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飞往事:故乡——“王七公”曾住过的地方

 jiangjianzheng 2017-06-13
剑飞刚记事起,爷爷对大孙子的“学前教育课”就“开讲”了。

  其实,为生计曾半生颠沛流离,未必有进过私塾的经历,充其量曾在洛阳城开过些年的“杂货铺”,或许认识了几个字的爷爷,真要从他老人家那里学到能记得住又用得上的学前知识,还真有些勉为其难了。毕竟他不是春山爷那样有多年育人经历的私塾先生,若较真的话,爷爷只能是“没有证书的先生”,这是剑飞私下揣测比较后的认为,不能说出来,自然也是后话。

  小孩子刚有记忆时,如同一张待图画的白纸,用时下的话说,就像刚建起了一个有待于启用,还没有存储数据信息的“空数据库”。剑飞何尝不是呢?

  当面对“填鸭式”的信息注入,这时候,天资并不十分重要了。这不,爷爷教剑飞从简单的日常词语开始,逐渐到一整句话,反反复复,一字字、一句句地教,又不厌其烦地矫正,直到教会。这还不算,一天中,除吃饭睡觉的时间外,只要是爷孙俩待在一起的时候,他会随时随地的提问他“教”过的内容,为的是进一步的强化、固化。

  看得出,他更在意的重点是:你叫啥名字,几岁了,爹妈都叫啥名字,是哪个村的等诸如此类。这些内容是一定要记牢,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他才肯罢休。当剑飞稍微大一点时开窍了:哦,原来是怕我走丢哇!

  爷爷的煞费苦心,并没有给剑飞留下太深的印象,但所在的村子叫王七公莊(庄),是爷爷教的,又是日后在自家里的“五升篮”上、晾晒粮食用的芦苇席等物件上得以佐证的。

  那时的乡下,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这些倒成了人们眼里重要的家什了,为的是相互借用时不至于混淆,各自会把户主所在的村名、户主的名字标注在上面。王七公莊(庄)几个字,正是在这些物件上固化了印象。

  村庄为啥叫这样的名字呢?困惑一直萦绕在心。其实,村名中的“庄”字常见又直白,正是几千年来农耕经济形成的“以农聚庄而居”模式,或兼有洛阳盆地平坦的地理缘故,为此,这一带的村名带有“庄”字的比比皆是,如东边的甄庄、仝庄、东庄、黄庄;西边的牛庄、宁庄;北边的冉庄、新庄、尚庄、喂庄,以及三个字的魏梁庄、过路庄等。

  王七公庄,是否王姓居多?其实不然!偌大的村子,上百户人家,李姓最多,其次姜姓,仅有一户王姓人家,再就是段姓、秦姓、逯姓、熊姓各一家。

  王七公庄,既非与王氏家族有关,为什么村名的第一个字是王字呢?

  话说在宋朝,那个年间不详,有一位姓王名七的道人,曾定居在此,村庄的人们尊王七为“王七公”。不知是宋时期处于对道人的尊崇?还是王道人的个人影响力?或两者兼而有之,村庄的名字就这样一代代的延续并固化了下来。

  多少年后,据爷爷辈的那一代人讲,在修筑村庄河堤时,竟无意间发现了王七公的一仝墓碑,但由于世事更替,沧海桑田,王七公的墓碑早已不知沉埋何处,他的生卒年代更成为谜了。

  “少时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屈指算,离开家乡46个年头了。前5年走南闯北军营度过,剩余时间及今后余生必是客居他乡,家乡倒成为了故乡。每每想起“王七公庄”的名字,两件与村庄有关的蒙辱经历萦绕脑际:

  一是遭人戏弄,为寻“王七公”而蒙冤。幼时某夏日中午,一帮大人饭后在街道两旁的树荫下消暑乘凉,不知哪个人先提起了“王七公”的话头,一帮不谙世事却又好奇的小伙伴们,很想听与其有关的故事,一根筋的打破砂锅问到底。也许是讲故事者困了想闭目养神,让这帮孩子打住不再追问,当然也不排除有恶作剧的成分,就说,你们不是想知道“王七公”是谁吗?他就在村南边堤坡下的那个草庵子里,快去看吧!说完便不再讲话了。

  试想,学龄前的这帮小孩,你给他个棒槌就能当针使,哪里知道王七公的来历,更不知道他是一个少则800年甚至近千年的故人,竟还真的跑到村南堤坡下去找那个子虚乌有的草庵子,真要窥视一下王七公的真实面目哩!

  这帮小孩中剑飞年龄最小,胆子也最小,跟在这帮小伙伴们屁股后一路小跑…..

  堤坡下的滩地,是大片半人高的蜀黍,在强烈的太阳光直射下,一株株耷拉着叶子;堤坡上杂草丛生,最多的是满堤坡的三角蒺藜,还有临堤居住的人家,在杂草丛生中随意的、零散的栽种着几棵南瓜。小伙伴一番折腾,发觉上当带气返回。领头者竟把气撒在脚下的小南瓜上,一脚踏上去,碗口大的南瓜成了他脚下粉身碎骨的“冤鬼”。这时恰好被瓜的主人,已留心这帮小孩多时的一个五十来岁的女人看到,疯了似的冲下堤坡,一帮小伙伴见状,嚎叫着撒腿四散。剑飞小跑不快,又操心脚下的蒺藜扎脚,自然成了这个女人手中的“猎物”。气愤中的她手上的力量确实大,被攥疼胳膊的剑飞哇哇直哭,尽管一再的哭诉、哀求、表白,无济于事,只好像那个无辜的小南瓜一样成了“倒霉蛋”。

  二是为村名受污差点与人打了起来。某年春节后的一天,剑飞随大人们到邻村串亲戚,饭后在亲戚家门口与主人的小孩玩耍。邻居一大男孩欺生,就有意上来找茬:

  “听说你是王七村的?哎,我问问你,有没有王八呀?”

  剑飞本木讷,又不善惹事,那天不知咋就反应疾驰,一张口就顶了过去:

  “有哇!和王七村捱着的村不就是吗?”

  那个大男孩当然知道,只有我们两个村子捱的近,这不等于明着骂人家村吗?他自然不干,上来就要动手,剑飞知道这下坏了,在回骂这个大男孩的同时,捎带着把自家亲戚也骂了,净等着挨揍又挨训了!

  情急之下,亲戚家的孙女——敏姐从屋内跑出来,喝住了撒野的男孩,把剑飞护在身后。

  撒野的男孩不依不饶:

  “敏,他骂咱村的人是王八,你不是咱村里人吗?你咋还向着他哩?”

  敏姐把那个男孩推之一边说道:

  “我在屋里听得清楚,是你先拐着弯骂人家,你不这样,能有这事吗?回你家去吧!”

  一场风波被敏姐化解了。

  自那次之后,剑飞就再也没有见到那位危急时刻替自己解围的敏姐。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胸中自然涌起一份温暖与感动。

  近半个世纪过去,当年的剑飞早已迈入“花甲”的门槛,王七公莊(庄)的叫法已成为过去,幼时村庄的模样,村中的人及幼年玩伴,已物是人非了。但“王七公”的故事却还在一代代传播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