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期刊文言引文校对盲区问题探究

 JwwooLIB 2017-06-13
学术期刊文言引文校对盲区问题探究

学术期刊文言引文校对盲区问题探究

袁 茹
(苏州科技大学 学报编辑部,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学术期刊中的文言引文容易成为编校盲区,其原因主要有:就作者而言,或因文言文阅读水平较低,或因疏忽大意,或因转引二手文献所致等等;就编辑而言,稿件编校时不再对引文进行认真核对,所谓“文责自负”等等。要扫除这一盲区,首先作者要提升自身文言文阅读能力,引用时认真核对。其次,编辑要以工匠精神,对照原始文献进行仔细校对,努力做到编辑学者化。

关键词:学术期刊;文言引文;校对;编辑学者化

学术期刊中文言引文常常成为编辑编校的盲区,导致文言引文的错误率较高。学界曾作过调查,从1995年到2005年在各种不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朱熹的研究论文共一百余篇,其中80%的论文都存在引文错误,甚至有的一篇论文引文错误达50处之多,且多为文言引文。[1]因此,学术期刊文言引文校对盲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文言引文错误的基本表现

白话引文错误多表现在错字、漏字以及标点符号不正确、引文出处错误、以讹传讹、断章取义等诸方面。[2]相较而言,文言引文的错误比白话引文的错误更隐蔽、更不容易发现。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繁简字转换出现的错误

在繁简字转换过程中,或因作者不认识某些繁体字,或是其在使用繁简字转化系统后没有加以认真校对,如“乾漆”与“乾道”中的“乾”,经过繁简字转化系统后都变成“干”,但若将“乾道”转换成“干道”,显然就错了。

有的繁体字没有现成的简化字,需要进行类推简化,但不是所有的繁体字都可以类推简化的,需要依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中的第一表《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和第二表《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和简化偏旁》来加以界定。如“漝”中的“習”属于第一表中“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它在作某个字偏旁时不能类推简化为“习”,即“漝”不能类推简化为“氵习”。而像姚鼐《复孔撝约论禘祭文》中的“撝”,按照第二表的规定,偏旁“爲”可以简化成“为”,“撝”也就可以类推简化为“?”。

(二)漏行、漏字

有些文言引文是出自于竖行排版的无句读文献,习惯看横行排版的作者就容易看错行,从而出现漏行或漏字等现象。如有人将茅坤《白华楼续稿》[3]中的一段话写为:“然皆譬之草莽之雄—项籍陈胜之乱秦、王郎隗嚣之奸汉、唐之藩镇。宋王之统卒不外属,区区孱弱之裔顾得以延其不绝者如带,躬历数而正名号,高拱而议焉,何哉?”实际上在“宋”“王”两字之间就漏掉了“之金辽,特擅兵裂土以相雄于其间而已,而帝”一行字。

(三)以讹传讹

以讹传讹的错误在文言引文中比较常见,特别是使用二手文献的作者,引文错误更多。如宋人王明清的《挥麈录》在诸多论文或著作中被错写成《挥尘录》,就是误把“麈”当成“尘”的繁体字,以讹传讹。又如,将南朝诗人“谢朓”写成“谢眺”,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暝”写成“瞑”等等。

(四)句读位置不正确

在文言引文中句读位置不正确亦是常见的错误之一,特别是那些来自于无标点的一手文献的引文,错误率更高。如有人引用文献解释“茱萸”为:“似榝而大食者,贵其馨烈,故云茱萸香也。” 很显然,读起来不顺,意思也不明白,就是因为句读位置不正确。正确应为:“似榝而大,食者贵其馨烈,故云茱萸香也。”[4]

二、文言引文成为编辑校对“盲区”的原因

(一) 所谓“文责自负”

关于引文责任归属的问题,学界普遍持“文责自负”的观点,即作者对自己的引文负责。因此一部分编辑对引文不再进行认真校对,导致错误的产生。其实,“文责自负与编辑责任、作者的权利和义务与编辑的权利和义务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5],两者是撕扯不清的。虽然引文错误最初的责任在于作者,但文章一旦公开发表后,对于出现的错误,读者不会首先去厘清究竟是作者的责任还是责编的责任,而只会认为该期刊的硬伤很多,质量不高。所以责编对引文错误就负有事实上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编辑文言文阅读水平不高

