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印会河教授治疗疑难杂病验案举要
2017-06-13 | 阅:  转:  |  分享 
  
作者简介:徐远,女,41岁,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印会河教授治疗疑难杂病验案举要

徐远

关键词:印会河;肾病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老中医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27156(2000)0320004202

印会河教授,字枕流,出生于1923年,江苏靖

江人,是我国国家级名老中医。临床50余载,学验

俱丰,对很多疾病的认识及治疗均有独到见解,尤

其擅长治疗疑难杂病。笔者拜师学习以来,见印师

识病有专见,治病有章法,选方恰当,用药精良,今

举验案2例介绍如下。

1肾病综合征

刘某某,男,69岁,1997年7月9日初诊。

因双下肢浮肿在北京某医院住院诊治。经各项

检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曾经补充白蛋白、利尿、改

善微循环等方案治疗无效,且由于高度浮肿、胸水、

腹水等因素致病人循环衰竭,濒临死亡,经奋力抢

救脱离危险后,医生动员病人接受肾脏穿刺检查及

必要时用激素治疗,又因病人体液潴留严重并合并

肾功能衰竭,请印老前去会诊。刻诊:高度浮肿,下

肢已肿至皮肤铮亮,曾静脉点滴之针眼不时向外渗

水,阴囊肿甚,上肢、背部、头皮皆有可凹性浮肿。病

人卧于床上不能翻身及移动。面色不华,声低息微,

呼吸困难,语言断续,甚则只以点头或摇头示意,纳

差,腹胀,大便1~2日一行,尿少,虽经速尿利尿治

疗,每日尿量仍为500~700ml。体重较发病前增加

20kg,舌体胖大、舌质紫暗、苔白腻,脉细。X线胸片

报告示大量胸水,B超检查有大量腹水,化验尿液、

血液呈高度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等。

印师谓此为风水,以其来势凶猛、急骤、变化极

速名为风,周身水肿为主要症候则曰水。治疗当以

理血利水解毒为法。方选益肾汤加减。药用:赤芍

30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9g,茺蔚子

30g,泽兰15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土茯苓

30g,白茅根30g,冬瓜皮30g,山豆根10g,鱼腥草

30g,夏枯草15g。每日1剂,水煎服。

7月16日二诊:病人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喜形

于色,胸闷、憋气、腹胀均减轻,腹围减小,下肢轻度

浮肿,食纳已增,大便偏干。最突出的是尿量每日可

达2500~3500ml。舌脉基本同前。惟肾衰情况尚未

解除。BUN为1116mmolL,Cr正常。印老谓目前

仍应以利水为主要原则,水道得利,则浊邪当渐渐

随水而排出体外。故于前方基础上加强下气利水之

品。赤芍30g,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2g,红花

9g,茺蔚子30g,泽兰15g,蒲公英30g,地丁30g,土

茯苓30g,白茅根30g,冬瓜皮30g,丹参30g,茯苓

30g,陈皮9g,大腹皮15g,桑皮15g,槟榔15g,通草

3g,生薏苡仁30g,木瓜15g,炒决明子30g。病人服

用上方20余剂,诸症消失,食纳、二便等如常人,体

重恢复至病前水平,浮肿渐消,复查肾功已转为正

常。

9月8日患者特来医院门诊告诉印老,自觉身

体已恢复正常,庆幸未经肾穿、未用激素及血透治

疗而获此佳效。

按:此例病人为肾病综合征之重症,印老在治疗

中不仅解决了严重的体液潴留问题,且使其肾功等

各项指标得以恢复,疗效极佳。肾病综合征西医认为

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中医则认为该病人属于水、

血、毒互阻,血瘀于内,则水道不利,至水泛周身,而

水湿内停,气、血、水湿凝聚致使毒浊积蓄体内不得

排除,治当理血、利水、解毒。益肾汤方中桃仁、红花、

赤芍、当归、川芎、丹参等理血为主,取“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之意,是风水治疗中的重要大法之一;

茺蔚子、泽兰既活血又利水,配合冬瓜皮、大腹皮、桑

皮、茯苓等利水之品,相得益彰;蒲公英、紫花地丁、

土茯苓、山豆根、鱼腥草、白茅根等解毒排浊是治疗

风水证的常用之药。诸药合用使气血和畅,水湿得

利,毒浊排除,疗效显著。

2窦性心动过缓

冰某,女,68岁,1997年5月29日初诊。

心悸反复发作3年,在北大医院检查心电图示窦

性心动过缓伴室性逸搏,又因病人心率常在50次

min或不足50次min。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故建议其

安装起搏器,以保持心率。患者因畏惧手术,前来印老

·4·山西中医2000年6月第16卷第3期SHANXIJOFTCMJune2000Vol.16No.3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处求诊。现主要不适为心悸常作,甚则心慌乱,以至昼

