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张沛霖老师临床经验拾贝
2017-06-14 | 阅:  转:  |  分享 
  
张沛霖老师临床经验拾贝

段晓荣1,何梅光2,张沛霖3(指导)

(11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昆明650011;21云南中医学院,云南昆明6500112;

31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介绍张沛霖主任医师临床以脉为证,强调辨证,辨经脉,辨补泻的学术思想在治疗颤证、腰痛、中

风后遗症、面肌痉挛等病症中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名老中医;针灸;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779(2005)03-0005-01

张沛霖主任医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

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五十余载,

学验俱丰。张老针灸临床治疗以脉为证,强调辨证,辨

经脉,辨补泻。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张老师的临床

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1颤证

周某某,男,55岁,双手颤抖2年。患者2年前无

明显诱因感双手颤抖,症状逐渐加重,手指呈搓丸状,

不能做精细动作,轻度前冲步态,语言不清晰,上肢麻

木、无力,动作迟缓,脉诊寸口脉气浮弱,关尺延长,为

肝肾阴虚,六阳经气气滞于上,足太阳跷脉经气无以引

血入脑,取百会、通天、络缺、头维、悬厘、养老、阳池、太

冲、跗阳、交信、太溪,补阳泻阴,用经穴激光刺入完骨,

连续治疗5次即觉语言功能恢复,发音障碍消除,治疗

10次后,已能正常工作。

按:震颤麻痹又称为帕金森氏病,是以肢体震颤、

肌肉强直,运动减少及姿势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疾病。

一般认为可能是大脑中某些物质如多巴胺的减少或变

性所致。另外,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也可出现类似

震颤麻痹的症状。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中医认为本病属“颤证”、“痉病”的范围,发病的原因可

由于平素不注意调养,年过半百后肝肾亏虚、阴不制

阳、水不涵木、虚风扰动,流窜四肢所致。亦可因郁抑

恼怒,肝气郁久,化阳生风,横窜四肢,扰乱经络,肢体

不能自主而震颤。导师认为此患者属初期的单纯震颤

型,脉象上表现为寸口脉气浮弱,关尺延长,太阳脉虚

陷,是六阳经气气滞于上,足太阳经气无以引血入脑而

发病,属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血不养筋与手足六阳经

不相顺接,针灸治疗的原则是滋补肝肾,育阴熄风。以

手足太阳、足少阴经穴位为主,手法采用补阴泻阳。

2腰痛

王某某,71岁,男,反复腰部疼痛5年,加重半年,患

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腰背部疼痛,经内服中西药物治

疗,腰背仍有疼痛,半年前腰背痛加重,腰部无力挺直,

弯腰行走,劳累后尤甚,腰椎X片示:“腰椎退行性改

变”。查:腰椎棘突压痛不明显,双侧腰肌松驰,上下肢

无放射痛,俯卧时背部向上隆起,寸口脉沉细,导师认为

是足太阳虚证,取至阳、命门、腰阳关、脾俞、肾俞、委中,

用补法,至阳、命门、腰阳关针刺不宜过深,治疗10次

后,患者自觉腰背痛明显减轻,可挺直腰部行走,治疗20

次后,腰背痛消失,俯卧时背部已平直无隆起。

按:中医学认为,腰痛多由外受寒湿和湿热之邪或

跌仆闪挫,损伤筋脉,所致邪阻瘀滞,经络气血不和;或

因体弱久病,年老精血不足,肾精亏虚,不能濡养经脉

者,均可引起腰痛的发生。腰痛辨证须分虚实,实证发

病多急,治宜祛邪通络;虚证多呈慢性反复发作,治宜

补益精气。导师认为腰痛的发病跟督脉和足太阳经的

关系较密切,足太阳虚证时不仅要补足太阳经气还要

补督脉的经气来助阳,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有横向督导

足太阳经气的有余及不足的作用。当足太阳经气无力

上升下达时,督脉起着扶助足太阳经气的作用,因此足

太阳经受制于督脉也受荣于督脉。

3中风后遗症

李某,男,65岁,突发头昏头痛,同时言语不清3

月余。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自服北京降压

0号片,每日1片,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发病前突

感头昏、头痛,随即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沉重,语言表达

困难。住院后经头颅CT扫描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

性脑梗塞”,经血管扩张剂治疗1个月后,右侧肢体麻

木沉重略有减轻,仍感头昏、头痛,言语不清,行走不

稳、腰膝酸软。脉诊寸口脉与耳前脉显现明显上盛下

虚的现象,属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之证。针灸治则抑阳

扶本,疏通经络,取穴抑阳选百会、印堂、头维;扶本取

气海、关元、足三里,共治疗30次。脉气随治疗而明显

改善,头昏头痛等诸症也明显好转。

按:中医认为中风主要的发病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

血亏虚,心、肝、肾三腑阴阳失调,阴亏于下,肝阳暴张,

下元的肝肾阴虚,而出现肝阳偏亢,引发气血并走于上,

形成上盛下虚之象。导师认为此乃肝脉盛于上,肾阴虚

于下,三阳经气向上冲逆太过,三阴经气无力遏制上越

·5·针灸临床杂志2005年第21卷第3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的阳气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呈现上盛之象须先缓冲

