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红高粱》里的战斗原型:真实的孙家口伏击战

 昵称VChmUhmv 2017-06-14

凭借着《红高粱》等优秀作品,莫言成为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凡是读过或者看过《红高粱》作品的人,都不会忘记里面描述的爷爷奶奶拿着烧着了的红高粱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镜头。

莫言《红高粱》里的战斗原型:真实的孙家口伏击战而这场战斗,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真实的发生过。小说里的“青杀口”,真实的地名是“孙家口”。

据《高密县志》记载,1938年初,为便于胶县、平度两县的日本驻军联络、协防,日军征用高密、平度、胶县等地的农民40多万人修筑胶平公路。沿途毁坏庄稼无数,公路两侧村庄中的骡马、大车也被鬼子洗劫一空。公路修好后,日军每日乘车往返巡逻,路边的树木、牛羊甚至行人都成了他们比试枪法的靶子。日军的恶行激起了当地百姓的仇恨,当时,山东省的抗日游击武装第八专区保安六团活跃在当地,团长是曹克明。

莫言《红高粱》里的战斗原型:真实的孙家口伏击战经过研究,曹克明决定在胶平公路打一个伏击战,教训一下鬼子。经过实地勘察,曹克明决定将伏击地点设胶莱河孙家口古渡口处。孙家口地处高密、平度、胶县三县交界处,地势平洼。胶莱河绕村而过,河上有一座40多米长的石桥,汽车在此须单车缓行。桥两端堤高坡陡,形成天然屏障更于伏击人员隐蔽和掩护,是一处理想的地点。1938 年 4月16日上午,8辆日军汽车进入了我军的埋伏圈,游击队员们居高临下,枪弹齐发。日军慌忙躲到车底顽抗,由于游击队刚刚组建,战士们还缺乏作战经验,先后有数人中弹牺牲。情急之下,一名有经验的老队员率领着几个人,每人抱一捆点燃的高梁秸,奋不顾地将汽车点燃。浓烟和大火把鬼子从车底赶出来,经过一番激烈战斗,除一个鬼子兵躲进路边的高粱地漏网外,其余日军全被击毙。资料记载:“此战毙敌 39名,并缴获各种枪支50 余支,子弹 1万多发,同时并有十余名伪军被俘。”

莫言《红高粱》里的战斗原型:真实的孙家口伏击战孙家口伏击战是山东抗战史中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当时轰动整个胶东,曹克明也被誉为了抗日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