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贵!茂名这几个镇, 统统有上千年历史了!

 mmdxcgq 2017-06-12

电白头条

                                   

                            





                                



青石铺就的长巷,淡淡的烟火飘散在古镇间,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踏着青石板路朝古镇深处走去,时光的沙漏似乎停滞了,一切都变得很慢很慢。坐在老房子旁的长者们,或摇着蒲扇在打盹,或与同伴把酒话桑麻,或做着手中的针线活......

  这次,我们就暂时抛开城市的喧嚣,游走在茂名的古镇间,体味这悠长的时光之旅吧!


信宜镇隆古镇

  信宜的镇隆镇曾是一座古城,古时候为窦州州府,始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八十多年历史,是历代州县并治之地。

  古城内不仅保存着国内罕见的由十三所书院形成的古书院群,以及七个公祠、两家公馆、文明门、大洪国王府旧址、大洪国招贤馆、中山公园等一批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建筑,城南还有方圆千余米遍布温泉的三叉河,北畔村则有十亩荷花。

  镇隆古镇的一砖一瓦,摆放得并不是很整齐,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褪色或者风化得厉害,有的还有青苔在上面慵懒地赖着。可是,它们就像一个说书人,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编织了千年的故事。


高州长坡古镇

  高州长坡旧城是“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军营囤粮之所。旧城内历代出土的文物包含生活用具、建筑构件、军事器械以及地方志标记过的“陈仓米”等,种类丰富。

  旧城内还有隋朝始建、明清时代重修的冼太庙、冯公祠,以及莲花古井,井口甚窄,井底遗有古代汲水用的陶质容器。

  在旧城周边,散落着许多年代不一的古窑,当地人统称为古窑群。在长坡旧城南北边山坡上,埋藏着不少废弃陶瓷器皿,年代从汉以来均有,其中以隋唐的为最多。


茂南鳌头古镇

  鳌头古镇有省级文物单位文武帝庙,以及东城门、南城门、古庙、古衙门、观音阁楼、泰升当铺、孔子学堂、古井琼花、多善堂、塘札古民居、长山古庙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古建筑。

  作为茂名的革命老区,鳌头还建有革命历史展馆等特色馆,收藏明、清、民国文物多达1300多件(套),如明代的描金朱红妆盒,清代的尖笠衙差帽,民国的铜水烟筒,近代的谷斗等,犹如一部年代久远、精彩迭出的活剧本。


滨海新区电城镇

  暮鼓晨钟,袅袅余音,山谷传响,泠泠不绝,道路两侧绿野成阴,乡村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安静又热闹,这里低调又张扬,这里是坚持“唯用一好心”精神的冼夫人的故里,这里是滨海新区电城镇。

  在电城镇人们的心中,冼夫人不仅是掀动历史波澜的岭南圣母,更是慈祥而有威仪的故里“娘娘”。不同历史时期的烙印,抒展了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悠长。人们虔诚的香火,早已超越一般民间信仰的范畴,既包含着故里后人对具有神格先贤的崇拜,更上升为爱国爱乡,对民族团结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漫步在茂名古镇的你,抚摸着镇上的一砖一瓦,心中是否充满了释然?尽管时光匆匆,但是美好的东西总会留下。倘若你珍惜这种美好,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稳根基,犹如古镇上的砖石一般,久经风霜仍坚固无比。


千年太安古镇—池洞扶参村


      据历史记载,南朝梁(公元502)始在信宜地置梁德郡及梁德县,隶属泷州管辖。治所在今信宜市池洞镇太安村。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梁德县改为怀德县。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析怀德县地置信义(今镇隆镇)、谭峨(今水口镇旧县村)两县。并在信义县(今镇隆镇)设南扶州管辖这三个县。武德五年又析怀德地置特亮县(治所在今金垌镇木威村),也属南扶州。


    因僚人造反,高州总管冯盎率兵攻打罗窦洞,平定叛乱,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南扶州因而改称窦州,管辖范围不变,隶属岭南道容县都督府。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废怀德、潭峨、特亮三县,其地并入信义县。仍隶属窦州。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信义县改信宜县。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废窦州,信宜归广南西路高州管辖。


    地处云开大山脚下的信宜池洞镇扶参村,四面环山,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环境清幽,洛湛铁路、包茂高速从村边山岭穿过。


   村中历来崇尚文化,民风淳朴,古老建筑群错落有致,各具特色。刻着对联的石牌坊,青褐色的石桥,古巷、古碑刻、古祠堂、古民居……这里满目皆古,踏进扶参村的那一刻,就发觉自己走进了扶参的历史。


