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张锡纯应用石膏经验探析
2017-06-14 | 阅:  转:  |  分享 
  
白虎汤为主清泻肺热,如矢中的,而中焦虚寒并未加

重,更可见石膏并非为大寒,且不易损伤中焦脾胃。

笔者在临床中,亦喜用石膏,如用石膏治疗外感

高热、杂病中口渴,以及小儿肺热咳嗽、憋喘,均取得

很好效果,尤其以石膏为主治疗糖尿病单纯口渴,效

果更佳,均未见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可见石膏在临床上应用很广,除了对

肺胃实热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外,对虚热或中焦虚寒

夹有实热证也可选用,不但可以煎服还可冲服,并可

大剂量长期服用,副作用很小。从这些可以反证石膏

之性并非“大寒”,而只不过是一味寒凉之品,在临床

上可以广泛使用。正如王焘所言,石膏“无毒有大益,

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13〕,我们应当加

以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中华人民共和国

药典·一九九五年版一部1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5177

2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中药学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156

3凌一揆1中药学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34

4顾观光重辑1神农本草经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5153

5陶弘景1本草经集注(辑校本)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41159

6李时珍1本草纲目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545

7张锡纯1医学衷中参西录1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57123

8北京中医学会《孔伯华医集》整理小组1孔伯华医集1

北京出版社,1988196

9徐大椿1徐大椿医书全集·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77

10李培生1伤寒论讲义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1106、222

11李克光1金匮要略讲义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1244

12柳学洙1医林锥旨1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79

13王士雄1王孟英医案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4

(收稿日期:1997210221,修回日期:1998202210)

本文编辑:王存明

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

张锡纯应用石膏经验探析

才钟秀

关键词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

近代名医张锡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

富的用药经验,尤以善用石膏而著称,认为《神农本

草经》谓石膏性微寒,可为千古定论,并指出石膏寒

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退

热之功效则远胜于诸药,“诸药之退热,以寒胜热也,

而石膏之退热,逐热外出也。”其凉而能散,有透表解

肌之力,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故虽药性微

寒,但其确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

外感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并制

以石膏为主的方剂达18首,广为应用,现仅就张氏

应用石膏经验浅析如下。

1单用重用,治外感实热

单用生石膏治外感实热证即有奇效。张氏初次

重用生石膏治愈的外感实热证是其子7岁时感冒风

寒,四五日间身大热,一昼夜共用生石膏6两,病愈

后饮食有加而毫无寒中之弊。又有六旬老妪得温病,

脉数而洪实,单用石膏细末6两煎取清汤饮之而愈。

他以此悟出石膏药性微寒,量少则不能清大热,因此

其用量少则两许或重用至4~5两,乃至7~8两,遇

危重之证尤宜大量重用。张氏称其“临证40余年,重

用生石膏治愈之证当以数千计。有治一证用数斤者,

有一证而用至十余斤者,其人病愈之后,饮食有加,

毫无寒胃之弊。”生石膏不仅单味煎汤饮之,也可单

味研末服用,如其曾治七旬老妇伤寒无汗,原是麻黄

汤证,因误服桂枝汤,汗未得出,烦热恶心,闻药即呕

吐,饮石膏所煮清水亦吐,脉关前洪滑,用鲜梨片蘸

生石膏细末嚼咽之,服尽2两而病愈。张氏用石膏之

特点有三:一为生用,二为重用,三为单用,为常人所

·24·SHANXIJOFTCMApr.1998Vol.14No.2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不及。他指出“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

