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能电视冷知识:电视显示技术的发展史

 alayavijnana 2017-06-13

电视机作为每个家庭必备的客厅娱乐中心,已经伴随人们走过了近一个世纪 ,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电视机也随着人们不断提升的视听追求,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本期内容,HDP市场调查要和大家聊一聊,电视机的显示技术发展史。

一.CRT显示技术

CRT显示技术,又被称为阴极射像管技术,电视显示技术得“开山鼻祖”,曾统治全球电视界数十年之久,“大脑袋+玻璃屏幕”是其标志性的特征。

CRT显示技术成像原理是使用电子枪发射高速电子,经过垂直和水平的偏转线圈控制高速电子的偏转角度,最后高速电子击打屏幕上的磷光物质使其发光,通过电压来调节电子束的功率,就会在屏幕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光点形成各种图案和文字。

值得一提的是,CRT显示技术早在1897年就被提出,而直到1939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机才得以诞生(我国的电视行业萌芽相对较晚,1958年3月17日,是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的“生日”,1970年12月,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

CRT显示技术具有对比度高、色彩明亮、价格低廉等优势,同时也有着清晰度较低、体积巨大、辐射强、屏幕易碎等劣势,并且很难做到大屏化和轻薄化(超过38英寸的CRT电视寥寥无几)。

二.等离子显示技术

采用等离子显示技术的电视屏幕被称为电浆显示屏,是一种平面显示屏幕,光纤由两块玻璃之间的离子射向磷质而发出可见光,等离子腔体的明暗和颜色变化,合成各种灰度和色彩的电视图像。

等离子电视中的每一个等离子腔体都是一个单独的像素点,所以理论上只要像素点足够小,等离子电视的像素可以无限高,这样就打破了CRT电视清晰度的限制。同时由于成像机制的不同,等离子显示技术不再需要后置投影枪,电视厚度大大减小,可以支持壁挂。

等离子显示技术在上世界70年代被提出,但从1997年第一台家用等离子电视诞生开始,其用户普及率一直很低;一方面,在那个CRT电视全面垄断行业的时代,用户对新兴的等离子显示技术缺乏信赖,另一方面,与其自身高昂的售价不无关系,到2007年,等离子技术已经逐渐被各大厂商抛弃。

等离子显示技术的优势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色彩鲜艳、辐射轻微、清晰度高、无动态残影,而缺点则是耗电量较大,而缺点则是生产成本高,并且有烧屏现象,这两项缺陷都只是等离子电视诞生之初的问题,但却在机缘巧合的外部环境之下,彻底断送了等离子电视的普及之路。

三.LCD显示技术

LCD显示技术被称为液晶背光技术,是电视界继CRT显示技术之后主流的显示技术,分为CCFL和LED两种,性能更强、也更为人们熟知的是LED。

LCD显示技术的其成像原理是利用向两张玻璃基板中加入液晶分子,通入电压后分子排列发生曲折变化,屏幕通过电子群的冲撞,制造画面并通过外部光线的透视反射来形成画面,按照背光源的不同。

LCD显示技术具有色彩绚丽、功耗小、体积小等优势,可以使电视机在保证色彩呈现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轻薄化,最明显的劣势则是可视角度较窄,后来为解决这一问题,电视生产商推出了包括著名的IPS在内的数种优化技术。

四、OLED显示技术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又被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虽与上文中LED显示技术仅一字之差,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属于两种完全不同显示技术。

OLED作为平面显示器的新兴显示技术,在诞生之初(2003年)应用于MP3等小型设备之上,但随着人们对画质要求的不断提高,OLED开始应用于电视之上。

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画质均匀、视角广、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势,但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目前主要用于中高端的智能电视之中。

五、ULED、QLED、SLED显示技术

人类对画质的追求没有止境,深处第四次工业革命潮流中的电视行业也在20世纪后进入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一系列新兴的显示技术被人们提出并付诸实践,ULED、QLED、SLED等显示技术应运而生,它们都代表了智能电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