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晋宏| 在氤氲着历史的夏县 等着你

 畅 想 2017-06-12

 


作者简介:傅晋宏,永济市作协秘书长,运城市作协理事,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近年来写出反映本土文化的散文《永济,落在人间的天堂》《曾经蒲州去又来》《大明蒲州,一时多少豪杰》《永济,离历史最近的地方》等在《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报发表,对于宣传河东、特别是家乡永济,产生一定影响。

 



        在氤氲着历史的夏县 等着你

                                                          永济 傅晋宏


     夏县中学的资深历史老师李恩虎,是典型的才子,文笔很好,也是一位热爱家乡文化的虔诚学者。在近年来利用节假日走遍禹都大地,寻访文物古迹,并写下了多篇散文游记,成为大地遗珠的发现者,浓浓乡愁的守望者,传统文化的代言者。227日,我和夫人有幸在他的带领下,在禹都大地上的诗意行走,欣赏散落在乡间的古建遗迹,领略到当地文化的厚重,感悟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1)乡间遗珠看家楼

    在水头镇见面后,李老师决定带我们到一个十分震撼的地方。一向真诚的他,如数家珍地将最精彩的景点推荐给我们。闻喜县郭家庄镇毗邻夏县胡张乡,与李老师的家乡胡张乡大里村近在咫尺。在郭家庄村中央,参观了创建于崇祯年间的仇氏城堡,在村外考察了清末五组碑楼和牌坊建筑,被称为郭家庄仇氏碑楼,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确实不虚此行。

 
     告别郭家庄,穿越大运公路,进入夏县境内。由于有向导的指引,轻车熟路,一不小心跨过了几乎断流的涑水河。李老师满怀深情告诉我们,学生时代写作文时,总会自豪地说“我的家乡位于中条山下,涑水河畔……”。路过家乡大里村时,他指着村外的黄土丘陵告诉我,他经常站在那个土丘上回望故乡,后来写下《故乡的坡岭》一文,文中表达了对家乡人民的特殊感情,就好像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样。

(插图1 东下冯看家楼)


    值得一提的是路过东下冯时,蓦然想起山西省博物馆关于“东下冯遗址”的介绍,1959年在东下冯村发现了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至前1600年的夏朝城堡遗址。它规模宏大,陶器为主,是晋南地区夏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它清楚表明晋南是夏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我们在东下冯村委会广场旁,看到一座高耸入云的土灰色高楼,下大上小,貌似正四棱台。停车爱晚,下马观花。经了解,那其实是个看家护院的高楼,或者说是瞭望塔。楼中除了通道阶梯,应该也是藏身藏物的堡垒,是为防止强盗侵扰而修建的防御性工程。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大户人家常常是农民军和乱兵洗劫的对象。这一建筑既是住户富甲一方的象征,又是保护财富的必要设施。这与阳城皇城相府中的“山河楼”形状和功能极其相似,只是这个规模要小些。如今,看家楼所在的大院拆迁殆尽,只留下看家楼巍峨挺立在村子中央,既是村里一景,又可以站在高处观景。真是在观景台上观景,本身又是一景。正所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2)泊头影壁识关公

   几经折拐,我们来到胡张乡泊头村,位于夏县与闻喜交界处,这里再往前走就是闻喜县了。在村西边发现一面高达五米、宽四米、厚一米多的大照壁,上面镶嵌琉璃瓦,中心雕刻二龙戏珠、八仙庆寿、老寿星骑白鹤,最下面是两个麒麟和石雕底座,建筑十分精致,浑然一体,巧夺天工,该照壁比解州关帝庙照壁的高度还要高。根据记录判断,此照壁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照壁的上方,有石质横匾镶嵌在墙中,匾额书有“义炳乾坤”四个大字,简明扼要地告诉人们照壁的主题,同时也算是对联的横批。对联对仗非常工整:“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一面是四个“赤”,一面是四个“青”。赤面赤心,红脸形象,忠心耿耿。青灯青史说的是关公常常夜里挑灯阅读史书一事,读的是孔子所编订的史书《春秋》,都很契合关公的身份,具有真实性。无忘赤帝,不愧青天,说的都是关公在忠义仁勇,特别是忠于主子刘备方面,做到仁至义尽,慎独慎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位极品男人,忠诚汉室达到让人吃惊的程度。而他的行为的深层动机,都是从文圣孔子所著史书中得来的。

(插图2泊头关帝庙影壁)