理,且放胆用之亦断无不退热之理。”盛赞石膏能举

天下病热人尽登之清凉之域。所著《医学衷中参西

录》关于石膏的论述开拓了石膏用法的新思路。

2配薄、蝉、翘,治温病初起

张氏将温病分为三类:风温、春温、湿温,温病虽

表现不同,但张氏主张温病初起皆宜清透并举,以生

石膏配薄荷、蝉蜕、连翘,务求透邪外达,意在清透并

举,从汗而解。他自拟治温病初起三方:清解汤、凉解

汤与寒解汤。清解汤与凉解汤均由生石膏与薄荷、蝉

蜕、甘草组成,只是药量不同,寒解汤即白虎汤以连

翘、蝉蜕易甘草、粳米。三方之意均取清热之品又配

以宣透之药,石膏清而能透,凉而不遏,能使在里之

郁热,透达肌表而解,恐其宣散力弱,再配以薄荷、蝉

蜕、连翘以加强宣透之力。连翘、蝉蜕乃善达表者,使

郁伏于里之热“仍还太阳作汗而解”;薄荷辛凉轻散,

为温病宜汗解之要药,“其力内至脏腑筋骨,外至腠

理皮毛,皆能透达。”所以,温病初起用生石膏配薄

荷、蝉蜕、连翘,清透温邪之力甚著。

张氏还以生石膏与西药阿斯匹林相配,即石膏

阿斯匹林汤。他认为,石膏清热之力虽大,而发表之

力稍轻,配用阿斯匹林可补其不足。二者相配可代凉

解汤、寒解汤治温病初起,宜先服阿斯匹林,待周身

正发汗时,乘热将石膏汤饮下,既助阿斯匹林发表之

力,亦达清透温邪之效。

3配知母、人参,治阳明实热

311张氏认为,石膏配知母,不仅清阳明经热,亦通

阳明腑实。石膏、知母二药伍用即为白虎,为清气分

实热证之要药,无论伤寒、温病、外感实热传入阳明

皆可应用。医者皆知,阳明经证用白虎,阳明腑证用

承气。张氏据其临证经验得一用白虎代承气之法,石

膏配知母不仅清阳明经热,亦可通阳明腑实。此时服

法将石膏为末而不入煎,以药汤送服,张氏称其为白

虎承气汤。石膏以末服之,其质重坠,可以坠下而通

便,又能清热以生津,津复大肠得以滋润,伍知母寒

滑以通便,故可用于阳明腑实而热结未甚者,若热结

甚者,仍当予承气汤。凡遇阳明腑实轻证,可先投二

药,大便往往得通,病亦即愈。

312张氏临证遇阳明实热证,若“其人年过五旬,或

壮年在劳心劳力之余,或其人素有内伤,或禀赋羸

弱”,邪盛正虚者,均用人参佐石膏退热,以扶正祛

邪。石膏乃清热解肌之品,能透热达表,寒而不遏;人

参能补气生津,津亏者借人参能复其阴,气虚者借人

参以益其气,石膏必得人参之助,方能使药力外散,

透邪外出,热邪深陷者,亦以人参相辅而助石膏药力

之运行,则“能旋转于脏腑之间,以搜剔深入之热邪

外散”,充分发挥其清退热邪之功。再则人参性温以

反佐,可防热病拒凉药不受,他用石膏配人参治产后

得温病及温病后流产等诸多邪盛正虚病证均获卓

效。

313变通白虎,灵活应用治阳明实热:张氏用治伤

寒温病同用方8方中5方有石膏,大都由白虎汤变

通衍化而成。如仙露汤为白虎汤去知母、甘草加玄

参、连翘,以玄参之甘寒易知母之苦寒,加连翘之轻

清宣散,以解阳明经热。又如由生石膏、粳米组成的

石膏粳米汤,治温病初得,亦可代白虎汤。若白虎汤

证而兼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则以石膏、知母配半

夏、竹茹以降上逆胃气。若实热已入阳明之腑,燥渴

嗜饮凉水,脉象细数者,则用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

米汤。张氏还用变通白虎加人参汤治痢,以芍药代知

母,山药代粳米,治下痢身热,脉有实热。

4配麻、芪、姜、辛、味,治喘证

411配麻黄治肺热咳喘:如张氏治伤寒方中馏水石

膏饮由生石膏、麻黄、甘草3药组成,治胸中先有蕴

热,又受外感,胸中烦闷异常,喘息迫促,其脉浮洪有

力,按之未实,舌苔白而未黄。麻黄辛温宣肺发表平

喘,配以石膏则功擅宣解肺之蕴热,而解表发汗之力

顿逊;石膏清肺胃之热,配以麻黄则专于清肺,共奏

清热宣肺平喘之效。二药用量之比是石膏为麻黄的

10倍,热不重者亦必5倍于麻黄。

412配黄芪治肺劳咳喘:张氏受友人用生石膏治肺

劳咳喘启发,拟黄芪膏(方由生黄芪、生石膏、鲜茅

根、生山药、甘草、蜂蜜组成)“治肺有劳病,薄受风寒

即喘嗽,冬时益甚者,此乃预防之药,喘嗽未犯时,服

之月余能除病根。”生石膏清肺热而平喘,黄芪补肺

气以助阳,二药合用治肺劳咳喘。

413配干姜、细辛、五味子治外感痰饮喘咳:经方小

青龙汤为治外感痰喘之常用方,此方以干姜、细辛、

五味子3味化饮以止咳喘,然张氏认为必加生石膏。

因外感痰喘有热者十之八九,即脉与证皆无热象亦

宜加生石膏,以制麻、桂、姜之辛热,生石膏能清肺热

而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敛肺气,共用以

治外感痰饮喘咳。

此外,张氏还以石膏用于治温病发疹、感冒发

·34·山西中医1998年4月第14卷第2期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颐、大头瘟等;配赭石通热结便秘;配三七、蒲黄治少

