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说病—三焦病证

 水木年华138 2017-06-13
    “上焦统心肺之气,至膈膜;中焦统脾胃之气,自膈膜下起而至脐中;下焦统肝肾之气,自脐中起而至足。上焦天也(即上元),中焦地也(即中元),下焦水也(即下元)。天气下降于地,由地而入水;水气上升于地,由地而至于天。故曰:地也者,调和阴阳之枢机也。三焦之气,分而为三,合而为一,乃人身最关要之府,一气不舒,则三气不畅,此气机自然之理。学者即在这三焦气上探取化机,药品性味探取化机,便得调和阴阳之道也。”
 
                                                  清代名医  郑钦安
 
 
    1、“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则为胀。”
 
    2、“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壳壳然而坚,不疼。热在上焦,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因坚。热在下焦,因溺血。”
                                                  西晋名医 王叔和
 
 
    1、“悬癖者,谓癖气在胁肋之间,弦亘而起,咳唾则引胁下悬痛,所以谓之悬癖。”
 
    2、“膈痰风厥头痛,¨¨¨膈痰者,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故云膈痰风厥头痛。若手足寒冷至节即死。”
 
                                                    隋代名医  巢元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