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话:封建时代的女人有姓吗?有名吗?

 心中有爱春常在 2017-06-14



昨天和大家谈了点文化,我还有些担心,怕有些朋友习惯了每天研读股票和邮币卡行情,对文化兴趣不大。让我没想到的是,很多朋友留言,对此大加肯定。甚至有朋友建议我专门再开个公众号谈文化。其实,我是真的想开公众号谈一谈文化。但另一方面,我的事实在太多,写这类文章,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是我的损失。所以,暂时还只考虑在这里写一篇。以后看情况再考虑是继续写,还是采取别的方式。


昨天谈到姓氏趣事。我们知道了一点,姓最初是从女从生的,也就是说,最早的姓是属于女人的。进入父系社会之后,姓才变成男人的专属。这并不奇怪,因为姓本身是部族的标志,人类社会在母系社会,部族以女性为主,一旦进入父系社会,自然就变成以男性为主。


还有一点,昨天没有细谈。姓和氏,其实是可以转换的,氏可以转换成姓,但姓不能转换成氏。到了后来,姓氏便不再分了,以至于大家心目中只有姓没有氏。


此外,我们还应该知道,需要标志的是部族,也就是大的部落群体,而不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散兵游勇,没有组织,不需要标志。所以,姓是贵族的专利,与老百姓无关,后来到了春秋时代,士族崛起,才渐渐有士族获姓氏。像我们熟知的田姓、赵姓、魏姓、韩姓等,均是士族获姓的代表。


我们也可以说,老百姓无权立宗而立姓,是因为地位低微。除了老百姓之外,还有一类人,地位同样低微,那就是女人。在父系社会,女人的地位,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此前女人的姓,后面全部被加了一个氏字,特别强调那是氏而不是姓。当然,也有些原本就是氏,同样被强调,那也是为了显示和姓的地位的差别。


那么,封建时代,女人有姓吗?有名吗?


我如果说,封建时代,女人无名无姓,一定会遭到炮轰,因为大家都会知道一些极其著名的女人的名姓,比如商纣王之妃妲己,比如周幽王之妃褒姒,比如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比如项羽的夫人虞姬。


有关封建时代女人的名姓,我没有看到相关的文字记载。但在研究这些姓名的时候,我得到一个印象,这些人,无论是名还是姓,都是古代帝王或者贵族的姓。因而,我提出一种大胆的假设,其实,古代贵族以上公主,是以父氏为姓,而长公主,以父姓为名。


什么意思?比如说,齐国长公主,只要生下来,名字就确定了,因为齐国的族源是姜姓,齐为氏。所以,长公主的名字,就叫齐姜。申国也是姜姓国,所以,申国的长公主,一定叫申姜。


历史上,你可以找到齐姜申姜许姜,肯定没见过叫齐姬申姬许姬的,可以见到鲁姬、卫姬、郑姬,肯定见不到鲁姜、卫姜、郑姜。像楚、秦、宋这种异姓国,女子的名字中,肯定见不到以姜或姬为名的。这就是证明之一。


以此方式去反推我们已经获知的一些古代女人的名字,史记记载,周厉王之王后叫申姜,生周宣王姬静,而周宣王的儿子姬宫涅,据搜神记记载,其母姜后,是齐国国君之女,也就是叫齐姜。姬宫涅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幽王立妃子申后为王后,即申国公主,史记有名为申姜,即周平王之母。


现在似乎出现了一个问题,周厉王是周幽王的爷爷,爷孙俩的妻子,都叫申姜,同名同姓。自然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只可能是申国的两代或者隔代公主。


至于齐姜,历史上似乎也有好几个,前面说了,周宣王的妻子就叫齐姜,还有晋文公的妻子叫齐姜,此外,也有称,鲁桓公的妻子也叫齐姜,只不过为了和晋文公之妻区别,又有才名,才被改为文姜。正因为如此,有人推出一个结论,说无论是申姜还是齐姜,都不是这些女人的名字,这类只是诸侯公主的一种身份而已,她们其实另有名字。


诸侯公主的身份体现,这个说法,我认同。至于她们是否另有名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就算有名,大概也是小名。通常来说,这类诸侯公主,最后均会嫁给诸侯为后,都会成为一君之妻,所以,她们的身份特征,只需要显示族源就可以了。