    大照壁的两侧有辅壁,高度低于主壁,可谓“一体两翼”。辅壁上的琉璃雕塑,在当时是一种先进而造价昂贵的雕塑技术。浮雕分别是“祝贺九如”和“福禄三圣”图案,颜色鲜艳,画面生动。右边和左边的上方分别有“至诚”“尽忠”,字迹清晰,风格活泼。根据资料,“九如”指的是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都是祝颂之辞。通常绘九个如意指代“九如”,这里虽然描绘的是梅松竹三种物像,也算符合祝贺的含义。左边图案则是蝙蝠、苍松、梅花鹿,分别代表福禄寿,福禄三圣也。两边内容合称“三圣九如”。知悉这些传统文化常识,这是我此行的一大收获。当然别的地方也有“三多”图案,绘佛手、桃、石榴,喻多福(佛与福音近)、多寿、多子。


     照壁对面是一组高约一丈多的石牌坊,上面刻着“建于清道光八年”字样(1828);接着是一个砖砌的门洞,门洞两边是土城墙,墙厚约三米。据资料介绍,门内还有一个石牌坊,上面写着“建于乾隆五十二年”,再后面是一个三间大的关帝庙,建于近年来的建筑。由于大门紧锁,我们未能进入参观。不料却在后来的资料中,发现了泊头关帝庙的对联:“地接鸣条虎踞龙盘一脉潜通夏代;神栖故土云蒸霞举千秋护斯人。”联中提到夏代,看来还是蛮符合夏县特色的。

     只要有了文字,文物就有了生命力。我们对牌坊的对联很感兴趣,正面柱联是:“拒北和东,诸葛尚非知己;尊刘抑魏,紫阳方是同心。”横批为“气凌霄汉”。上联说关羽和诸葛亮不是知己,主要是在对待东吴的观点不同,诸葛亮主和,关羽主战。直到关羽被吕蒙杀害,英魂在刘备面前哭诉,请求刘备伐吴雪恨,诸葛亮还是建议刘备先伐魏,报仇伐吴徐图之。下联又是说关羽与朱熹维护正统的思想同出一辙,虽然朝代不同,但观点一致。紫阳,地名,在今安徽省,朱熹著书立说的地方。本联中“紫阳”代指朱熹。

    反面柱联是:“灭魏吞吴,快心祗(只)作通宵梦;兴刘扶汉,如愿难舒万古肠。”横批为“耀日”。通过欣赏这些文字,对我们了解关公一生的功绩很有帮助。这些文字,与我们所拥有的信息发生共鸣。这个关帝庙在当时是非常有特色的,除了照壁豪华大气外,从照壁前拾级而上进入大院,体现了步步高升的理念,同时也显示出关公形象高大,须仰视才能瞻拜。正殿就建立在一个高阜之上。之所以照壁存而大殿毁,是解放运城时,因战争需要木料,方才将大殿拆掉的。同时照壁高大,所占面积很小,不影响道路畅通,方才得以保留。虽说重建关帝庙不容易,也不会在近期重建,但保护照壁确实一个实实在在的任务。

    泊头村关帝庙的宏伟照壁,再一次证明了民间对关公的崇拜程度。如果说文庙是官方的庙宇,武庙则是民间的庙宇。关帝庙的数量要比文庙多得多,一县一个文庙,但关庙是村村都有。后土娘娘庙也不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土娘娘就是满足这些求子心切的妇女们一剂精神良药。药王庙则是关乎人们疾病健康的职能神。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各行各业都有神灵保佑。关帝庙多属于道教系列,是一个社会性较强的神,一个本领全能的神。现在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无神论思想的教育,人们对这些神祗的崇拜热情逐步减弱,乡间庙宇渐渐走向衰落。但作为“仁义礼智信”思想的承载者,作为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对这些散落于乡间硕果仅存的遗珠,加以保护刻不容缓。

    文化遗产是民族的魂和根,是我们传承民族记忆的一个物质遗存。通过对古代文明遗存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历史,为我们民族的发展指明方向。如果一个人突然失忆了,这是件恐怖的事情。而如果我们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我们整个民族都会失忆。一个失忆的民族,一个忘记自己过去历史的民族,将是非常非常可怕的。这个民族就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又要走向何方。

