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心理的一些摘录

 安念夕 2017-06-12
  当我们感受到痛苦的时候,人类的本能就是逃避。趋利避害,是人求生存的一个本能,是潜意识。道德、人品是人经过理智加工后选择的最优生存方案,是理性。
  当我们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大脑中就是会冒出很多邪恶的想法:
  当你面对久病的母亲,就是有想放弃的想法;
  当你面对穷困潦倒的家人,就是有想偷窃的想法;
  当你面对巨大的诱惑,就是有想放弃道德的想法;
  ……
  这些想法并不可耻,它们只是人为了逃避痛苦的一种能量,是自然反应,是不受你控制的。你越是控制它,不让自己有这种想法,你越是压抑自己,你活得就越不真实。
  你想什么是没关系的,重要的只是你在外在的行为上做了什么,专业术语叫付诸行动。你想是可以的,这是你不可控制的潜意识,但你可以通过理性调控选择是否付诸行动。

  你可以感受和回忆下你的生活:每当你讨厌嫌弃身边某个人人品道德不好的时候,你除了生气,内心深处有没有一点一丝的优越感?心理学里把这叫做投射:我们自己无法接纳自己的部分,就丢给别人。
  发现别人身上有很多不好的问题,来完成我身上没有的感觉。我们要通过对他人的评判,完成自己的优越感,这样才能存在。
  可是即便我们对自己如此苛刻,我们也无法做到。试问有谁不曾有自私、冷酷、残忍、自我中心过?有谁不曾违反社会规则、损坏他人利益过?我们无法承认自己有坏的部分,就对自己这部分的想法进行了深度压抑。

  “心理边界”这个词最早由心理学家埃内斯特-哈曼特提出,他说:“如果自我是一座古堡,那么心理边界强度便是古堡外的一圈护城河。”当然,护城河的宽度由你自己决定。
  有的人设置得宽,他自己的领地就大,就会显得不是很好说话,有些不近人情。有的人设置得窄,他自己的领地就小,就会显得很温暖和气,有人情味。
  宽与窄没有什么好不好,看你自己的喜好,但是绝对不能没有。
  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心理边界,当有人要接近你,寻求你的帮助,你可以放下桥让他自由出入古堡。也可以拒绝他,壁垒森严,刀戈相向,让他再也不敢靠近。
  当然如果你让护城河宽到坚固到旁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入侵,你是可以安然自出,自得其乐,在古堡内享受自己的自由生活,也就难免远离世俗,离群索居。
  而一切,由你把握;一切由你自己的舒服程度来判定。

  这段关系首先是你和自己的关系,它可以映照出你的渴望和需求,你的思想和信念,你的情绪模式和心理议题。你需要了解到,这是和自己亲密相处的一个机会。
  在关系中,当两个人产生真实的互动,往往会召唤出双方共有的一些特质。如果双方能维护一种非常平等的关系,就能够允许对方某个真实的部分出来,自由地表达自己。
 

  我们创造一个概念,只是为了在某个范围内,更好地描述、认识一种事物,但是世界上却因此存在大量本身被概念限制住的情况。

 

  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首先要学会的是管理自己:精力、时间、目标、情绪……

  面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努力提升自己内在的确定性,在失控中自控。

   激将法就像一把刀,狠狠插进骏马的大腿,骏马自然因疼痛而狂奔。也许那一场比赛因此得了第一,但身上的伤痛和心上的伤痛,永远都在。而如果那一刀插得不好,甚至连那一场的胜利都没有,直接倒地,一蹶不振。


  生命很短,人生很长。短到我们来不及完成欢愉,长到我们必须要拿起手机“杀死时间”。

  什么时候真正的问题才会出来呢?当我们无言以对的时候,当我们不再想要挣扎着活下去的时候,当我们不再用惯常的问题掩盖真正的问题的时候。
  人生最黑暗的时候,就是我们拼刺刀的时刻,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两个声音:一个是自我安抚的声音(给自己足够母性的安抚,即安全感),一个是自我指引的声音(给自己强大父性的支持,即掌控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