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例少女处女膜闭锁,供大家学习

 亳州不薄 2017-06-11

处女膜闭锁又称无孔处女膜,临床上较常见,系尿生殖窦上皮未能贯穿前庭部所致。在青春期初潮前可无任何症状。初潮后由于处女膜闭锁而致经血无法排出。最初经血积在阴道内,多次月经来潮后,经血逐渐积聚,造成子宫、输卵管积血,甚至腹腔内积血。

  但输卵管伞端多因积血而粘连闭锁,故经血较少进入腹腔。处女膜闭锁的女婴在新生儿期多无临床表现。偶有幼女因大量粘液积聚在阴道内,导致处女膜向外凸出而被发现。

  绝大多数处女膜闭锁患者临床上表现为青春期后出现逐渐加剧的周期性下腹痛,但无月经来潮。严重者伴有便秘、肛门坠胀、尿频或尿潴留等症状。检查时见处女膜向外膨隆,表面呈紫蓝色,无阴道开口。当用示指放人肛门内,可扪到阴道内有球状包块向直肠前壁突出。行直肠一腹部诊时可在下腹部扪及位于阴道包块上方的另一较小包块(为经血潴留的子宫),压痛明显。如用手往下按压此包块时,可见处女膜向外膨隆更明显。盆腔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及阴道内有积液。



子宫:形态失常,呈葫芦状,前后径6.0cm,纵径10.cm,实质回声均匀变薄,宫腔可见葫芦状暗区4.6cm×8.4cm透声差有光点分布,宫颈欠清晰。

附件:左侧附件区未见团块回声。右附件可见腊肠样暗区回声,大小约6.9×3.2cm

盆腔:暗区约2.8cm×6.3cm

子宫明显增大伴大量积液,右输卵管积液,

盆腔中量积液,

多为处女膜闭锁所致

    处女膜孔的形状、大小和膜的厚薄,因人而异。一般处女膜孔位于中央,呈半月形,偶有出现中隔,将处女膜孔分割为左右两半,称中隔处女膜或双孔处女膜。也有膜呈筛状,覆盖于阴道口,称筛状处女膜。如处女膜褶发育过度,呈无孔处女膜,即为处女膜闭锁,是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中较常见的。

  处女膜闭锁病因系因处女膜褶发育旺盛,泌尿生殖窦上皮未能贯穿前庭部所致。 处女膜闭锁多于月经初潮后发现,如子宫及阴道发育正常,初潮后经血积存于阴道内,继之扩展到子宫,形成阴道子宫积血,积血过多可流入输卵管,通过伞部进入腹腔,伞部附近的腹膜受经血刺激发生水肿、粘连,致使输卵管伞部闭锁,形成阴道、子宫、输卵管积血。

  处女膜闭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表现

  1、青春期后无月经初潮。

  2、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

  3、下腹部可摸到包块,并且逐月增大。

  4、检查时可见处女膜向外膨隆,表面呈紫蓝色。

  5、肛查扪到压向直肠、紧张度大、有压痛的包块。

  6、严重时伴有便秘、尿频或尿潴留,便秘、肛门坠胀等症状。

  诊断

  1.上述症状和体征。

  2.经处女膜膨隆处穿刺,可抽出粘稠不凝的深褐色或陈旧性的血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