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刘开运教授小儿推拿取穴精要
2017-06-14 | 阅:  转:  |  分享 
  
刘开运(1918-2003),我国著名中医推拿专家,

湖南省首批审定50名名老中医之一。曾担任全国

推拿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学会主任委员。

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

一旗,是国内唯一精通中医、草医、推拿的名老中医,

尤以独具特色的小儿推拿而蜚声于国内外。他的

“刘氏小儿推拿术”在全国自成一派,且临床疗效奇

特。本文从刘老的小儿推拿临床取穴特色方面进行

临床经验总结,以便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刘氏小

儿推拿”这一特殊技术。现将刘老小儿推拿取穴经

验总结为4个方面报道如下。

1开窍、关窍手法

刘氏小儿推拿的常规手法是指运用小儿推拿疗

法治疗所有疾病时,每次均需推治的手法。一般运

用于疾病治疗的开始或结束,称为开窍、关窍手法。

刘氏推拿将开窍、关窍列为常规穴,是因为小儿推

拿属内病外治的方法,即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小

儿体表进行点、线、面操作;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

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增

强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疾病。若经络不

畅,关窍不通,内外不相联系,施之体表穴位之手法,

就很难起到临床疗效。故认为不开窍就如欲进房而

门未开;不关窍譬如出门后不上锁,此乃推拿取穴之

大忌

[1]

。因此,推治诸穴之始,应首先通窍;推治诸穴

之终,则应注意关窍,这一开一关体现了小儿推拿治

疗的特殊性和取穴的完整性。若要推头部诸穴时,

首先推头部常规手法;然后再推头部其它穴位。刘

氏小儿推拿常规手法主要由3部分组成:头部常规

手法、手部常规手法、治疗结束手法。(1)头部常规

手法:开天门即用两拇指螺纹面从印堂穴推至神庭

穴,两手交替向上直推24次,亦称“推攒竹”;推坎宫

刘开运教授小儿推拿取穴精要

〔关键词〕刘开运;小儿推拿;取穴

〔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2.01.021.070.02

ClinicalexperiencesofProf.LIUKai-yunonselecting

acu-pointsininfantilemassage

TANGWei

1,2

,SHAOXiang-ning

3

,FUMing-jin

1

,LIZhou-jin

4

(1.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assage,JishouUniversity,Jishou,Hunan416000,China;

2.InstituteofLiu-shiAcupunctureandMassage,JishouUniversity,Jishou,Hunan416000,China;

3.AdministrationofTCMofHunanprovince,Changsha,Hunan410008,China;4.SecondAffiliated

Hospital,TCMUniversityofHunan,Changsha,Hunan410007,China)

〔Keywords〕LIUKai-yun;infantilemassage;clinicalselectingacu-points

汤伟

1,2

,邵湘宁

3

,符明进

1

,李洲进

4

(1.吉首大学医学院针灸推拿系,湖南吉首416000;2.吉首大学刘氏针灸推拿研究所,湖南吉首416000;

3.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湖南长沙410008;4.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7)

〔收稿日期〕2011-10-19

〔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201120);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09101);吉首大学校级教改重点科研项目(2010)。

〔作者简介〕汤伟(1982-),女,湖南醴陵人,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小儿推拿理论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邵湘宁(1956-),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twjsdx@163.com。

2012年1月第32卷第1期

Jan.2012Vol.32No.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ofTCMUniv.ofHunan70

