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

 私库皆书 2017-06-12
从有害生物防治的发展过程来考察,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的出现,在有害生物的防治史上是一大进步,是人类谋求控制有害生物、发展植保科学技术的必然产物;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农药既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长时期以来人们单纯依靠大量施用农药来防治有害生物,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新问题。第一是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种群呈指数增长,使一些农药的防治效果大大降低,以致无效。第二是化学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大量杀伤非防治对象,特别是对有害生物发展起控制作用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有害生物的再增猖獗。第三污染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特别是一部分农药潜在着致癌、致畸、致灾变的可能,威胁人们的健康。第四不加节制地滥用化学农药,还影响到养蜂业、养蚕业、渔业的安全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存亡。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科学用药,既要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重大作用,又要把其不利作用尽可能地降低到最小限度。
    一、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有高度的持久性,又易于通过食物链进行浓缩,富集于食品,为害人类健康,大都又属于无选择性作用的广谱性杀虫剂,对天敌杀伤力强。赛力散、西力生等有机汞制剂对哺乳动物毒性高,对植物也易造成药害,世界各国已将这两类农药逐渐淘汰。同时,各国还禁止在粮、菜、烟、果、药等作物上以及水域附近使用长效性农药和剧毒农药。剧毒农药如甲拌磷和呋喃丹等,只限于用来处理种子,或以颗粒剂在土壤内施用,而不准用于喷雾,以确保施药人员安全。在了解农药在作物上的动态的基础上,还规定了最后一次施药距离作物收割的天数,以免造成人畜中毒。
    二、严格按照防治指标施药: 由于农田生态系中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害生物的数量变化总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总是在一定的水平线上波动,既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也不会无限制地减少下去。如果使有害生物的数量保持在一个低密度的范围,既不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又有利于天敌的繁衍,使之成为控制有害生物的一个强有力的因素,对人类则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各地制定的防治指标施药,只有当有害生物的数量接近于经济受害水平时,才采取化学防治手段进行控制。要力求做到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专治,以减少施药的面积和施药次数。这样,一方面可节省农药,降低成本,减轻农药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同时,可扩大天敌的保护面,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作用。
    三、掌握施药适期: 确定施药适期的目的就是要以少量的农药取得防治的最大经济效益。一般要考虑三个方面。第一要深入了解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以及发生规律,寻求其最易遭到杀伤的时期。一般害虫在幼龄期抗药力弱,有些害虫在早期有群集性,许多钻蛀性害虫和地下害虫要到一定龄期才开始蛀孔和入土,及早用药,效果比较明显。对于病害一般要掌握在发病初期施药,因为一旦病菌侵入植物体内,药剂较难发挥作用。对于杂草,要掌握在杂草对除草剂最敏感的时期施药,一般在杂草苗期进行最为有利;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作物,也常在播种前或发芽前进行。第二要在作物最易受害的危险期施药。第三要根据田间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消长动态,避开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期,选择对天敌无影响或影响小而对有害生物杀伤力大的时期施药。
    四、采用适宜的剂量: 在施药剂量上,一定要改变过去追求防治效果高达99%以上从而使用药量偏高的习惯。选择恰当的剂量.一是药液或药粉的适宜的使用浓度,二是单位面积上适宜的使用量。一般说,浓度愈高,效果愈大,但超过有效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有可能造成药害;低于有效浓度,又达不到防治的目的,有毒物质的微量使用甚至还对有害生物反而有刺激作用。单位面积上的用药量过多或不足,也会发生上述同样的不利后果。因此,施药前一定要按规定确定浓度和用量。
    五、轮换用药: 对一种有害生物长期反复使用一种农药,杀死具有感性基因的个体,保存下来具有抗性基因的个体,一代代的选择,便逐渐形成有显著抗性的个体和种群,对这种农药的感受性处在极低的水平,防治效果大幅度下降。而且还存在“交互抗药性”现象,即一种有害生物对某种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对另外来使用过的某些药剂也产生抗药性.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轮换交替施用农
药。一般来说,用作用机理不同的2种以上的药剂,交替施用,可以推迟抗药性的发生。不过要注意这种有害生物的交互抗药性问题,要选择没有交互抗药性的药剂交替使用,否则,达不到防止抗药性发生的目的。对某种药剂有抗药性的有害生物品系,对另外一种药剂反而敏感性加大,这种现象称为“负交互抗药性”,如果在轮换用药时,选用有负交互抗药性的农药,取代有害生物已产生抗药性的农药,就更加有效了。
    六、合理地混用农药: 科学合理地混围农药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农药制剂的作用。目前有两种混现方法,一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原药混配加工,制成复配制剂,由农药企业实行商品化生产,投放市场,防治人员不需要再行配制。二是现场混配使用。防治人员很易有害上物防治的实际需要,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农药混合起来施用。
    混配农药的类型有杀虫剂加增效剂、杀虫剂加杀虫剂、杀菌剂加杀菌剂、除草剂加除草剂,杀虫剂加杀菌剂、杀虫剂加除草剂、杀菌剂加除草剂等。混用可以克服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性;可以扩大防治对象的种类,达到一药多治;可以延长老品种农药的使用年限;可以发挥增效作用;还可以降低防治费用。
    但是,混配时不能任意组合,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田间的现配现用应当坚持先试验后混用的原则。一般应当考虑以下几点,即两种以上农药混配后应当产生增效作用,而不是减效作用;应当不增加对人畜的毒性,或增毒倍数不大;应当不增加对作物的药害,比较安全;应当不发生酸碱反应,即遇酸分解或遇碱分解;应当不产生絮结和大量沉淀。

