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写大字(上)

 陈洪标写字说画 2020-05-17

我说的大字,是用毛笔写的字。

大家习惯称之为书法,似乎是书家专门一心伺候之事。

《光明日报》曾经报道了一位无门无派自学成家的书法高人,用自己的实践让书法走下神坛,让传统书写艺术食了一把人间烟火,接了地气。这位老兄还呼吁,人人皆可拿起毛笔,想写就写,墨落纸上,管它笔迹横行,只要手到心静,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百益而无害,应大力倡导。 

书写确实可以让人愉悦。

工作之余,爱拿支毛笔瞎写,没多长时间,就写进了兴趣的骨肉里了,到了不写不欢的程度。

写信、写文章也爱手拿毛笔,很有腔调,连上班办公,也恨不得想用毛笔。

用毛笔写字,是想学古人,是想附庸风雅,还是梦想某一天,可以成为书家,按尺论字卖钱?

这些问题有时突然冒出来,还真让人讨厌,因为答不上来,也没有可用来代替的答案,哪怕是答非所问。好在这样的自问没沾上无赖的德性,盯牢不放,问过也就算了。

 有时,埋头苦干,偶然抬头,发现所干之事竟然毫无目的,很盲目,怎么办?

 甩手不干?不行!只能接着干,问题放一边,先不理它。

其实,平时做的很多事,都是没有目的的。比如,看书。 近来突然喜欢看线装书,捧起一本乱翻一气,看着宣纸上竖排的繁体字,只是心里满足而已,可以慢慢看,慢慢猜,慢慢揣摩著者的心。

最有味道的是,碰到繁体字,上下联想,还猜不出真容,就拿出现代汉语词典,重温学生时代对汉字的敬畏。  

一本本翻下来,看到著名艺术评论家、作家柯文辉先生一篇文章,介绍“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当代著名篆刻书画家钱君匋先生,其中说到先生写字,让人吃惊不小:“习书八十五年,从不间断”。

先生生于1907年,1998年仙逝,享年91岁,是名副其实地写了一辈子。 

文章的重点则在后面:“日间挥洒夜间思,悟得浮生求名得辱,求利得累,求理解得误会。唯书画养心”,先生悟到如此境界,已是大雅集成,品位之臻。

书画养心,谁都可以吗? 显然不能。

文中说先生“偶然功利心抬头,拿自己作品与秦汉玺印、汉魏碑刻等无名大师一比,如盛夏饮冰,隆冬入温房,其乐无涯”。

看来,要养心,首先还得有内力,如当下流行一语“打铁当需自身硬”,还要有悟性,能悟出真正养心的为何物,是写字的乐趣,而不是写字的结果,不是写得如何了得,如何名振海外,那也不一定就见得有多少快乐,真乐趣藏于书写的过程之中,悟性不强,自然难获真味。

【文中配图为本人临写的“中华第一草书”怀素狂草《自叙帖》八条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