费):变现机会大


简称 GEM。非常容易冲出能够指数型成长的公司,不但频次高,还容易增进 Customer Lift Time Value。


所以,学习「上瘾设计」的方向,甚至都不该是「改善现有产品」让你的使用者「养成每日使用习惯」,而是在当初打造这个产品最基本原型时,你就得由「成瘾性」去下手


如何寻找具备成瘾性的点子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网上所有成瘾性产品,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各样类型「社交网络」产品,最初都是由非常简单的概念构成,像是打发无聊的玩具服务一样。而这些产品的核心,几乎都是由「一个非常容易的行为以及解法」所构成。


具像的比喻就是:假如你的朋友后背痒,你即时给他一个痒痒挠。


所以「成瘾性」的点子,来源就是「压力」。「压力」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所有成瘾性产品,背后都是「压力」的出口。


  • 推特就是内心有很多思绪的出口

  • Instagram,Facebook,直播产品就是炫耀的出口


所有爆红且成瘾性极高的产品,后面都代表着「压力」。


如何具体打造成瘾性产品?


Nir Eyal 出了一本书,名字就叫 Hooked (钩瘾效应)。当中叙述了 Hook 是怎么构成的:


HOOK = TRIGGER -> ACTION -> REWARD -> INVESTMENT


放一把火,然后骚起痒处,再提供解决方案,使用者得到奖赏后,促成某些行为。再利用这个行为,制造下个触发点的产生,以达到建造下个回路的目的。


TRIGGER => ACTION 是相当简单的。但上瘾的关键点在于 REWARD 的设计重点:你得让用户在这个循环中得到「自我成就型的变动奖励」,然后使用者掉坑,自会欲罢不能。


提高行动的契机:降低行动难度


许多研究上瘾这个课题的产品设计者,在此阶段通常会掉进一个坑里面。假设使用者「不愿意提起行动的意愿」,那么我们该如何「推一把」。


行动行为学设计大师 Fogg 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模型,他认为:


B ( Behavior ) = M(otivation) + A(bility) + T(rigger)


产品设计师,往往认为 M 是最重要的。恰恰相反,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思路,其实能够「主动」找到你产品的人,动机「Motive」都高到爆表了,你其实根本不需要花什么心思。他们迟迟不采取行动的原因,是因为「Ability」不够。


所以,产品设计师的心思得放在「降低难度」这件事上,只要你能成功的促成这件事。那么就有极高的机率看到「行为被发生」。


打造上瘾的无穷循环


当然,许多的产品改善行动,往往到这里就停了。我认为有点可惜,因为真正上瘾型的产品,你得让产品触发的行为真正变成一个循环。


而制造循环的关键之处,在于「提高使用频率」。


具体作法是:


  • 在 Engagement 阶段,设计载入下一次行为的「触发点」

  • 储存使用者行为制造的副产品(资料、数据、进度、社交影响),并且拿来人工制造触发点


这样你就能让整个圈子能够无限的正循环。


具体的例子就是:在社交网络上,使用者发布文章,其他使用者会来按赞或留言,然后你设计「通知系统」。使用者为了查看这些「通知系统」,就会一直往返的回来查看,甚至回应。一旦回应了,就会触发另外一个循环。


如何利用上瘾机制干掉竞争对手


Nir Eyal 在这个 Workshop 还提了 Bonus,我记得问题是这样的。很多现有产品已经具备高度成瘾性,那么你如何设计产品,去让消费者对旧产品脱瘾,转投你的怀抱。


他提出可以去思考的四个方向:


  • 速度: Velocity:让止痒速度比竞争对手更快,比如 Netflix V.S. Blockbuster。

  • 频率: Frequency:Amazon 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百货类电商,而是更简单更容易下单的单一品类服务。所以他们才推了 Dash 或者是 Echo 去防御。让使用者非常简便的可以下单,就可以提高下单频率。

  • 奖赏: Reward:为什么 Facebook 惧怕 Snapchat?事实上是 Snapchat 的「社交奖赏」远大于 Facebook,想想你的朋友会在 Snapchat 会传什么给你?不就是八卦,抱怨,咸湿内容吗?这可比 Facebook 上的正面能量美味太多了!

  • Easy Entry:为什么 Google Docs 可以逐渐侵蚀掉 Microsoft Word 的使用频率。因为 Google Docs 的取得与使用门槛比套装软体低太多了。


还有一件事


前阵子,我发表了一套「让普通人能在30 分钟读完一本书的 16 格笔记法」。其实我不仅止于拿来读书而已,甚至也拿来抄写 Workshop 笔记。


以往,要是听这类型的 Workshop,结束后我大概只记得 GEM 这三个字而已。而且要是不在三天内整理笔记,我就会永久忘记细节。更何况这是一个长达三小时的 Workshop!!!


这里附上我当时在研讨会上做的 2 张 16 格笔记。你可以看看这两张笔记,其实为我多记了多少细节,甚至是还原这篇文章的关键材料。



你能想到几款让你上瘾的产品吗?它们做了什么事让你上瘾呢?欢迎留言和我交流,也欢迎加入极速读书会和我一起升级大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