腹剧痛(阑尾炎);配柴胡治疟;还可用治眼疾、脑漏、

腹痛等兼有阳明实热者。总之,他对石膏应用十分广

泛,有待深入研究。

(收稿日期:1998201216)

本文编辑:王存明

男性不育治验2例

山东省莱西市周格庄卫生院(莱西266600)

谭维勇程显淼董显礼

关键词无精子症精液不液化症验案

1无精子症

曲某,男,32岁,1993年10月3日初诊。

患者婚后夫妇同居5年多未育,在某院先后行

4次精液检查均未发现有精子存在,经阴囊探查和

输精管造影排除精路阻塞和缺如,精液pH为716,

果糖阳性,查血FSH正常。诊为无精子症,转寻中医

治疗。平素伴有肢冷乏力,腰膝酸痛,性欲减退,阴茎

勃起不坚,精液清稀量少,小便清长等症状。诊见面

色黑黯,精神萎靡,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

沉细,尤以尺部为甚。证属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治宜

温肾壮阳,益髓生精。处方:仙灵脾15g,肉苁蓉15g,

仙茅15g,附子6g,肉桂6g,巴戟天15g,鹿角胶10g

(烊化),菟丝子15g,石菖蒲10g,小茴香6g,山药

15g,熟地15g,蛇床子15g,山萸肉12g。每日1剂,水

煎服。3剂后略有加减调服80余剂,嘱其禁房事,忌

食辛辣烟酒。1994年2月13日检查精液:精子密度

为2900万ml,停药3个月其妻受孕,后顺产一子。

按:无精子症临床分为真无精子和假无精子两

种,前者指睾丸能产生精子,但由于输精管不畅而致

不能排出。所以必须经必要的生化检查和病理诊断

才能确定治疗是否能够改善。本例患者检查显示无

先天性发育不全存在,可能病变在附睾或睾丸,因未

作睾丸活检不能进行进一步分析。中医常按少精证

论治,认为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室不节等导致肾

阳亏虚,命门火衰,天癸失养,精髓缺乏,故无精不

育。方中予以大队温肾壮阳之品,并寓滋阴于内,宗

阴阳互补之道,滋髓生精,天癸得旺,故终能有子。

2精液不液化症

史某,男,29岁,1995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婚后同居4年多未育,平素头晕乏力,口干

渴,手足心发热,烦躁易怒,眠差健忘,小便黄赤、时

频数刺痛,性交时常觉阴茎及少腹疼痛。精液检查

示:精子计数9800万ml,精子活动率为75%,精子

运动缓慢,内有少量白细胞(+),排出体外2小时仍

不能完全液化。诊见:身体消瘦,舌质红、苔少薄黄,

脉细数。证属肾阴亏损,虚火扰精。治宜滋阴降火,养

髓化精,兼以利湿清热。处方:知母10g,黄柏10g,生

地30g,丹参20g,枸杞子15g,丹皮10g,玄参30g,麦

冬10g,天花粉10g,车前子15g(包),竹叶10g,熟地

10g,山萸肉10g,石菖蒲12g,赤芍10g。每日1剂,水

煎服。前后守方加减调治40余剂,期间禁房事,忌食

辛辣烟酒。

5月24日二诊:精液检查基本正常,液化良好。续

以六味地黄丸调服月余,3月后其妻受孕,后足月顺产

一子。

按:精液不液化症是指离体精液在室温下(25~

37℃)1小时内不液化或1小时后仍含有不液化的

凝块,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可

合并前列腺炎。中医认为,本症多由房劳过度,损伤

阴液;或元阳素虚,阳损及阴;或外感湿热下注致阳

不化阴,精液受灼而粘稠难化。本例患者平素即见肾

阴亏虚证候,日久阴虚火旺,虚火灼炼精液而致粘稠

不化,又兼见湿热下注之小便赤数、少腹拘急等症,

故治以调补肝肾、引火归原为主,配伍车前子、竹叶、

丹皮、黄柏、丹参等清热利湿解毒之品。肾阴足,湿热

清,浮阳得以归元,则诸症缓解。

(收稿日期:1997205206)

本文编辑:李艳萍

·44·SHANXIJOFTCMApr.1998Vol.14No.2

?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