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暴制暴,还是最佳教育? 在【全球健身指南】健身打卡开始! 你只要今天运动过 就在下面留言打卡 简单说说自己今天做了什么运动,做多久 遇到了什么问题······ 敢不敢每天都来打卡? MAX看到这则新闻颇有感触 妈妈在窗外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另一个孩子用脚踢了两下头,于是冲进教室,抓起孩子的手打了那个孩子两下。 MAX认为,很多时候,人们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和“大人之间的冲突”,往往采取两种眼光——孩子之间就是调皮不懂事,“打闹”而已。 但是,在这两个孩子眼里,在同一个屋子里的其他小孩眼里,这就是实打实的“欺负”。孩子知道什么?他只知道,如果被“欺负”的孩子没有反抗,他就是好欺负的。 在孩子的眼里没有对错 只有“好玩” 我们都从小时候过来,每个班上都有一个被欺负的孩子,但为什么往往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所有的同学,都会拿那一个人当挡箭牌,只要加入欺负那“一个人”的阵营,自己就是和大部分人站在一边的。 可以想象,如果这事儿持续地发生,那个“被踢”的孩子,就很可能成为“那一个”代表人。 MAX认为 在判断一起事件的正误时 不能只考虑事件本身的合理性 而要考虑它会给社会、他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前几天,一女子在朋友家自杀,朋友赔给家属8万块钱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何兵有话说: 最让MAX在意的就是最后一点:
什么意思?就是以后朋友心情不好要到家里坐坐,主人都要先掂量掂量,别出什么乱子。 同样产生负面影响的,还有2006年的“彭宇案”。 南京小伙彭宇在接上扶起一位八旬老太送医院,结果被以“你不误伤她,就不会送她去医院”为依据,赔偿对方4万元(后来改为一次性赔偿1万元)。 就因为这样,许多人以“不敢扶”为由,在街头频频上演“老人倒地,众人围观”。这就是一个公共事件所能带来的影响。 在英国 也有一件类似性质的案件 但判决结果却让人欣慰 2009年,英国男子Boota被控诉性侵一名8岁女童,不过由于法律上的程序与漏洞,让他最后无罪释放。 女童母亲表示,女儿始终走不出阴影,当她得知伤害她的人无罪释放时,整个人都崩溃了。她无法专心于课业被退学,也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无法结婚。 2015年,已经14岁的女童,持刀闯入布塔的家,当着两个年幼孩子的面,将刀子一把刺入布塔胸口,当场血流如注,不过,布塔被送往医院捡回一命。小女孩平静的回家,抱了抱自己的阿姨:“告诉妈妈,我爱她”,然后走到当地警局自首。 随即女孩被逮捕判谋杀未遂。她则请求法官,改判为罪刑较轻的严重身体伤害罪。 法官不只答应,也取消她原本该付的罚缓,表示如果有任何人向她要求赔偿的话,他会代她付款。法官对女童说道:
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影响,社会都知道了:强奸犯被受害者刺伤,法律不会包庇你! 同理,这个孩子妈妈选择用“孩子的手”去反抗另一个孩子,意思是:“如果有人欺负你,你一定要反抗。” 而对踢人家头的孩子的影响是:“你不该踢别人的头,你欺负人,就会有人来教训你!”这是简单又直观的教育。
MAX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前脚爸妈批评完,后脚回到学校就可能“变本加厉”,如果批评教育有用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触目惊心的校园暴力事件。 孩子懂什么?只要他没有受罚,就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疼不在自己身上,永远长不了记性。
那MAX就要问了,把罪犯关进监狱时,是不是也要考虑他们脆弱的心灵会不会受到伤害?踢人的孩子既然做出了不当的举动,就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何况这位妈妈只是“用孩子的手”去回击,这已经是非常保守的做法。 而且咱们谁是从小过来的,谁还没挨过爸妈的打,不也一样好好的?但差别是:我们知道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MAX相信,这个孩子以后绝对不会再踢别人的头,而那个被妈妈保护起来的孩子,也会知道自己拥有反抗他人的能力,但这个能力是保护自己,也绝不是欺负别人。 -END- 图文整编/健身男神MAX 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联系MA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