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数学天才,也是“呆子”

 老老树皮 2017-06-13

1910年11月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初露锋芒

华罗庚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

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我国古代算学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在楚汉之争中,汉王刘邦的大将韩信,还用这个方法点兵呢!西方数学家尊称它为“孙子定理”。

老师一再表扬华罗庚是个好学的孩子。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勤奋成才,身残志坚

十七岁的华罗庚

1925年,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华罗庚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说:“1925年的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将其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顽强地与命运抗争

1929年,金坛发生瘟疫,华罗庚也不幸得了伤寒病,终日躺在床上,竟有半年。后来病虽然好了,可是腿却残了,这一年华罗庚19岁。大病一场的华罗庚在床上学完了高三和大学一、二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因为左腿的残疾,华罗庚后来走路都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华罗庚还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他说:“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

恩师慧眼识珠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科学》杂志,一篇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理由的论文》深深地吸引了他。论文的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苏家驹,一个大学教授在一个代数运算上的错误。文章极具才华,但文章作者却是一个熊庆来从未见过的名字。

“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

人们面面相觑。真的是“无巧不成书”,恰好这时有一位江苏籍的教员在场,他想起了他的弟弟有一个同学名叫华罗庚,就回答道:“这个华罗庚哪里教过什么大学?他只念过初中,听说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感到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把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在这里,华罗庚如鱼得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内外著名的数学杂志上陆续发表。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访问学者,因为这样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此时的华罗庚已经被伊利诺依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不少人都认为华罗庚不会回来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此时的华罗庚内心是多么渴望早点回到自己的祖国。最终,华罗庚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克服了来自美国政府所带来的种种困难,携家人回国。

1950年2月,在归国的船上,华罗庚写下了《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他坦露出了一颗热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我先回去了。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华罗庚再次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讲授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典型群论》。

20年前,当他第一次走上清华讲台时,还只是个助教,一个没有任何学历的残疾青年,是熊庆来慧眼识珠,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不拘一格,给了华罗庚成长的条件,就像数学王国里充溢着灿烂的瑰宝一样,这样的事情解放以后再次发生了。

慧眼识珠发现陈景润

1956年的一天,有一个叫陈景润的青年给华罗庚写信,提出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中第五章的方法可以用来改进第四章的某些结果,华罗庚大为赞赏。和当年的华罗庚一样,陈景润也仅仅只是一个厦门大学的图书管理员。

华罗庚与陈景润

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当年熊庆来对华罗庚的知遇被不走样地演绎在他与陈景润之间。

陈景润就这样来到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所。10年后,陈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登上了数学王国的顶峰。

每当回忆起这段历史,陈景润总会感激地说:“我是华先生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走后门’调来的年轻人!”不论陈景润走到哪里,都会特别自豪地和别人提起“我的老师,华罗庚。”

工作到最后一天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华罗庚:“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

1985年6月,华罗庚应日本亚洲协会的邀请访问日本。因为曾患过两次心肌梗塞,腿的手术也已经过了保险期,参观过程中只好坐轮椅。

6月12日下午华罗庚在日本数学会会长小松彦三郎的陪同下,进入东京大学的报告厅。演讲开始,他离开了轮椅坚持站着讲,一开始他用中文,由翻译翻成日语,后来在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后,他换成英语。这次演讲一共讲了65分钟,最后,华罗庚说“谢谢大家”,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坐了下来。

华罗庚在东京大学演讲,

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日本数学家白鸟富美子女士捧着一束鲜花向讲台走去,华罗庚突然从椅子上滑了下来,在场的中国教授和日本医生惊叫着去扶他,他的眼睛紧闭着,面色由于缺氧而呈现紫色,完全失去了知觉。

晚上10点零9分,东京大学医院宣布华罗庚的心脏完全停止了跳动。

他曾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再没有比这更壮丽的谢幕方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