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杂病方药心得:滋阴消斑汤

 杉木轩 2017-06-14


妇科杂病方药心得:滋阴消斑汤


方名


滋阴者,滋养阴血也,这是治疗阴虚病证的主要方面。消斑者,消除面部色素沉着所致的黄褐斑,因而在滋阴的方药中再加入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达到减退和消除面部的色素沉着。此亦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验方之一。


组成


丹参、赤白芍各10g,怀山药10g,山萸肉9g,熟地黄10g,丹皮、茯苓、泽泻各9g,怀牛膝10g,玄参、五灵脂各10g。


服法


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功效


滋阴补肾,清热化瘀。


适应证


阴虚火旺型的面部色素沉着,可见面部黄褐斑,头昏腰酸,烦热口干,便艰尿黄,形体消瘦等证候。


方解


滋阴消斑汤是治疗面部黄褐斑的专用验方,面部黄褐斑或称蝴蝶斑,是女性面容常见的病变,与内在的阴虚火旺夹血瘀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方中以归芍地黄汤为主方,如火旺明显,大便干结者,方中的丹参应换入当归,熟地黄应换入干地黄,或生地黄亦可。干地黄与生地黄偏凉,有清热降火的作用,熟地性偏温,换入较为合适。同时又加入元参,元参亦为滋养肾阴的要药,而且滋阴降火,润肠通便之功极为明显。怀牛膝不仅可引诸药入肾补阴,而在一定程度引血下行,有调理月经的作用。所以与行血药相合,还有一定的化瘀作用。五灵脂是一味活血化瘀药,与丹参、赤芍、丹皮、川牛膝相合,则化瘀调经之作用较为明显。


鉴于月经不调所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病证,除阴虚火旺外,也与血瘀月经失调有着重要的关联。故化瘀调经亦关重要。是以本方药具有滋阴、降火、化瘀三大功用。


临床应用


本方药不仅可使用于面部黄褐斑,而且也可以运用于经漏、慢性盆腔炎等病证。


经漏    阴虚夹瘀性的经漏,量少,色紫红,有小血块,淋沥不净,头昏腰酸,胸闷烦躁,口干寐差,便坚尿黄,脉象细数,舌质红绛,边紫,苔黄腻,本方药可加入炒蒲黄包煎10g,大小蓟各12g。


慢性盆腔炎    少腹隐痛,头昏腰酸,烦热口渴,形体清瘦,大便艰,小便黄,脉细弦带数,舌质偏红,苔中根部黄腻,或常伴有黄带,不耐劳累,劳则少腹尤剧,本方药常需加入红藤15g,败酱草15g,延胡10g。


加减


本方药在临床上使用时,如大便干结者,还当去丹参,加入当归,熟地易干地黄,同时加入柏子仁10g,炒枳实10g;若与月经周期有关者,一般经前期加剧,行经期较好者,应加入制大黄6g,桃仁10g;若月经量过多者,应加炙龟甲10g,炒黄柏10g,大小蓟各12g;若伴有黄白带下过多者,应加入制苍术10g,炒黄柏9g,薏苡仁15-30g;若伴有心烦失眠,心情急躁者,可加入钩藤12g,莲子心5g,青龙齿(先煎)10g;若伴脘腹作胀,大便偏稀者,本方药需去元参、熟地黄,加入偎木香9g,炒白术10g,广陈皮6g。


临床体会


本病证即黄褐斑,从表面上看,属于皮肤科疾患,但与妇科的关系较大,除与月经有关者外,还与妊娠有关,故亦有妊娠色斑之称,因而要求尽早治疗,及时治疗,否则治疗有相当难度。在临床亦常有所见。


根据我们临床观察,此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在临床所常见者,大多阴虚火旺夹有血瘀,或有时夹有痰湿者,治疗上,故当以滋阴降火为主,再兼用活血化瘀之品,所以我们组成滋阴化斑汤


以往凡见有面部黄褐斑者,均用六味地黄丸服之,或者有时亦可服知柏地黄丸,但是必须注意两点,一点是脾胃虚弱,腹胀便溏者,六味地黄丸尤其是知柏地黄丸均不可服,亦包括我们所用的滋阴化斑汤,在脾胃薄弱,大便溏泄,或胃寒者,不能服;第二点是患者经行期间,一般亦不宜服,特别经行量较少,或伴腹痛者,更应忌服,免得对排卵不利。


我们所使用的滋阴化斑汤,虽然有化瘀的药物,但毕竟以滋阴降火为主,故行经期小腹胀痛者亦不宜。我们对此方药的应用,一般要求在行经后期服用为主,在经前期使用时更尽可能照顾到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加入一些补肾助阳之品,如川断、杜仲,或紫石英、制香附等品,以适应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需要。


同时注意生活规律,忌食辛辣酒类以及过多含色素的食物,对酸冷之品,亦应有所忌。由于本病是一个慢性的形成过程,因而服药亦必须坚持,要有恒心,才能获取效果。


根据我们临床使用体会,本方药的地黄、玄参、泽泻、五灵脂均为要药,当详为分析之,地黄、五灵脂前已分析,此处分析玄参、泽泻二药。


玄参,又名黑参、元参。味苦、甘、微咸,性凉。归肺、胃、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用于温病,邪入营血,舌绛而千;邪热灼津,咽喉干燥,大便秘结;阴虚火旺,劳热咳呛;咽喉肿痛;目赤、目昏;瘰疬、痰核,由阴虚火旺,痰火凝结所致者。


《本草纲目》云:“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共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亦是火病”。


《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此作了较细的分析:“玄参,色黑,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燥热。解毒清火,最宜于肺结核,肺热咳嗽,《神农本草经》谓其治产乳余疾,因其性凉而不寒,又善滋阴,且兼有补性,故产后血虚生热及产后寒温诸证,热入阳明者,用之最宜。......《神农本草经》又谓,玄参能明目,诚以肝开窍于目,玄参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且目之所以能视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肾之精华外观者也。”可见玄参有补养肝肾之水,明目润面,利咽喉,通大便之功用也。


泽泻,又名水泻。味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功能利尿渗湿泄热。可用于水肿胀满,湿甚泄泻;肝胆湿热;下焦湿热诸证。肾虚滑泻者忌用。


《本草纲目》对此分析颇详:“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于一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


实践验证


蒋某某,34岁。患面部色素沉着已2年,月经量少,经前辄有胸闷烦躁,乳房胀疼,行经量少不畅,经色紫暗,有小血块。腰酸腹胀,便干尿黄。经行3天即净。


据云:以往经行5天始净,经前面部黄褐斑明显,经后面部黄褐斑有所退。曾服维生素C及六味地黄丸半年余,未见寸功。偶或出差到乡间,照射阳光稍多,则黄褐斑必加重。


予以滋阴消斑汤,行经期加服血府逐瘀汤合剂服用。前后调治半年,面部黄褐斑基本消失,月经量亦恢复正常。


END


·

·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