**************************************************************

蔬菜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原则

1、对症下药、适时用药  

  ⑴针对不同种类的害虫而选择用药。应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农药,以刺吸式口器取食植物汁液的害虫应选择触杀及内吸作用的农药。对取食体表有保护物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应选择对蜡质有较强渗透作用及触杀作用农药。对以咀嚼式口器取食作物叶子的害虫,应选择以胃毒作用为主药剂。  

  ⑵掌握用药适期。一般掌握在害虫卵孵化盛期或幼虫初龄阶段。病害掌握在病菌、病毒传播之前或蔬菜发病初期用药。根据害虫各生育期的不同特点而适时用药。杀虫剂施药适期应选择在害虫三龄以前的幼虫期;钻蛀性害虫要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针对病害种类不同和病害侵染危害特点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适宜的喷药时期。  

  ⑶讲究施药方法。施药时应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药剂性能,采取相应的施药方法。对食叶和刺吸叶汁的害虫可用喷雾等方法。食根害虫或根病可用灌根的方式防治, 保护地可用烟剂和熏蒸剂等。  

  ⑷根据不同的气候进行科学用药。农药的使用受天气影响较大,阴天、大风、下雨都会影响农药的施用效果,应观察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如环境温湿度较高时,所用药剂浓度可适当减小;强光下易分解或挥发的药剂,应在阴天或傍晚时使用。  

  2、掌握合理用药剂量  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说明书用药,不得随意增减,配药时要使用计量器具,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情况,严格掌握药量和配制浓度,防止蔬菜出现药害和伤害天敌。在考虑农药剂量的同时,还应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参照防治指标进行防治。  

  3、科学混配,兼治病虫  农药混配要以能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化学反应并保持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采用混合用药技术,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农药混用要遵循下面原则:一是混合后不发生不良的物理、化学变化;二是混合后对作物无不良影响;三是混合后不能降低药效。田间的现配现用应当坚持先试验后混用的原则。  

  4、轮换用药  轮换用药是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办法。对于杀虫剂,应选择作用机理不同或能降低抗性的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对于杀菌剂,将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或者将不同杀菌机制的内吸杀菌剂交替使用。  

  5、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收获,尤其是瓜果菜类,以防止人畜食后中毒。做到用药量适宜,要尽量减少用药次数,在病虫发生严重年份,按标准中规定的最多施药次数还不能达到防治要求的,应更换农药品种,不可任意增加施药次数。  

  6、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优先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集成一批配套的绿色防控技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掌握其安全使用技术。由于蔬菜种类繁多,新农药或当地尚未使用过的农药,应先进行试验示范,方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

