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茵陈蒿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2017-06-13 | 阅:  转:  |  分享 
  
2006年第24卷第7期

Vol.24,No.7,2006



JournalofSichuan

刀!中W.

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95

茵陈篙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郑芳忠

商丘市梁园区中医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拓广经方的临床运用,以菌陈篇汤辫证加减治疗皮肤科疾病均获痊愈。

关键词:菌陈篙汤临床运用皮肤病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3649(2006)07-0095-01

茵陈篙汤是汉。张仲景治疗“阳明痛热在里发

黄”的著名方剂,后世医家将其作为治疗湿热黄疽

之第一要方,该方功效清热利湿退黄,治疗阳黄多

有卓效。近年来,笔者尊“十三科一理统之”之古

训,每多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且随症加减,亦效

若俘鼓。今公诸同道,乃明珠拂尘、抛砖引玉之意。

1带状疙疹

董x,男,38岁,2002年5月8日初诊。患者

半月前加班劳累,汗出受风后感左侧胸胁部位针刺

样疼痛,继之发红色丘疹,丘疹很快发展成黄豆般

大小水疤,密集成丛。遂到患者单位的职工医院皮

肤科就诊,经肌肉注射聚肌胞与维生素Bit针剂、口

服双黄连口服液、外涂三黄二香散等乏效,邀余会

诊。诊见:左胸胁皮肤有一18cmx10cm大小水疙,

疙疹基底呈红色,水疤集簇成片,排列呈带束状,

疼如针刺;伴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干,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肝经湿热,侵淫肌肤,外感

毒邪,营血受损。治宜清利湿热,活血解毒。选茵

陈篙汤加味。处方:茵陈2飞,桅子log,大黄log,

龙胆草1飞,丹皮1毗,滑石15g,蕾香log,虎杖

log,重楼15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

痛减轻,疤疹处结廊。依方又进7剂,诸症悉除,

且未留疼痛等后遗症。

按:带状疙疹为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水泡

样皮肤病,病因多为外感风毒、内蕴湿热,内外合

邪,损伤营血所致。笔者取茵陈、蕾香、滑石、龙

胆草清热利湿,桅子、大黄、重楼泻火解毒,丹皮

凉血散血,取“血行风自灭”之义。诸药合用则湿

热可去,热毒可清,证合方义,故获良效。

2经来颜面痊疮

刘x,女,18岁,2003年3月7日初诊。1年来

每发颜面痊疮,外用药治疗数次未愈,后又服用乙

烯雌酚,仍未见效,乃转诊于余。患者每经来1周

左右,颜面部始生座疮,多为圆形红色丘疹,挤压

可有乳白色脂栓,偶见脓疮。月经一过,症状日减,

侯下次经来症状复作,深以为苦。平素性情急躁、

口苦咽干、两乳胀痛、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苔中

黄腻,脉弦数。此乃肝经郁热,湿毒蕴结。治宜清

肝理气,化湿解毒。方选茵陈篙汤加味:茵陈15g,

桅子log,大黄log,慧苗仁30g,丹皮log,赤芍

log,郁金log,地肤子30g,柴胡log,升麻3g,甘

草5g。水煎,每于经来前10天服用5剂。经治疗2

个月经周期,症状未发。后嘱患者服用逍遥丸4月

余。随访1年,病情稳定。

按:该病是青春期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

症,多为肝火亢盛、湿热内蕴所致,每因情志暴躁、

过食辛辣膏粱厚味而发。本案除以上诸因外,更加

之经血下行,月干阳失约,与湿热相结,“郁乃痊”发

为本病。选药茵陈、惹芭仁、桅子清热利湿,柴胡、

郁金调达肝木,大黄、丹皮、赤芍凉血散结。虽选

治黄之茵陈篙汤,但药证相合,其病乃愈。

3酒渣样皮炎

胡x,女,42岁,2003年10月21日初诊。患

者颜面鼻部出现红色小疙瘩6年,现口周与面部发

红,有较多红色小丘疹,上有细小糠状鳞屑,微痒,

反复发作;伴月经衍期,色紫有块。舌质暗有011点,

苔黄腻,脉沉涩。证属肝郁血热,湿毒上泛。治宜

清肝凉血,化湿解毒。选茵陈篙汤加味:茵陈20g,

桅子log,大黄5g,赤芍log,红花log,野菊花15g,

生地log,升麻5g,黄芬log,甘草5g。每日1剂,

水煎服。共服药26剂,终获痊愈。追访两年朱发。

按:酒渣样皮炎是发生在以鼻部为中心的慢性

皮肤病,与热、痕、毒有关,多因肝郁血热、湿毒

上泛而成,故以茵陈篙汤清泄阳明痕热,酌配凉血

解毒之品而建全功。

4黄褐斑

赵x,女,28岁,2005年2月7日初诊。自诉1

年前生子后,鼻右上方渐现一元硬币大小色素沉着

斑,日渐增大,后发展到对侧面部,色素加深;伴

有月经不调,痛经。舌质暗,苔薄黄腻,脉沉数。

辨为肝郁内热。治宜清肝泄热,活血祛湿。选茵陈

篙汤加味:茵陈15g,桅子log,大黄5g,川芍log,

白芍1魄,丹皮log,赤芍1摊,女贞子15g,构祀

log,紫草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

40剂,皮损色素消退,诸症悉除。后服七制香附丸

善后,至今未发。

按:黄竭斑俗称“肝斑”,与祖国医学“薰黑

斑”类似。传统治疗多以补肾调肝为法,然本例辨

为肝郁血热,经选茵陈篙汤清肝祛湿而痊愈。方中

茵陈、丹皮、桅子之属清肝凉血散癖,大黄推陈致

新,女贞子、拘祀滋肾水以达肝木。方证合拍,故

见良效。(收稿日期2006-03-15)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