3)西阴掠影看嫘祖

    夏县西阴,是一个非常响亮而很有份量的名字。养蚕缫丝是中国古老的农业和手工业门类。我们的先民通过养蚕,再剥茧抽丝,织成绸缎,成为防寒衣料,兼有美观价值。随后又开始种植麻,制作麻布。宋时棉花传入中国,元明清种植面积扩大,棉织品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麻布与绸缎,都依赖植物的生长,桑树与草本作物——麻,合称桑麻。不同的是丝绸还要经过养蚕这一道动物饲养的工序,成为丝线,织成绸缎,更为复杂。而麻则经过沤制后直接剥皮,分解成条,拧成麻线,织成麻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丝绸技术的国家,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一项巨大贡献。这项发明,在传说中也有反映,告诉我们这项技术的由来,那就是嫘祖养蚕一说。

    传说在远古时代,皇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为妻,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之正妃。西陵即今天的夏县尉郭乡西阴村。当时这里有一大片桑树林,人们还不会织布做衣,夏缠树叶,冬披兽皮,嫘祖开始考虑人们的穿衣问题,无意间发现桑树上野生蚕吐出的丝,又长又结实,便开始在家里养蚕,再把蚕茧煮熟套在木棍上,用手撕着捻线,称其为“丝”。她受到蜘蛛结网的启示,把丝线织成锦帛,又从河里的梭鱼得到启发,做成缠丝的工具“梭子”,从此人们开始了以锦帛做衣的时代。如果说出生于稷山县、教民稼穑的稷王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那么发源于夏县、教民养蚕的嫘祖则解决了先民的穿衣问题。后世尊嫘祖为“先蚕娘娘”。此刻,我茅塞顿开,西阴之所以驰名,是因为这里是中国植桑养蚕缫丝织锦的起点。上古时期,人类的吃饭穿衣的问题竟然都是运城人给解决的!
插图3西阴遗址文物保护标志

    这一结论是一种推断,一种传说,但还有没有更可靠的证据?有!192610-12月,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李济带领考古队,来西阴发掘史前遗址,除了发现大量陶片,还发现了半个人工切割的蚕茧,为嫘祖养蚕传说提供了证据。正好像襄汾陶峙遗址考古发掘后,“尧都平阳”由传说和史书记载变成了可靠的信史。西阴蚕茧的发现,说明河东一带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祥地,是“古中国在河东”有力证据。李恩虎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了西阴遗址纪念园,看到四通石碑,分别是夏县、运城市、山西省和全国四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而且阴刻碑文都用红漆描绘,色彩鲜艳。徜徉其中,我们倍感神圣和自豪。他还特别带我们到李济发掘蚕茧的地方,查看不久前设立的纪念碑。


    印象颇深的是嫘祖庙,村中央有一座古庙,年久失修。据说原来是一座关帝庙。后来将庙内的献殿,改换门庭,变成嫘祖庙。殿内有农妇模样的女神立像,就是蚕神嫘祖。四围墙壁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彩绘壁画,讲述着缥缈神秘的故事。嫘祖庙建在西阴,让人们对养蚕缫丝有了形象而完满的认识。以前没有见过纪念嫘祖的专门场所。这个春天,感谢西阴,让我们更加拥有文化自信;感谢朋友,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文明的精彩。

4)西董萧墙念大禹
 
    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当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保持了院子的私密性。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有的位于大门内,有的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影壁,后者称为外影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是由砖砌成,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有须弥座。
插图4西董大禹庙照壁

    我们那天看到的都是外影墙,泊头影壁一体两翼,准八字形,西董影壁是单体的,一字形;前者砖雕加琉璃,后者是纯砖雕影壁。都是纪念古代贤人:前者纪念关公,后者纪念大禹。关羽主要是处理人事关系而闻名,而大禹则是成功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都是大庙前的影壁,前者关帝庙,后者禹王庙。都有传世很广的对联,字数较多的中长对联,微言大义,高度概括。都是墙体巍峨,大气磅礴。两个大庙都已毁掉,几乎仅剩照壁。横批都赞颂了先贤的功绩:义气和纳谏。现在都属于民间的乡野建筑,都属于烘托气氛的功能,我去时,都尚未设置文物保护标志。