浅析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几个原则

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对蔬菜生产的季节、品种、数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蔬菜的生产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粮食生产安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60-80年代,人们种植蔬菜只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质量意识淡薄。90年代后市场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为了追求蔬菜产量,在生产中使用化肥、高毒农药、激素等有害农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有效措施,势在必行。   
   一、农业措施   
    抓住农业生产中关键环节,从技术方面入手,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和为害的条件,避免病虫害发生或减轻病虫危害。   
    (一)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选用抗、耐病品种能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简使易行,经济有效,事半功倍。如黄瓜选用抗枯萎病的长春蜜刺、新泰密刺、津研7号,抗白粉病的津研4号、6号,抗霜霉病的鲁春26、农大12号;番茄选用高抗花叶病毒病的番茄6号、西粉3号、早魁,抗叶霉病和病毒病的双抗2号,抗枯萎病的西安大红、强力米寿,抗蚜虫的毛粉802;茄子选用抗褐纹病的北京线茄、牛心茄,抗绵疫病的北京九叶茄、紫圆茄等。   
    (二)轮作换茬   
    调整种植茬口,实行轮作,可预防多种土传病害发生。瓜类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对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枯萎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番茄与非茄科作物轮作,对枯萎病、叶霉病有一定预防作用;青椒和辣椒与瓜类或豆类实行2-3年轮作,对炭疽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白菜与禾本科作物或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轮作,可减轻菌核病、黑腐病、白斑病的危害。   
    (三)调整播期   
调整蔬菜播期,以避开病虫害发生危害盛期,减轻病虫危害,如萝卜病毒病发病程序与播期有关,播期发病重,播期晚发病轻。为减轻萝卜病毒病发生,秋萝卜播期调整在815日后为宜。   
    (四)加强田间管理   
    如培育壮苗、合理密植、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合理肥水等,都能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二、物理措施   
    将各种物理方法及机械设备或工具应用于蔬菜生产,用以防治病虫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一)温汤浸种   
    用于多种蔬菜的简易消毒,可除去种子表面病菌。消毒时将种子放在5 5℃ 温水中浸种,多面手催芽。   
    (二)干热消毒   
    在 60℃ 环境中干热处理青椒种子3-4小时,可减轻病毒病发生,干燥的黄瓜或番茄种子在 70℃ 恒温下处理72小时,可预防黄瓜枯萎病、黑星病和番茄病毒病。   
    (三)日光土壤消毒   
    将稻草或麦秸铡成4-6厘米,每亩用5001000公斤,撒在地面、再均匀撒施100200公斤石灰,深耕25厘米以上,铺膜后浇水,然后密闭大棚,温室1520天,地表温度可达 60℃ 以上,10厘米土温达 50℃ 以上,对枯萎病、线虫及其它土传病害有较好防效。   
    (四)高温闷棚   
    利用黄瓜较耐高温,而高温不利于霜霉病发生的特点,密闭大棚提高大棚温度,控制黄瓜霜霉病发生与蔓延效果显著。   
    (五)覆盖遮阳网   
    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光照强度,菜田气温降低4- 6℃ ,土温降低 10℃ 左右,有效防止夏天强光、高温、暴雨对蔬菜的影响,调节和改善菜田生态环境,对青枯、绵疫、病毒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六)黄板诱虫   
    利用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成虫对黄色有强烈趋性的特点,每亩菜田2030块长 1米 、宽20厘米涂上机油的黄色纸板或木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和斑潜蝇成虫,是行之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七)黑光灯、糖醋液、杨树枝把诱虫   
    利用昆虫趋光、趋化特性,菜田设置黑光灯、糖液或杨树枝把诱杀害虫,降低防治成本。   
    三、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产品防治病虫害,具有对人畜安全、无药害、无污染环境等优点,是今后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一)利用天敌防治害虫   
    害虫的天敌主要有青蛙、七星瓢虫、草蛉、赤眼蜂、小花蝽、黄缘步、寄生蝇等,要注意保护,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   
    (二)利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   
    1、BT生物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用于甘蓝、大白菜、番茄、青椒、豆类蔬菜,防治棉蛉虫、菜青虫、小菜蛾、玉米螟、烟青虫和豆荚螟等害虫。   
    2、抗生素类杀虫杀菌剂:杀虫剂主要有浏阳霉素、爱福丁、阿巴丁、虫螨克、农哈哈等。杀菌剂有农抗120、农抗武夷菌素、农用链毒素、环丙沙星、木霉素、751等。   
    3、昆虫病毒类杀虫剂:主要有NPV、棉烟灵等。   
    4、保幼激素类杀虫剂:主要有灭幼脲、抑太保等。   
    5、植物源杀虫剂:主要有苦参素、绿灵、藜芦醇等。   
    四、化学防治   
    (一)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主要有3911、呋喃丹、灭多威、克百威、涕灭威、1605、甲基1605、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克线磷、氧化乐果、磷化锌、氯化苦,砒霜等。   
    (二)合理用药   
    适用于蔬菜生产的农药主要有辛硫磷、乐斯本、乐果、甲霜灵锰锌、克露、乙磷铝、速克灵、折海因、甲霜灵、可杀得,大生M-45等。使用上述农药时,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掌握好亩用量、使用次数、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不得随意提高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缩短安全间隔期。   
    (三)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施药方法   
    保护地蔬菜要尽量选用粉尘剂和烟雾剂,以降低棚内温度可选用的粉尘剂主要有5%灭克、6.5%万霉灵、5%百菌清、5%霜克、5%霜霉威;烟雾剂有10%百菌清、45%百菌清、10%百一速、10%杀毒矾等。   
    (四)交替用药   
    单一使用农药会使病虫产生抗性,应选择化学结构、有效成份、作用机理不同的农药品种交替使用,如防治菜蚜,要选用有机磷农药与菊酯类农药交替使用。   
    (五)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蔬菜上尽量不用或少用激素类制剂,使用时要严格掌握使用量、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间,严禁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得任意增加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确保人体健康。   
    五、无公害蔬菜发展对策    
    (一)全面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技术素质。政府部门应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对区内已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内的农民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使大多数人能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从思想上、技术上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技术素质,保证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环节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推广综合农业技术,严把种植过程无害关,确保无公害蔬菜质量。在蔬菜生产前推广清园、残茬处理、轮作倒茬、土壤消毒、种子消毒、种苗脱毒等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大量使用农家肥、绿肥、沤肥等,减少化肥使用量,保护菜地无害化。推广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植保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和用药次数,确保农药残留量在安全标准范围内。严禁使用剧毒农药、高毒、高残留农药、劣质农药和化肥,保障蔬菜生产安全。   
    六、结论   
    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应从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以农业综合防治为基础,注重采用无污染的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措施,辅以合理科学的化学防治,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