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医文化·升降散·畅通气机的经典方(一)

 魏征故乡人 2017-06-12

升降散是明代张凤奎《伤暑全书》中的名方,又名太极丸、陪赈散,由僵蚕、蚕蜕、姜黄、大黄、米酒、蜂蜜组成。具有辛凉宣透、升清降浊、攻下逐瘀的功效。主治火毒內郁三焦、气机升降不畅之证。

张凤奎是明代颍州(今安徽阜阳)人,长期为官。万历年间的1588年夏天,暑症盛行,很多医生辨识不清,惟安徽医家汪韫石认为是暑症,用益元散大效。张凤奎将此经验写成《伤寒伤暑辨》公开刊布,同时免费发放药物。1606年在任粤西主考时,考试院中官员和仆役多患暑病,呻吟声相闻,医生都以为是寒,而张凤奎认为是伤暑,极力主张使用凉剂。结果大效。张凤奎自此更加关注瘟疫流行。致力于伤暑病证的研究,晚年著就《伤暑大全》。

至1723年,河南大饥,继以大疫。名医陈良佐将升降散随赈济的粮食一起发放,救济了大量的瘟疫病人,故又称此方为陪赈散。并在其著作《二分析义》中详解其义。其后河南名医杨栗山深受此书影响,重要参考《二分析义》著成《伤寒瘟疫条辨》。该书对瘟疫的至病原因、特点、治法、方药均有创见,将升降散列为治疗瘟疫十五方的总方。使本方成为明清瘟疫治疗学术思想的杰出代表。从此,升降散受到天下医家的重视,运用经验不断涌现。

升降散为瘟疫而设,其病机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瘟疫之邪从皮毛口鼻而入,郁而生热,而致肺胃热盛,症见憎寒壮热,或头痛如破,或烦渴引饮,或咽喉肿痛,或身面红肿,或斑疹杂出、或胸膈胀闷等,其二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 移于大肠,导致肠胃升降失常,故出现上吐下泄,或吐血便血。

(内容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内容及个人注释待续。欢迎关注“汤液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