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出口退税的概念与计算
2017-06-12 | 阅:  转:  |  分享 
  
出口退税的概念与计算出口退税定义国家将出口货物出口前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实际承担的增值税、消费税,在货物报关出口后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货物
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有效地避免国际双重课税。企业退税的实质是退国内生产流转环节已征增值税、消费税(消费税是一次环节征收,生产
企业只涉及免税;外贸企业报关出口后可申请退还前一环节已征的消费税)。出口退税的管理方式免退税(销项免税、进项退税)出口货物在生产(
供货)环节按规定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货物出口后由收购出口的企业向其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税。适用于外贸企业(增
值税一般纳税人)免、抵、退税适用于生产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2年开始实行。免税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免、抵、退税的
概念免、抵、退税: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生产销售环节实行免税,出口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已纳税款在内销货物
的应纳税额中抵顶,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按规定予以退税的一种退(免)税方式。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
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即,该征的不征为“免”;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所耗用外购的原
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的进项税额,先用于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在当月内应抵扣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国家为了鼓励货物的出口,对生产出口的货物实
行零税率,即免征出口环节的增值税,并且将出口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额予以退还。但为了防止多退税,先将所有进项税额用于抵顶内销的销项税额。
如果抵顶完了就不再退税;如果抵顶不完,再来退税。这就是所谓的“免、抵、退”税。免、抵、退税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
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进项转出)=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
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
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一般情况下,由于退税率低于征税率,所以,在抵顶内销销项税额之前先要将征、退差额转出。但企业的财会核算资料不是
很健全,现实中很难根据出口货物的实际成本来计算转出税额,因而缺少一个合理的计算转出税额的依据。而在出口所有的资料和信息中比较容易掌
控和相信的只有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因此以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作为计算进项税额转出的依据。但是,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
的成本,所以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免税辅料的成本,这样就得出了计算进项税额转出(即公式中所称的“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公
式。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抵
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在确定应该退多少税给企业时,从理论上应该是根据出口货物的生产成本来计算的,但是由于企业
的财会信息资料不健全问题,因而同样存在一个根据什么来确定应退税额的问题。最后,也只能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来作为计算应退税额的依据
。但同样由于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中包含了免税辅料的成本,所以也要从离岸价格中减除免税辅料的成本来计算应退税额,这样就得出了计算应退税
额(即公式中所称的“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
额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包括当期国内购进的无进项
税额且不计提进项税额的免税原材料的价格和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价格,其中当期进料加工保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如果计算
出来的应退税额大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这时,企业实际得到的出口退税额就只能是未抵顶完的进项税了,因为该退的进项税已经让你抵顶内销的
销项税额了;如果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是小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那么,企业实际得到出口退税就是计算出来的应退税额了,因为剩余不退的进项
税意味着企业还没有使用(出口),当然就不会退给你了。简单记忆即:哪个小按哪个退。例1:2012年10月,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
币收入1000万元(单证齐全),当期购进货物全部进项税额136万元,出口货物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不考虑进料加工业务)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000(17%-15%)=2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0-(136-20)=-116万元即:本月增值税期
末留抵税额为11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00015%=15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11
6万元<15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116万元)当期免抵税额=150-116=34万元(本期无内销收入,实际全部为免
税额)例2:2012年10月,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收入500万元(单证齐全),内销销售额500万元,当期购进货物全部进项税额
136万元,出口货物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不考虑进料加工业务)。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5%)=1
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50017%-(136-10)=-41万元即:本月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为41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50015
%=75万元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41万元<75万元当期应退税额=期末留抵税额(41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34万元例3:2012年10月,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收入500万元,内销销售额500万元,当期购进货物全部进项
税额136万元,出口货物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当月单证齐全400万元(不考虑进料加工业务)。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
00(17%-15%)=10万元当期应纳税额=50017%-(136-10)=-41万元即:本月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为41万元
当期免抵退税额=40015%=6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41万元<60万元当期应退税额
=期末留抵税额(41万元)当期免抵税额=19万元免、抵、退税的相关延伸问题1:生产企业出口有了国家的退税率支持,因此,产品可以卖
得比内销便宜?此观点是否正确?便宜多少才合算?)第一种情况:内、外销计账收入相同(即内销的不含税收入与外销收入相同)某企业系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销售收入人民币1000万元,当期耗用购进货物全部进项税额136万元,可抵扣进项税额的材料成本800万元,其它成本100
万元,出口货物征税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当月出口单证均已收齐(外销),请分别计算两种销售方式实现的毛利和应纳税额。内销:应
纳税额=10000.17-136=34万元;毛利=1000-800-100=100万资金净流入额=1170-800-13
6-100-34=100万外销:应纳税额=-96万元;免抵退税额=130万元应退税额=96万元;免抵税额=34万元;毛利=
1000-800-100-40=60万元(其中40万元为进项转出计入营业成本的金额);资金净流入额=1000-800-136-
100+96=60万元。若退税率为17%,则:毛利=1000-800-100=100万元;资金净流入额=1000-800-1
36-100+136=100万元。结论:相同的内、外销收入,只有当退税率为17%时,毛利和资金净流入额一致,而当退税率低于17%时
,外销方式的毛利和资金净流入额则小于内销产品的毛利和资金净流入额。显然,相同的收入前提下,内销毛利比外销多。第二种情况:内、外销
收入应收款相同。(即内销的含税收入与外销收入相同)企业销售往往以含税价计算,仍沿用上例,假设内销收入1000万元是含税收入,其余条
件不变。(外销收入转为内销收入时,计算口径是含税收入)内销:应纳税额=1000/1.170.17-136=9.3万元;毛利
=1000/1.17-800-100=-45.3万元资金净流入额=1000-800-136-100-9.3=-45.3万外销:应
纳税额=-96万元;免抵退税额=130万元应退税额=96万元;免抵税额=34万元;毛利=1000-800-100-40=6
0万元;资金净流入额=1000-800-136-100+96=60万元。毛利差额:60-(-45.3)=105.3万元=(10
00-1000/1.17)-1000(17%-13%)=增值税额-外销收入征退税率差推算公式:内销收入(含税)/1.17-
成本=外销收入-成本-外销收入(征税率-退税率)若要保持外销方式相同的毛利,内销收入(含税)=(外销收入-外销收入征退税率差)
1.17=(1000-10004%)1.17=1123.2万元若要保持内销方式相同的毛利,外销收入=内销收入(含税)/[1.
17(1-征退税率差额)]=内销收入(不含税)/(1-征退税率差额)=1000/[1.17(1-4%)]=890.31万元结
论:因此,在应收账款(对外售价)相同的前提下,外销会比内销实现的毛利多,也就会理解可以比内销卖得便宜。问题2:近年来,我国出口退税
率调整频繁,那么,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免抵退税生产企业的利润和税收收入的影响?从会计核算科目看,取得的出口退税款与企业利润并无直接联
系,但退税率下调,企业成本将增加(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将增加),退税款将减少;反之,退税率上升,企业成本将减少(免抵退税不予
免征和抵扣税额将减少),退税款将增加。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国家为什么常用退税率的调整来调节产品出口,另外,从公式推导可得出,退税率
每降低于一个百分点,企业毛利率则降低一个百分点。账务处理1、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出口物资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税额,计入出口货物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2、转出当月应缴增值税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3、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应予抵扣税额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经税局批准的上月免抵金额)4、按规定应予退回的税款借:其他应收款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5、收到退回的税款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第1页,共5页
献花(0)
+1
(本文系psjok8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