觉茶饭不香,夜来不能安眠,并常有夜间憋醒,醒后胸

闷心悸更甚。平素病人易倦怠,体质甚差,不耐寒热。

观其形神疲惫,面色不华,唇色紫暗,舌有裂纹、苔少,

脉细而缓。印老以养心活血,宽胸除痹为法。用生脉饮

合旋覆花汤加减。药用:麦冬15g,沙参15g,五味子

10g,丹参30g,旋覆花15g(包煎),茜草10g,薤白

10g,川芎10g,地鳖虫12g,生薏苡仁30g,木瓜15g,

生牡蛎30g(先煎),赤芍30g,川贝母10g,夏枯草

15g,广郁金15g,桔梗10g,枳壳10g。患者服药10余

剂,胸闷、心悸减轻,睡眠好转,活动时无不适,但入夜

静卧时仍觉心悸,手足发凉,喜暖畏寒,稍遇寒凉则五

更泄泻,纳差,周身不适。印老认为心阳不振则脉缓、

唇暗,寒气凌心则心悸,夜为阴气主令,阳不制阴故病

症夜间为甚;而手足发凉,五更泄泻等属脾肾阳虚,故

以温肾通阳为法。方用四神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味。药

用:补骨脂9g,吴茱萸9g,肉豆蔻9g,五味子10g,煅

牡蛎30g,桂枝9g,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10g,

龙胆草2g,川军1g。服药4剂病人五更泄已止,大便

正常,且心悸未出现。服至7剂胃纳好转,精神状态及

体力转佳,心率多日来一直维持在60~66次min,

不但生活自理,且能服伺90余岁老母。

按:本例患者以心悸为主诉,以心肾阳虚、心血瘀

阻、心失所养为特征,虚实夹杂。印老以旋覆花汤化瘀

除痹以“祛邪”,又用生脉散益心气,以四神丸温肾阳

以“补虚”,且补而不腻,不碍祛邪,攻而不峻,不伤正

气。另外,苓桂术甘汤有“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

意,使心阳得以振奋,心悸胸闷自除。再观方中用药也

颇有特色,其一,地鳖虫祛顽固之瘀血,对久病有瘀象

者印老常常使用。其二,生薏苡仁、木瓜舒挛定痛,对

以挛急为主的各种痛症常配合主方应用。其三,生牡

蛎、川贝母、夏枯草为软坚散结之品,此意在“消除障

碍”,使久病顽疾有复原之机。其四,桔梗、枳壳调畅气

机,取“气行血畅”之意,对缓解胸痹有利。其五,龙胆

草、川军妙在少量应用,开胃而增进食欲,凡遇纳呆食

少者,无论虚实皆可选用。

(收稿日期:1999212229)

本文编辑:李艳萍

·医案医话·

作者简介:贾爱萍,女,37岁,副主任医师,运城地区中医院(山

西044000)。

中药口服并保留灌肠治愈淋巴囊肿1例

贾爱萍

关键词:淋巴囊肿;中医药疗法;灌肠疗法

中图分类号:R55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27156(2000)0320005201

赵某某,女,42岁,农民,病案号9176,1999年4月2日

初诊。

患者因白带量多夹有血丝半个月,于1999年3月23

日以宫颈癌住院。入院诊断:宫颈癌Ib。于1999年3月25

日在全麻下行宫颈癌根治术,历时4h30min,手术过程顺

利。手术后10h,患者不慎将盆腔引流管滑脱,术后一周,自

觉腹痛,发热,纳差,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

数。查体温达39℃,腹部有包块形成,约8cm×7cm。B超探

查盆腔见一9.7cm×510cm的液性暗区。常规消毒后行包

块穿刺术,抽出清亮淡黄色透明液体约300ml,考虑为淋巴

囊肿。中医辨证属手术创伤,瘀血与湿热之邪互结,积而成

症。治疗宜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消症。药用:当归12g,赤芍

12g,丹皮9g,蒲公英15g,银花12g,败酱草15g,桃仁12g,

玄参12g,薏苡仁30g,生地12g,川芎9g,元胡12g。每日1

剂,水煎服。同时用本方浓煎保留灌肠,每日1次。随症加减

用药1个月,诸症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均未发现包块,于

1999年4月27日病愈出院。

按:术后淋巴囊肿是由于在切除盆腔淋巴结时,广泛地

剥离髂血管和闭孔窝的淋巴脂肪组织,在腹膜后间隙留下

被切断而没有结扎的淋巴管和较大的创面,手术后淋巴液、

组织液和一些渗血瘀积在这个腔隙里,由于引流管滑脱,致

使淋巴液、组织液及渗血不能有效引流,积聚而形成。中药

蒲公英、银花、败酱草、玄参清热解毒,薏苡仁、生地、元胡利

湿行气止痛,当归、赤芍、丹皮、桃仁、川芎化瘀散结,配合中

药保留灌肠,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渗透加快,直达病所,内外

合治,收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收稿日期:2000203217)

本文编辑;李艳萍

·5·山西中医2000年6月第16卷第3期SHANXIJOFTCMJune2000Vol.16No.3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