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 老手艺“掐辫子”

 qk缘园 2017-06-13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大多都知道“掐辫子”这一手艺,在八九十年代乃至以前,掐辫子很是普遍,农村收入不丰厚,掐辫子可以为家里增加一笔收入。家中女性老人大多会这一技能,并长期坚持着。掐出来的辫子,是制作草帽的主要原料。掐辫子变废为宝,纯手工打造,清洁环保。

草帽是农民干农活,很重要的一件防护工具,遮阳遮雨挡灰,有的老人不仅会掐辫子,还同时会使用辫子缝制草帽。辫子的原料为小麦秆,小麦收获入仓之后,还要收获麦秆,等待麦秆晾晒干透之后,蜕取含麦穗的那一截,一定是干透了才行,否则很难取下,晒干的麦秆,用手掐住很容易可以蜕下来,蜕下的麦秆条还需要用剪刀剪去巅上的穗子,扎成捆。全部处理完之后,大堆的麦秆条可以从春掐到冬,有的自家的麦秆条用完了,还会购买其他人家的。需要掐辫子前,将小捆的麦秆放到水中浸泡,直至绵软,即可用于制作辫子,不那么伤手,易塑形。

忙碌完一天的农活,晚上吃过饭,人们开始掐辫子,一边聊着家常。掐辫子首先要用四根麦秆条“起头”,其中三根平放,中间竖着加入第四根,三根对折以第四根为主线,最后合成七股麦秆条,进行编织,当麦秆条短到一定程度,抽取新的麦秆条续上。只要学会了如何起头以及如何续下去,就非常简单了,甚至可以不用眼睛看着都可以很好操作,因此农村不论男女、老少大多都会掐辫子掐辫子虽然简单,实际上长期这么做也很辛苦,会伤到手,不少老人因掐辫子大拇指指甲盖变形变厚。

据说,掐辫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还能看见一些农村老年人在农闲时候掐辫子。掐出长长的辫子条,需要将其围成长圈,先围一个圈,然后腿绷直、脚踩着圈的一端作为支撑,一手拿着另一端一手拿着辫子条,以此作为就基础模子,就可以一圈一圈地将辫子条收纳起来,用草绳绑住为一把。一般以一腿长的一圈来算,掐上差不多30圈就可以作为一把,其长度刚好能制作两顶草帽。掐好的辫子,论斤称,从最初的几分钱一斤到后来四五元一斤,集市上有专门的收辫子的地方,也有人走村串户收辫子。由于农民自己手工掐出的辫子颜色暗沉、深浅不一,收回的辫子需要加工处理,漂白成一致的颜色。

用于掐辫子的麦秆条制作的蝈蝈笼子,是小时候爱玩的一个玩具,夏季丝瓜、冬瓜花开正旺,也是蝈蝈热闹的季节,夜晚院子外的瓜架上,蝈蝈大声唱着歌,小孩子蹑手蹑脚寻声而至,捕捉到蝈蝈放进编号的麦秆笼子,拿回放在家里听蝈蝈声,是难得的乐趣。麦秆原料还可以用来制作麦秆画,非常精美,画面泛着麦秆的亮泽。

蝈蝈笼子

蝈蝈笼子

非常精美的麦杆画

非常精美的麦杆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