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丹溪治咳嗽20种用药经验总结之:内伤咳嗽篇

 茂林之家 2017-06-12


张元兵

接上文,本篇来看朱丹溪对于内伤咳嗽的辨证和用药。

辨证重痰火——内伤咳嗽篇

内伤咳嗽中,五脏咳分别症见:

  • 心咳之状:喉中介介如肿状,甚则咽肿喉痒,自汗,咽干,咯血;

  • 肝咳之状:咳而两胁下痛,痛引少腹,不可转侧;

  • 脾咳之状:咳而右胁下痛,隐隐引肩背,甚则不可动,腹胀,心痛,不欲食;

  •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声,甚则吐血,吐白沫,口燥声嘶;

  • 肾咳之状: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或寒热喘满引腰背。

  • “火郁证”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口燥咽干,形体消瘦,食少寐差,烦热易怒等,丹溪认为此证易发展成“痨病”,多见于不得志者。

  • “肺胀证”症见:干咳无痰,阵咳,胸胁胀满,喘满气急不得转则,口干苦,面赤等。“

  • 食积痰嗽证”症见:咳嗽痰多,性粘色白,胸闷脘痞,纳差倦怠,脸面青黄等。

  • “痰嗽证”以嗽动便有痰声,痰出嗽止为特征。

  • “劳嗽证”症见:咳声低怯,神疲乏力,食少,或面白自汗,痰白量多,时感风寒,脉沉细弱,或体瘦颧红,痰稠涕脓,脉细数。

另外,朱氏还重视对咳嗽加重时间的辨证,如上半日嗽多,为有胃火;午后嗽多,为阴虚;五更嗽多,为胃中有食积;黄昏嗽多,为火气浮于肺;夜间嗽多,可见于风寒郁热

治疗精于用药——内伤咳嗽篇

朱丹溪治咳嗽20种用药经验总结之:内伤咳嗽篇

丹溪认为“咳者,辛润其肺;嗽者,化痰为先,下气为上”是治疗咳嗽的总则。

至于内伤咳嗽,五脏咳中,心咳者药用芍药甘草汤;

  • “火郁证”法当开提肺气、降火化痰,方用敛肺汤合降火导痰汤(重用诃子,佐海哈粉、瓜蒌、青黛、半夏、香附)除去膈上“宿根”。

  • 至于内伤咳嗽,五脏咳中,心咳者药用芍药甘草汤

  • 肝咳者小柴胡汤

  • 脾咳者升麻汤

  • 肺咳者麻黄汤

  • 肾咳者麻黄附子细辛汤

  • “火郁证”法当开提肺气,降火化痰,方用敛肺汤合降火导痰汤(重用诃子,佐海哈粉、瓜蒌、青黛、半夏、香附);若夹瘀血者,加桃仁、红花;

  • “痰嗽证”法以豁痰为主,随证治之,药以天南星、半夏、陈皮、枳壳为主;

  • 风痰脉弦者,加通圣散;

  • 热痰脉滑者,加小柴胡汤;

  • 气痰脉涩者,加青皮、陈皮;

  • 湿痰脉弦者,加白术、防己;

  • 寒痰脉沉者,加小青龙汤;

  • “食积痰嗽”法以去痰消食为主,药用青黛、瓜蒌、天南星、法半夏为主;

  • “劳嗽”为气虚证者,方用补中益气汤或苍术调中汤;

  • 为阴血虚证者,用四物汤合生脉散加黄柏、知母;

  • 为气血俱虚者,可用八珍汤加麦冬、知母、桑白皮、地骨皮。

以上各种咳嗽,若上半日嗽多者,可加知母、石膏;若午后嗽多者,可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若五更嗽多者,可加知母、地骨皮;若黄昏嗽多者,可重用五味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