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隔33年“进京赶考”, 300多件川美画作惊艳中国美术馆!(附200张高清大图)

 老有所不为 2017-06-12


油画《父亲》《春风已经苏醒》曾打动过多少人心,罗中立、高小华、庞茂琨……四川美院那一长串熟悉的名字,是一个时代的荣耀。6月8日,'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主办。本次展览是继1982年、1984年川美两次进京作品展之后又一重要展事,是新世纪以来美术界乃至社会各界期待已久的一件大事。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川美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版图中的重镇,各个时期都涌现出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与有代表性的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作品中,既有'伤痕''乡土'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有对改革开放以来川美创作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梳理,这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许。

此次展览以八个学术单元--时代强音、传统再造、现实关切、语言之思、图像叙事、实验之维、意象生成和历史回望,系统地展示200多位艺术家的300余件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等多种画种,它们涉及多种媒介、多个形态、多个系科,丰富地展现了四川美术学院老一辈艺术教育家到新生代艺术家的开拓精神与丰硕成果,较为全面地呈现出2000年以来川美艺术创作领域的新线索、新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与艺术史语境下的创作谱系。

事实上,中国美术馆对川美的作品并不陌生。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这里陆续收藏了四川美院罗中立的《父亲》、高小华的《初春老林》、魏传义的《伐木工》、程丛林的《1968年×月×日·雪》、王大同的《雨过天晴》、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等一大批名作,直至川美新生代艺术家钟飚的《一切早已存在》。'川美作为新中国美术创作中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专业美院,近些年在思考些什么,创作些什么,我们极其关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才有了这次展览的诞生,从厘清源流到呈现当下,集中展示川美近年来的创作实绩。

画展恰逢高考时间,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看来,此次展览便有了'进京赶考'的意义。展览回顾川美几十年来的创作之路,既是独具特色的西南独唱,更是新中国美术大合唱的一部分;既是极具地域色彩的独特个案,更具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人心与社会的共性特征。

6月8日,同名学术研讨会也在中国美术馆召开,各大美术院校数十位画家、艺术评论家及其学者,纷纷对川美的发展建言献策,探讨艺术语言、形式和媒介表达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道路怎样实现主动性和深刻性。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6月18日。

【开幕式讲话】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黄政 教授致辞(主持人)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庞茂琨 教授致辞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教授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 邵大箴 教授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 徐里 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教授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靳尚谊 教授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作品欣赏】






artdesign_org_cn

艺术与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