编辑接受的多是白话文语境下的教育,文言文的底子一般不厚实,因此在校对文言引文时往往一带而过,导致错误产生。因此编辑特别是中文编辑,要进一步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从而提高编辑质量。

(三)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督

学术期刊每年都有比较严格的年检,超过万分之三的错误率则为不合格。但文言引文却成为检查的“盲区”。文言引文的错误多为专业错误,一般需要对照原文才能查出,而期刊年检人员多把注意力放在非文言引文及叙述性文字上,忽视了文言引文的检查核对。

三、提高文言引文编校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编辑要具有工匠精神

编辑的校对工作就像在秋风中扫落叶一样,要一遍一遍非常细致地、不厌其烦地“扫”,才能把错误率降到最低。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工匠精神,编辑亦然,要“在主观上要保持职业敏感度”[6]

(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中文编辑特别是负责古代文学、历史学等栏目的编辑,必须努力提高文言阅读水平,这可从认真校对文言引文开始,一点一点积累,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特别叮嘱作者,在对文章进行修改时,必须对照原始纸质文献认真核校。

(三)合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数字出版物

互联网给编辑的校对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很多数字出版物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如“读秀”“超星”“国学大师”等,其海量的书籍和论文都有纸质印刷版的影像文本,与纸质文本相同,且具备检索功能,因此成为编辑编校工作的有力助手。

(四)复核引文时注意鉴别纠错

提高文言引文校对质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原始文献进行核对,但需要注意的是,将文言引文与原始文献进行核对,并不能完全杜绝引文的错误,原因是有些文献的版本并不一样。如《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出阳,为暖以生之;地出阴,为清以成之。不暖不生,不清不成,然而计其多少之分,则暖暑居百,而清寒居一。”[7]其中的“暖暑居百”有些版本也写作“暖署居百”,对照上下文来看,“暖署”显然是错误的。

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若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理解为排排文稿、改改文字等技术性工作,那是片面的。编辑学者化虽不是一个合格编辑的硬性指标和必要条件,但却是每一个编辑必须努力的方向,也是成为优秀编辑的必要因素。单就文言引文而言,如果编辑能够读懂引文,那么不仅能辨别出引文中有无硬伤,而且还可以看出所引文献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是否紧密,是否为证明论点的有效论据。如此,论文的学术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士金.从引文错误看“编辑”责任的失落[J].编辑学刊,2007(3):63-64.

[2] 罗时嘉,洪蓉.论社科著作的“硬伤”:引文错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4-140.

[3] 茅坤.白华楼续稿[M]//四库存目丛书:第10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6.

[4] 管振邦.颜注急就篇译释[M].宙浩,审校.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6.

[5] 吴赣英.文责自负与编辑责任的诠释及辩证统一[J].编辑之友,2010(12):31-33.

[6] 邓锟.参考文献引文错误的解决方法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362-364.

[7] 董仲舒.春秋繁露 天人三策[M].陈蒲清,校注.长沙:岳麓书社, 1997:214.

(责任编辑:毕士奎)

Exploring the Proofreading Blind Spots of Classical Chinese Citation in Academic Journals

YUAN Ru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09, China)

Abstract:The cit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academic journals is more likely to be a proofreading blind spot. The main reasons are concerned with both the writers and the editors. The writer may have limited ability to read classical Chinese, make a mistake carelessly, and cite the second-hand references. The editors, with the view of “the author’s sole responsibility”, do not check carefully the classical Chinese citation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is blind spot, the writ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and check the citation carefully. The editors should compare the citation with the original literature with the artisan spirit,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becoming academic editors.

Key words:academic journals; classical Chinese citation; proofreading; academic editing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17)02-0058-03

DOI:10.16217/j.cnki.szxbsk.2017.02.011

收稿日期:2016-11-23

基金项目:江苏省期刊协会立项课题(2016JSQKB19)

作者简介:袁 茹(1973—),女,安徽灵璧人,编辑,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编辑学。

引文格式:袁茹.学术期刊文言引文校对盲区问题探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4(2):58-6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