即用两拇指螺纹面从印堂穴处沿着眉头向眉梢分推

24次,亦称“头部分阴阳”;推太阳即用两拇指桡侧

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处向后直推24次,亦称“侧推

太阳”。以上穴位的操作均具有醒脑明目的作用,予

以“开窍”之意;(2)手部常规手法:按总筋即用拇指

指甲掐或指端按揉总筋穴24次。手部分阴阳即用

两拇指从总筋处向左右两边分推24次,按总筋具有

通调周身气机的作用,分阴阳具有平衡阴阳,调和气

血的作用。“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平衡是治愈

一切疾病的根本大法;(3)治疗结束手法:拿按肩井

即用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用力提拿肩井或用指端

按肩井穴,每次拿或按3~5次。《幼科铁镜·卷一》有

“肩井穴是大关津,掐此开通行气血,各处推完将此

掐,不愁气血不周身。”拿按肩井作为治疗结束后的

总收法,予以“关窍”之意。

2辨证取穴

根据病情辨证选取合适的穴位(部)是为中医治

病求本的措施,如各种病证的五经具体推治方案,五

经(穴)辨证推治是刘氏小儿推拿的核心内容。推五

经是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在小儿推拿方面的具体运

用。临床中采用脏腑辨证为主分证归经治疗,以脾

系疾病为例。脾虚证:主补脾,次补心,兼补肺,清肝,

这种治疗方法刘老总结为“补三抑一法”;脾实证:主

清脾,次清肺,兼清肝,稍清心,加补肾,这种治疗方

法刘老总结为“清四补一法”。疾病的虚实不一,取

穴及补泻手法亦大相径庭,辨证取穴是刘老临床推

治的重要法则。

3对症取穴

针对疾病一个或多个突出的症状,选取有效的

穴位推治,如止咳化痰可以揉天突;止腹痛揉一窝

风;止泻要穴推七节,揉龟尾等都是有效的治标方

法。刘老将临床常用穴位及操作手法按主治功用进

行归纳分类,以便临证时准确选用有效穴位。具体

方法是:(1)退热类发汗解表退热:运太阳、掐内

劳、掐总筋、推三关、拿肩井;清脏腑之热:清脾经、清

肺经、清肝经、清心经、清后溪;清里热:退六腑、大推

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水底捞明月、推脊椎骨、推大

椎;清虚热:揉二马、久揉按涌泉;清利下焦湿热:推

箕门;(2)化痰止咳平喘推胸法:揉膻中、分推膻

中、直推膻中、按压肋间;推背法:揉肺俞、推“介”字、

盐擦“八”字;按弦走搓摩、肃肺、开璇玑、揉定喘、揉

创新(刘老经验穴,位于第一胸椎棘突旁开0.5寸)、

揉乳旁、揉乳根、揉丰隆;(3)止腹痛:拿肚角、摩腹、

揉神阙、揉天枢、揉足三里;(4)止呕:推天柱、推板门

(总筋推向板门方向)、揉中脘、掐大敦、掐人中;(5)

止泻:推脾经、清大肠、推板门(板门推向总筋方向)、

揉神阙、揉天枢、拿腹、摩腹、揉龟尾、推七节、揉足三

里;(6)消食导滞:掐四缝、捏脊、拿膈俞、揉板门;(7)

镇静安神:揉印堂、掐小天心、揉精灵、推心经、推肝

经;(8)利尿通淋:清后溪、推箕门、运土入水;(9)镇

惊熄风、开窍醒神:百会、印堂、人中、承浆、十宣、老

龙、拿委中、拿承山、点按仆参、点按申脉、掐大敦。

4反佐取穴

取用穴位功效作用偏颇的穴位,以防产生副作

用,故常并取它穴或利用手法反佐调节。具体如下:

(1)三关、六腑互为反佐:推三关性温热主治一切虚

寒病证,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而退六腑

性寒凉主治一切实热病证,能清热,凉血,解毒,两穴

的主治功用偏颇较大。但临床辨证中单一的虚寒证

或实热证较少见,往往寒热夹杂,虚实并见。如寒热

错杂时,若以热证为主,则退六腑为主,推三关为辅

(比例3:1);若以寒证为主,则推三关为主,退六腑为

辅(比例3:1),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

伤其正气;(2)太阳发汗止汗手法互相调节男:运左

太阳发汗为泻法,右太阳止汗为补法,女子反之。临

床推治中常选用左右太阳双穴操作,如感受外寒之

邪(以男子为例),运左太阳30次以发汗解表,同时

运右太阳10次,以免发汗太过;(3)脾经清后加补:

脾为后天之本,小儿五脏特点之一“脾常不足”,故脾

经用清法后,要加补法,以防损伤脾胃。

以上配伍选穴,均为反佐取穴的用法,在临床推

治中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治疗中起到相成作用。

同时对于小儿推拿初学者,很难掌握穴位的补泻次

数(相当于用药剂量),反佐取穴还能弥补医者因暂

时临床经验不甚丰富,推治中可能出现补或泻太过

的情形,以确保临床推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总之,刘老小儿推拿临床取穴经验大致归纳为

以上4个方面,但在临床治疗运用时还须具体辨证,

慎重选穴,补泻适当,才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切

忌滥用穴位,操之过急,大肆补泻,不但无益,反而有

损。

参考文献:

[1]邵湘宁.刘氏小儿推拿取穴特点刍议[J].湖南中医杂志,2005,20

(5):54-55.

汤伟,等刘开运教授小儿推拿取穴精要第1期

(本文编辑徐爱良)

71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