至于有诸侯将公主嫁给大夫,那是春秋以后的事,显示大夫作为士族,已经在历史舞台上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诸侯公主,更下嫁一级,在封建时代,是完全没有的事,更不可能出现后来的和亲一类的事。


如果以父氏为姓以父姓为名的命名方式是正确的,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多历史名人,其身份大值得研究。


比如说褒姒。褒姒和妲己一样,被史籍记为妖女。褒姒的出身,更是奇特,史记中所载,极其荒谬。若是按我所说的命名规则推一下,则褒姒是褒氏姒姓公主。


史料记载,姒是治水英雄大禹的姓。而褒是大禹其中一个儿子的封地,即氏。此恰好应证,褒是父氏而姒是祖姓。也应证了褒姒并非史载的民女甚至妖女,而是姒姓褒国诸侯的长公主。只有这种身份,才够格成为周天子的妻妾。所以,周幽王娶褒姒为妃,符合封建制度。而同样是史载,周幽王废申姜想立褒姒为后,肯定不是历史事实。因为姜是姬的婚姻之族。只有姜族才有资格被立为后,褒是没有这种资格的。周幽王就算要废申后,另立新后,所立,也一定是姜姓族源。因此可以肯定,有关褒妃的一段历史,被涂改之处极多。


再比如赵姬。赵姬在世的时间,应该是春秋和战国之间。野史将赵姬说成是妓女,后成为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怀上吕不韦的孩子之后,由吕送给秦国质子异人。后异人归国登基,为秦庄襄王,即秦始皇之父,赵姬为秦始皇之母。历史说,秦始皇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


此事可以证伪。首先,姬字今天基本成为女子之名,甚至与沟栏一类场所关联,成了一个不那么好的字。但在周朝或者春秋战国时期,姬是国姓,神圣不可侵犯,只有姬姓族源的公主,才可以冠用此字。普通人,绝对不可能使用这个字,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由此可知,赵姬,绝对不可能是一名妓女之名。当时妓女极其低等,娼妓业合法化,也只是从齐开始,似并未在全国铺开。


当然,如果说,赵姬是赵氏姬姓公主,史实上又存在一定问题。史载赵姓最大来源,是蠃姓,其始祖是造父。七世孙赵叔带,为周幽王的大夫,因为幽王无道,离开幽王前往晋国,成为晋国大夫,即为后来三国分晋的赵国先祖。


赵姓与姬姓,没有实际渊源。


不过,赵姓的这段历史,颇有些令人生疑。大夫立宗,是春秋以后的事,周幽王是西周末年,西周尚未完结,何来一个赵叔?不仅有赵,还叔。这两个字,赵叔带都不可当。这是至少诸侯以上,才可以用的字。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所谓赵叔带,并非当时就有其姓名,只不过此后赵分晋,立宗,赵国为显示其族源的正统,将这段历史篡改了。而赵立国前之地,很可能有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或周王室所封,或晋诸侯封其子。均应为姬姓。


如果说,赵姓中,有一个小支属于姬姓族源,赵姬之名,才可以解释。而秦异人作为一名质公子,竟然可以回国接君位,历史说是吕不韦拿钱买来的或者运作来的,显然是不可能。相反,异人娶了赵氏姬姓长公主,实际增加了个人地位,从而增加了接君位的筹码,反倒可能。


一旦赵姬之名,实为赵氏姬姓公主,其他的问题又来了。既然是公主,肯定不可能为妓。因此,所谓吕不韦之妾以及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等说,全部被证伪。


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人是虞姬。


按上面所说的命名规则,虞姬应为虞氏姬姓长公主。虞有姬姓族源,此外还有舜帝族源,舜帝又被称为虞舜。但周朝以后,有两次封虞。甚至有说,吴其实就是虞。后来才被称为吴。因此而知,虞姬是姬姓族源,是公主身份。


既然如此,项羽的早期历史,被说成楚大夫之后,四处躲藏之事,恐怕也不确。否则,他不可能娶虞姬。


春秋以后,女人渐渐开始有名姓,但即使如此,也仅限于贵族和大夫之女,平民是不可能有的。平民之女,在父家,只有一个小名,到了夫家,便以夫姓为姓,父姓为氏,再加一个氏字。


周家女嫁给王家为妻,便称为王周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