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张天佑 灿然若锦 大度祥和

 墨兰之天 2017-06-13

艺术简介

        张天佑,山东成武人。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霍春阳、贾宝珉、史如源、张蒲生。现任《中外画刊》特聘画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刘万鸣工作室画家、天津师范大学中国画艺术研究所山东部创作中心主任、东方墨宝研究院副院长、《东方墨宝》收藏报主编。作品随中外书画交流团在日本、泰国、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国家贸易促进会进行艺术文化交流,并举办画展,现居北京。

艺术感悟

         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自然观来支配人们的行为思想,进而衍生出来的文学、绘画都有着一脉相通的文化内涵。而花鸟画作为大自然最为直观的反映在人脑物象的产物,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已经形成了它独特的语言特色。在绘画上,我一直继承学习吴昌硕、齐白石、李苦禅等前辈的画作理念,齐白石提倡“在似与不似间”的衰年变法,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攻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作品欣赏



        谈起写意画人们往往只注重“写”,寥寥数笔,痛快淋漓,似乎挥毫而洒下时情、义便在其中了,而这些人恰恰丢掉了最宝贵的东西。中国画讲究“境生外象”“中得心源”,讲究情义具存。我们往往注意到石涛的淋漓恣肆,却忽略了他孤傲不羁、豪放无欲的男儿本色;我们学到了八大的简练独特,却不懂得他国破家亡之后的忧愤和对孤单生命轨迹的哲理思考。我们只是简单地学习了其技法、构图甚至连这个也没弄明白,又怎能奢求情景交融、以画喻理、以笔带情的佳作出世呢?艺术常常是矛盾的综合体,追求奔放却也需要细致刻画,要求传承积淀也要创作革新,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在虚实相间中,在似与不似间给人以超出画外的想象,在继承和探索中形成一个独立的存在。




        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在中西文化碰撞,观念更新的当代,重复他人、重复自己都是没有出路的,艺术的生命在永无止境的创作,但切记不应跟风追潮。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作品是代表着这一时代的人、事的情感和变化,而并不是刻意地另类出新。创新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是在”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力气打出来“的。从徐悲鸿开始,就有意将西方绘画与中国笔墨相结合,目的是吸收西画对造型严格的要求和创作运用到中国笔墨中来,他们的重点是造型准确,与笔墨相辅相成。但从黄胄开始注重笔墨和造型结合,更突出的挖掘用笔墨来表现现代人物。这是一条对的路子---有了造型基础,并不断挖掘笔墨表现能力。现代的人不在中国笔墨和西画造型相结合的道路上努力,而是用中国的画笔工具按西方油画的画法来画画,将其做到极致也有成功的。但这并不是中国画发展的方向,每一个人都应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探索。




         当今中国画坛关于绘画及欣赏绘画的标准、兴趣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是多元的。所以我们应在学习的道路上多分析前人成长的创作方法、探究他们怎样通过中国笔墨去表现,在学习大师的同时,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抓住其实质的精髓,而并非模仿其外在的图案。要“师造化”得“心源”,笔墨之下表达的是我的真情实感,体现的是生命的本真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