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股价均线到底有没有用

 真问 2017-06-14

??关于均线,慢慢来聊。先来看百度百科上对均线的定义: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简称MA,原本的意思是移动平均,由于我们将其制作成线形,所以一般称之为移动平均线,简称均线。它是将某一段时间的收盘价之和除以该周期。 比如日线MA5指5天内的收盘价除以5

什么意思?简而言之,就是近N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连成的平滑曲线.举个例子,MA5就是近5日收盘价相加,除以5,这个值就是这个平滑曲线上的一个点,依此类推,无数的点连成了均线。


下面说说常见用法:


1、最知名的理论,金叉,死叉。


周期更短的均线自下而上穿越周期更长的均线称为金叉,相反,周期更短的均线自上而下穿越周期更长的均线称为死叉。金叉是买入信号,证明最近在涨。


以MA5和MA10举例:


Pn代表基准日的N日前价格,MA5与MA10横坐标相同,为同一基准日


MA5’=(P5+P4+P3+P2+P1)/5,


MA10’=(P10+P9+P8+P7+P6+

P5+P4+P3+P2+P1)/10,


MA5’-MA10’=

(P5+P4+P3+P2+P1)-

(P10+P9+P8+P7+P6),


金叉就是MA5’-MA10’>0,即近5日价格之和大于前10日到前6日价格之和,这就证明最近的价格高于以前的价格,证明价格在涨,这就是所谓的金叉。


死叉亦然,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同学,自己提笔推导一下,加深理解。


乍一看,很有道理的样子,然而这样指导交易成功率高吗?并不高!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均线具有滞后性。何为滞后性?回到最初,均线怎么来的?

近N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连成的平滑曲线。也就是说先有了价格,后有了均线,A决定B ,现在你想用B的变化去预测A要发生的变化,你觉得逻辑上合理吗?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样说滞后性可能还是有些抽象,给你上两张图,就会直观很多,图片只为举例说明,不是荐股。


先看一个金叉的例子:


黄色圆圈内金叉出现的时候,已经是第四根阳线的时候,股价已经从13.77涨到了18块,才出现金叉,等金叉你再买入的时候,基本上短期见顶了,这就是滞后性的表现。


再举一个死叉的例子:

等死叉出现的时候,股价已经从18.79跌到17块2了,这时候你再卖基本上已经短期调整完了。更搞笑的在7月22日,一根放量长阳,还是没金叉,虽然尾盘回落,也是一阳穿两线今天大盘不跳水,这个票就是冲击涨停的节奏。这都是均线指标滞后性的表现。


说起均线滞后性,还有更搞笑的事情,看看大富科技:

这样的股票,你要是靠均线决策,他能不能玩死你?刚死叉卖了,接着涨,刚金叉,买了第二天就跌。你要是这样决策,赔钱事小,会把你玩出神经病的。


关于滞后性最有趣的事情是这样的:A股票5日均线、10日均线粘合在一起,就像大富科技这种,其实盘中会出现金叉,一旦跳水,金叉又会分离开,如果你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切,收盘复盘的时候你根本看不到曾经出现过的金叉。


退一万步讲,是先有价格再有均线,是价格决定了均线,不是均线决定了价格,先搞清逻辑先后顺序,所以看均线不如直接看K线。


说完了金叉死叉,再来说说常见的第二个作用:多头排列,空头排列。说通俗点,就是上升趋势,下降趋势。


在上升行情进入稳定期,5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从上而下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这就是所谓的多头排列,预示着股价将要上涨。在下跌行情中,5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自下而上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下方移动,称为空头排列,预示股价将大幅下跌。


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个所谓的判断趋势的作用,老规矩,看图说话,以下我截取了创业板指在2015年1月份都6月份的K线图:

你跟我说5日均线,10日均线,30日均线

从上而下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这就是多头排列,预示着股价将要上涨,这还用看均线吗?傻X光看K线知不知道股价在涨?均线有个JB用?好,你说你不能么明朗,行,我给你看看去掉均线后的美丽画面:

一模一样的K线,这张图是去掉均线之后的,你说二者有什么差别?没有均线你看不出这是上涨趋势?


同样的,下跌趋势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自己翻翻过去的大盘也好,个股也好的K线图,验证对比一下。综上所述,均线在识别趋势上有个卵用。


再说下一个作用:支撑与压力及其相互转换。


均线对股价具有支撑和阻力作用,压力被突破会转化成支撑,支撑被跌破会转化为压力。这是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股市“经典”。细细推敲,这句话有依据吗?依据是什么?