村中古祠堂为明清建筑风格


   沿着被磨得光滑的青石路,再走过曲幽的乡村小径,村干部带着小编来到了一座香火鼎盛的古祠堂。这座宗祠气势恢雄,肃穆大方,前面有开阔的地堂。宗祠大门两旁有一副古对联“豫章家学;郯国宗风”。村干部介绍说,这座祠堂是扶参村委会所有村民的宗祠,是所有自然村祠堂的始祖。


   据了解,郯国是春秋时期一国家,郯子又以仁孝治国,提倡和平共处。豫章,古郡名,即今江西省内,南昌豫章书院相传为南昌罗氏后人为纪念罗氏理学家罗从彦弘扬儒道而建,因罗氏郡王豫章,故以堂号命名。其他地区“豫章书院”者,也皆为豫章罗氏后人所建,形成罗氏特色的“书院文化”。此后,各地罗氏聚居地“豫章祠堂”林立,形成独特统一的“豫章宗祠文化”。透过宗祠对联可以感受到扶参罗氏后裔的坚韧自信,崇尚和平,也表现了他们秉承乃祖的立身处世之道。


    扶参村民说,历史上,宗祠前面曾有一宽大鱼塘,里面鱼类繁多,这些鱼每长到两斤重时,身上必有一星红印记,其中之谜无人能解。这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的宗祠建造时间比所有自然村的祠堂都要早,可惜也没有资料记载。宗祠正厅三进,左右配套四间房。整座宗祠坐东向西,有天井回廊,种有花草的院落,内有古井。集祠堂、书院为一体,其建筑设计为明清合璧建筑风格。


建于清朝的“中翰第”

惜无文字记载


   据扶参村民介绍,扶参现存的古建筑至少有6座之多。


  在扶参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小编来到古色古香的扶参村委会大亨自然村祠堂。据年长的村民介绍,这座祠堂建于清朝,但是具体年代没有人考究过,更没有记载。这座曾经辉煌的祠堂,现在已日益斑驳。


  祠堂坐北向南,大门眉额上书镏金“中翰第”,两旁一副镏金对联“大哉乾元;亨者嘉会”。中翰第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共三进,每进面阔约60米,进深70米,最高点有现在的三四层楼高。砖木混构,石柱矗立,青瓦盖顶,外檐饰墀头和砖瓦质翼角,檐下墙头雕刻花草树木或人物典故,生动形象,惟妙惟肖。该建筑具有清朝建筑的特点,极具艺术价值。


百年名校—扶参小学人才辈出


  建于1911年的扶参学校,是信宜最早的小学之一。


扶参小学旧址



  扶参小学创立至此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校友罗克明(信宜第一任县委书记,怀乡起义主要领导者之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校友罗维倬,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信宜中学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成为信宜第一位清华学子。 


《信宜县志》记载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信宜池洞扶参小学教师罗维车,利用学校门前“米研”(土法水力碾米设备)的轮轴带动一个0.5千瓦电球发电,供学校照明,也是信宜最早用上电的学校。


如今扶参小学朝气蓬勃、天天向上。



百年八角楼从繁盛到凋零


  八角楼是扶参村古建筑的标志,也是保存较原始的古建筑之一,因楼顶有八个飞檐角而得名。八角楼坐北向南,为砖木混合的四屋楼建筑,约高20来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左右。因为年代久远,历经风雨摧洗,大门眉额上的字迹已无可辩认。



  八角楼对称整齐,结构巧妙。其间迂回曲折、穿插有序、配套完备。一楼已被后来的住户改造,但是青石板铺设的天井和圆拱形的过道大门口,可以想象出当年这是一座花园式的洋楼。楼梯走道转弯处和每层墙壁均设有枪眼,防御能力极强。八角楼主体面阔共三间,进深约7米,非常宽敞。墙壁坚实,青砖内再包厚大的泥砖,共有两层,可谓坚不可摧。地板为古老方砖。门窗和楼梯均为坚实的木材建成。每层楼壁均设有不少圆拱形窗眉装饰的长方形窗棂。记者数了数,第四层的窗棂就有36个,光线充足,空气流畅,室外风景尽收眼底。楼顶青瓦的铺设非常巧妙,可以自然透光。





  据扶参村80岁的罗云邦老人介绍,自他记事起,就有八角楼的了,至少有上百年历史,主人叫罗慕启,是村中最富裕人家。罗云邦说,当年八角楼有门卫日夜把守,外人无法靠近。主人家有三个儿子,解放前均参加革命了,听说后来在广州工作。解放后,八角楼分给村民居住了,村里人似乎再没见过他们回过。


  站在扶参村后的高山脚下,远观高耸在山岚薄雾中的八角楼,似有说不尽的古老故事,光影之中,与周围的民居相比,显得肃穆和傲气。八角楼当年的老主人远逝了,少主人投笔从戎去了,在历史长河中,八角楼就这样从喧哗到沉寂,从繁盛到凋零……(茂名画报、走进池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