     西董影壁,是禹王庙前的建筑。现在庙已拆,变成村委会的大院。我们去的时候,一位身材苗条的中年妇女,正在音乐舞曲中,教授着十几名村妇在跳广场舞,舞姿婀娜,催人心动,禹都人民生活幸福可见一斑。我们细细观察眼前的庞然建筑,为其精美而宏伟感到震撼。最醒目和简洁的横批刻写“拜善言”,由砖雕而成,回来查找资料,方知大禹善于吸纳下属的建议,民主决策。说我国古代许多圣人贤君,能识得兼听则明这个道理,如禹拜善言,闻过则喜,唐太宗能纳谏如流,虚怀若谷。影壁的对联则是“门过以三辛壬癸甲非虚度,年乘其八江淮河汉赖平成”,也很有特色。文辞优美,平仄恰当,精品佳作。它赞扬大禹为了人民的幸福,征服泛滥的洪水,在外八年,长途跋涉,辛苦恣睢,胼手胝足,黾勉不已,三过家门而不入,达到公而忘私的程度,治理几条大河大江的丰功伟绩。大禹是勤劳勇敢和为民谋福利的化身,敢于战胜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大英雄。他吸取父亲鲧以“堵”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更准确地说是“堵疏结合”的办法,智慧地处理了水害难题,取得了治理水患的巨大成功。这应该与他纳谏,集众人智慧而决策是分不开的。从毅力和果敢方面讲,大禹就是射日的后羿,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补天的女娲。不过有个疑问,我过去看到的说法是,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不知为何这里说他八年?


    禹都安邑,其实大禹建都就在今天的夏县禹王城一带。在舜都蒲坂所在地的永济,立有多座舜帝塑像。在夏县寻找大禹的纪念物,比如雕像,还是比较容易的。还有禹王乡,禹王台,禹王大道,三岔路口的大禹雕像,以及民间的西董禹庙,只是与永济一样,都缺乏一座像样的大禹庙和大舜庙,介绍先王的生平,用以系统教育后代,宣传先贤英明,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看来在文化传承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在河津龙门,黄河的禹门口,大河两岸的两个县级市,都有正规的大禹庙,在芮城大禹渡北的高崖上,更是建有规模宏大的大禹庙,让来访者获得了丰富细腻的大禹事迹……
 

5)浮想联翩话武庙

 

      夜幕降临,车进县城。李老师还是急匆匆将我们带到引以自豪的关帝庙。发现关帝庙面目沧桑,令人羡慕。因为永济市是由永济和虞乡两县合并的,而现在的城区并不是两县的任何一个,是将两个古老县城(甚至府城)“抛却”了,在两县之间的赵伊镇建新的县城。可以说,蒲州历史最早,虞乡永济设县其次,永济县城最年轻。在这个城区里几乎找不到任何记载乡愁的建筑。在夏县就不一样了,县名千年未改,而且以中国历史的一个朝代名字来命名,县城未曾搬迁,县城就有了历史积淀,火神庙塔、关帝庙、文庙都留有保存完好。在关帝庙里,发现一个古老的木牌坊,正面隐约有字迹“为工农兵服务”,在破四旧的文革时代,也许正是写上这样革命色彩的文字,牌坊才可躲过一场劫难。还发现乾隆年间功德碑上,“解州”字样,说明夏县属于解州管辖。善于观察的李老师在碑上开列的名单上发现,都是清一色的武生×××,我想这比较符合武庙的特征,也说明在明清时期科举考试还包括武科,这在以前的碑刻中也不多见。勇猛如虎的关公是武生们心中追求的偶像!韩城文庙,是庙学合一,祭祀孔子和学习经书都在庙内。夏县关帝武庙是不是庙学合一,也尚待考证。

插图5关帝庙碑刻

    行走夏县,深深地被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所吸引。但名字就很诗意的堆云洞,光耀千古的司马光祠,春秋名臣介子推,河东近代先驱嘉康杰,泗交、瑶峰、架桑、金楼山、祁家河,温泉,唐回漂流,还有一串串个性鲜明、文化味浓郁的乡镇名字,如尉郭、水头、庙前、埝掌、裴介等无不氤氲着历史的基因,印象深刻的还有夏县绿化之好,是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主干道路两旁,至少有十排白杨,车辆仿佛走在绿胡同里,加上面积广大的中条山林区,树木覆盖率超过70%,带来了生态和效益的双赢,被人们亲切地称赞道:“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夏县是个好地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文学底蕴深厚的韩创业校长带领下,诗词大家、楹联高手夏县中学张丹薇从全国联坛捧回大奖,内外兼修、气质如兰的赵爱萍是河东联坛十二秀之一,同是夏中的文学奇才李恩虎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三人可称为“夏中三剑客”,撑起夏县文化一片天。运城市13个县市区中,两个只有单个字的县名之一(另一个是绛县)。夏县,历史悠久底蕴厚,山川秀美人风流。可以肯定,生活在这样一个生态完好的地方,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那应该是多么幸福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