上盛的三阳经气以治标,本虚则须扶助下元的经气,方

中诸穴补泻兼施,可收标本兼顾,相得益彰之效。

4面肌痉挛

冯某,女,30岁,右侧面肌抽搐2年余,患者2年前

突发右下眼睑抽搐,逐渐扩散至颧部,常呈口眼联动,

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发现。经多方治疗收效甚微。

患者右下眼睑向颧部抽动,随注意力集中而抽动加重,

发病日久,甚为痛苦。患者寸口脉细弱而尺脉反向后

延长,此为少阳经气不足之证,取风池、完骨、听会、率

谷、外关、阳池,用补法。经2疗程后,抽搐逐渐减少,

诸证自然缓和。

按:面肌痉挛属中医“面痉”范畴,因气血亏虚、肝

火内动或风寒袭络所致。本病发病原因至今未完全明

了,有人推测认为而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

刺激后,发出异常神经冲动,从而产生面肌抽搐、痉挛。

面神经出颅后循行经过耳后,因此和少阳经的关系密

切,故多取手足少阳经的穴位,导师治疗时选三焦经的

阳池、外关为主穴,可补益少阳经的经气而调节脉气,

使延长的尺脉缩短回位,达到治疗效果,张老师主张本

病不宜刺激面部穴位,以造成面部神经疲劳,局部组织

呈充血状态,减低神经兴奋性,不利病情恢复。

5小结

导师临床擅用虚实补泻着重在一个“调”字,也就

是临床要通过脉诊,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制定出所治

病症经脉的定位,再从各条经脉经气的虚实差异定出

针刺的补泻。虚补实泻可以说是一项辨证,又把辨证

融合在针刺的补泻上,形成针刺前要理解辨证,才能在

针刺中补虚泻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

虚则补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说明

了针刺的补泻与虚实辨证之间的关系。虚证要用补

法,使正气得到充实。“满则泄之”,满是气血壅滞而郁

积,可以表现在整体,也可以是局部。“滞”是疏泄过盛

之气,也可作泻除致病的邪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宛陈则除之”是指瘀阻的疾病要用活血与化瘀或开窍

醒脑的方法治疗,其中的“满”、“邪盛”、“宛陈”无形强

调了虚补实泻的层次与泻邪祛病的重要地位。

收稿日期:2004-11-03

纪青山教授针灸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简介

刘洋1,安小茹1,王学东2,张燕丽2

(11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21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关键词:名医经验;针灸;医话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779(2005)03-0006-02

作者简介:刘洋(1967-),男,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

纪青山,男,1938年,生于吉林省榆树县,汉族。

1965年7月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65年9

月去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学习1年,1966

年10月回长春中基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从事教学、

医疗、科研工作。曾任长春中医学院针灸骨伤系副主

任,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针

灸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东北经络研究会副秘书长,

吉林省针灸学会会长,长春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针灸

专业委员会主任等职。

纪青山从事中医针灸事业40余年,具有精专的专

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必切脉观

舌,注重辨证于辨病、辨病与辨经的相结合,针灸取穴善

用“五输”、“原”穴,在针刺施治过程中,重视治神、得气、

手气,并且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尤擅长治疗各种瘫痪、

神经痛、风湿类疾病、胃下垂、哮喘等病及一些疑难杂

证,近两年在针灸治疗肥胖症方面亦取得了更为满意的

疗效。现将其学术特长与临证经验简介如下。

1针灸治病,辨证、辨病、辨经相得益彰

纪老认为,中医治病要始终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

施治”两个原则,但中医一般偏重于辨证论治,而针灸

不但要注重辨证论治,还要注重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辨

病和辨经相结合。他认为临床辨证是中医治病先决条

件,临床诊治重在疗效,但疗效是建立在辨证的基础

上,只有深入细辨,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其本质,

抓住肯綮,才能达到取穴精确、疗效显著的目的。证治

临床综合分析从整体出发,才能妙悟其理。但西医诊

断又是治疗疾病的前提,他提倡临床应中西医两条腿

走路,互相取长补短,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有

科学依据,在西医诊断明确,中医辨证清晰的情况下施

针治疗。例如:他曾经治疗了一例慢性泄泻患者,初诊

表现为脾虚湿盛,故取穴脾俞、章门、太白以健脾,阴陵

泉以利湿,针后其症大减,然而此后病情变化显示出以

·6·JCAM.Mar.,2005,Vol.21,NO.3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