先想想自己什么时候卖股票?假设你十块钱买的股票,涨到十块零一毛了,你有卖的想法吗?大概率是没有。涨到十二块了呢?大部分人就有卖的冲动并且会付诸实践了。跌到9块9了,你有卖的冲动吗?大部分人也不会卖。跌到8块了呢?大部分人都开始慌了,也会有卖的冲动了,也会付诸实践。你说都套那么多了你不卖,那股价

从八块涨到九块八又开始掉头向下呢,你卖不卖?你一定会卖,因为解套的欲望战胜一切。股票市场是群体行为,你这么想,我这么想,他这么想,大家都这么想,便会形成合力,这就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与生俱来,永不会变。


现价与成本之间的差价才是压力和支撑的本质。均线是一个平均成本的概念,更何况这个平均成本还是不严谨的。下面进入举例时间,看

同花顺从牛市到现在的日线图

看图中黄色圈圈位置,5日10日均线的压力体现在哪?为什么轻而易举击破,为什么到了成交密集箱体就上不去了?


再看下一个波段:

黄色圆圈位置,均线压力又体现在哪儿?为什么到黄色箱体附近涨停便被打开?为什么后面两个月还是到了原来绿色成交密集箱体就开始反复调整,最终还是没冲上去?


再往后看:


两个黄色圆位置,均线压力又体现在哪里?为什么黄色三角形位置碰到成交密集箱体又被砸下来了?股价为什么又在现在所处的黄色框里反复震荡?



为什么所谓的均线压力轻而易举被突破?因为那不是真正的压力,只是技术派,散户,小白,都错误的认为那是压力,一传十,十传百,百传万,错误的人多了,也就是一种合力,自然也就像真的了,自然这种所谓的技术也就有用武之地了,这就是传说中技术地自我实现效应。简言之,哪怕它是错的,认为它对的人多了,用它的人多了,它就有了作用。但是这种压力与支撑弱不禁风,大盘稍微跳水调一调,支撑轻松跌破,游资一点火,不用放多大的量,压力轻松突破。


为什么一到密集成交区股价就会真正遇阻?因为这才是真正的阻力,这里有大批的人等着解套,一旦股价运行到该区间,卖盘就会疯狂涌出,所以这个位置就会反复震荡,解放套牢盘,消化获利盘,最终完成筹码整理,使成本趋于一致。这个时候市场整体环境向好,股价才会继续重拾升势,节节高升,牛市初期就是这样的情况。


以上的一切都是结合当时的大盘环境来的,同花顺涨的这些波段大盘都在涨,只是他比创业板更强势活跃,所以他涨幅惊人。它至少是市场的核心品种,看着他,不看大盘,你也大概知道大盘是怎么走的。大盘像牛市那样猛涨,任何成交密集套牢区都挡不住上涨,更不用说所谓的均线压力了。反之,大盘像股灾时那样非理性一泻千里,任何密集成交区都成不了有效的支撑,更不用说几条羸弱的均线了



均线只是粗略反映N日内的平均成本,其实平均成本跟你有毛关系?你成本20块,人家成本10块,你俩平均成本15,股价真跌到15了,你哭爹喊娘了,人家毫发无损。周期越长的均线,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差异越大,压力支撑相关程度越低。所以用不准确的平均成本去研判支撑与压力,你觉得有意义吗?


现在再来理解压力被突破会转化为支撑这句话吧。压力被突破以后,筹码得充分换手,成本趋于一致,还是回到开始的那个例子,你十块钱买了股票,10块1和9块9你都没有卖的欲望,你我他都这样,那市场走势就是这样了,所以成本才是真正的压力与支撑,成交密集区才是真正的阻力与支撑。


为了让大家看起来更清楚直观,印象深刻,以上举得例子,都是高度活跃品种,滞后20个点就比滞后5个点更能清楚地表达,但描述的弊端客观存在,不是答主主观意淫,只是用最明显的方式给予深刻地揭露。走势再缓和的股票,也会体现该指标本身的种种缺陷,只是没有那么明显。


写了这么多,与均线有关无关的都说了。总结一下,均线有用吗?有点用,因为技术的自我实现与强化效应,三人成虎。再退一步讲,哪怕均线有用,但是它能实现的功能,我们根本不需要他,也能看得出来,为什么还要用它呢?

VIA Lynilyfr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