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0612—13健康之路:肖和印,小儿腹泻,脱水,止泻,揉腹,止泻,板门穴,贴敷

 充满好奇的月亮 2017-06-13

孩子腹泻巧应对

图:孩子腹泻巧应对

肖和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儿科主任医师。

  小儿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小儿腹泻时间长了会导致严重的脱水,从而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腹泻之后首选要预防脱水,一般说来如果发现眼睛凹陷、囟门凹陷、啼哭无泪、烦躁不安、腹部凹陷、尿量减少时家长就要警惕是脱水了。

  脱水也分级,一般来说腹泻4次以下就会导致轻度脱水;4-10次就会导致中度脱水;10次以上就会导致重度脱水。而且脱水还与腹泻的量有关,如果一次腹泻量很大也容易导致中重度脱水。

  小米胃寒,因此腹泻时不宜吃小米;而大米甘温养阴(无毒;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泻),又富有营养,可以健脾止泻,因此腹泻时应该服用大米汤。在熬大米汤中加点盐即可以补充电解质(50g大米+500ml水;煮10分钟——较稀),又可以预防脱水,一般100毫升米汤里兑入0.35克盐(浓度:0.35%)即可;我们知道一个啤酒瓶盖就是3.5克盐,可以根据这个比例进行配置即可。婴幼儿腹泻时可以用米汤(米汤:水=1:1)稀释奶粉来食用;吃母乳的孩子可以在吃母乳之前喝20-30毫升的米汤。

  小儿腹泻时应该吃些米糊(粉碎机粉碎再熬或大米泡两小时、再用擀面杖擀碎再熬)来补充营养。鸡蛋羹富含蛋白质(难消化),会加重腹泻(消化下降)在腹泻早期不主张食用;而甜(在肚子里发酵产气肚子胀)的东西也会加重腹泻,因此也不主张喝苹果汁。

  揉腹、揉脐(揉腹、揉脐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揉龟尾(龟尾有固脱止泻的作用)、推七节骨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四大基本手法。——1、实症(泻法):顺时针按揉;虚症(补法):逆时针按揉;——揉腹:掌心覆盖肚脐大鱼际和四指用力——揉脐:中指按住肚脐揉;——揉50-100次,睡前揉5-10分钟,孩子睡得非常香;  2、推七节骨(涂滑石粉):泻法:从上往下推;补法:从下往上推;——用大拇指推50—100次;3、揉龟尾:不能用力过大(用力过大,尾巴骨向里长,男孩子没事;女孩子生孩子有问题,会难产); ——四种基本手法:也适用于成人。

揉腹也分症型

图:揉腹也分症型

  如果发现孩子发热、口臭、肚子胀、大便臭、红屁股就应该用泻法,以顺时针来按揉;如果发现孩子面色不好看、肚子部长、大便清晰不太臭、没有红屁股就应该用补法,以逆时针来按揉。

20170612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肖和印,小儿腹泻,脱水,止泻,揉腹

20170613健康之路:肖和印,小儿腹泻,止泻,板门穴,贴敷

 

肖和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儿科主任医师。

  在儿科,手上的穴位用推法比较多,中医认为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先天不足,脾常不足。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推法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清热化湿、健脾止泻

  中医认为手指对应的是五脏的缩影。手上的穴位也非常多,在大拇指的指腹和桡侧缘(指甲边缘处与皮肤接触的地方最敏感,一定要推上)是脾经的走向;小孩推拿时需要用一定的介质,最好选用滑石粉作为推拿的润滑物质。——1、推食指(大肠经):从指尖到虎口;泻法:清湿热、止泻、止呕;补发:固肠止泻。   2、推小指(小肠经):在尺侧;利小便、是大便;泻法:从指根到指尖;补法:从指尖到指根。

  小儿推拿的方法还分为清法和补法。具体情况在昨天的节目中有详细介绍。——推手指的力度要根据孩子大小来定。

  按揉板门穴(大鱼际中点)还可以助消化、祛湿、止泻。——顺时针:泻;逆时针:补。

  孩子都不爱吃药,我们就可以用贴敷的办法来进行经穴给药更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缓解小儿慢性腹泻的贴敷药物

图:缓解小儿慢性腹泻的贴敷药物

  缓解小儿慢性腹泻的贴敷药物:茯苓、白术、五倍子、甘草、人参、石榴皮。将这六味药打碎后用黄酒(养脾、发散)调和成糊状,贴在神阙穴(健脾益气止泻)、脾俞穴(泻湿热)即可(药物的厚度:0.5cm;直径:2cm)。一岁以内的孩子贴2小时;1-3岁贴2-4小时;6岁贴4-6小时;连续贴3天即可。——茯苓、白术、人参:健脾补气;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五倍子(虫药)、石榴皮:涩肠止泻。

20170613健康之路视频和笔记:肖和印,小儿腹泻,止泻,板门穴,贴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