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小芳记录:我的中医人生(5月份)

 中医林佳明 2021-02-20

我的中医人生(82)

陈小芳   20170501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运”丁壬木,戊癸火,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种气候的转变。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我的中医人生(83)

陈小芳   20170502

《内经》中说:人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整体,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影响。人和植物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出生时受到天气和地气的影响,也造就了先天的本质,即“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我的中医人生(84)

陈小芳   20170503

生姜,《本草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甚妙。许慎认为姜是抵御湿寒的菜,刚长出来的嫩芽因尖部有微微的紫色,所以叫紫姜,有的也叫子姜,相对应它的根就叫母姜。生姜入胃,发散水气,辛温止呕。经方中有用生姜的小方如半夏生姜汤,甘草生姜汤等,药食两用,不戗伐正气。

我的中医人生(85)

陈小芳   20170504

刘渡舟为当代伤寒大家,临床喜抓主症,善用经方治病。学习其医案一则:唐叟,古稀之年,偶患外感,头痛发热,流清涕,周身为之不适。自服银翘解毒丸无效。诊脉时侧头欲睡,脉不浮反沉。此少阴之伤寒证。予附子四钱,炙甘草二钱,麻黄二钱。服一剂汗出表解。转以保元汤进退获安。

《伤寒论》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伤寒论》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此伤寒直中少阴,且病人古稀之年,素体正虚,邪易入里,故伤寒投附子辈温中散邪。值得借鉴。

我的中医人生(86)

陈小芳   20170505

《本草纲目》记载菊花:治头目风热,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菊本来写作“蘜”,从鞠,就是穷尽的意思,按照月令来说,九月菊开黄花,花开到这个时候就穷尽了。仙方所说的日精、更生、周盈都是指菊。从文学上看,菊指哀思悲凉怀友之意,每每可以看到“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从中医来说,其使风热穷尽,清轻上走,是桑菊饮中有名的轻宣功臣。

我的中医人生(87)

陈小芳   20170506

立夏,就是夏季的开始,《内经》有: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春生,夏长,植物茂盛,人体气血也充盛起来。夏季应心,要注意养心,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汗为心之液,避免大汗,方能与万物生长之势相应。如此时外感投麻黄、桂枝辈用量可酌减,因有夏长之气助邪外出。此时当热为主,湿不明显,春燥仍有些尾巴,对于慢性病须投清热剂者应注意顾护阴液。

我的中医人生(88)

陈小芳   20170507

以前姚副讲过五指毛桃食疗效果不错,买了15回来煲鸡汤,果真味如椰子,香口怡人。其性平,味甘、辛,有“五指榕、椰子木、五叉牛奶、佛掌榕、土黄芪、广东人参”的称号。健脾化湿,舒筋活络。常用于脾气亏虚,内有湿邪,肢体困重之人。选择五指毛桃时,要挑叶子长够五指的,叶有五瓣,说明其生长了三年以上,药效较好。

我的中医人生(89

陈小芳  20170508

今日跟师见一眩晕患者,卜某,男,52岁,头晕、头重、腰痛、乏力4天来诊。颞侧头晕为主,偶有口干,无恶心呕吐、视物旋转、恶寒发热、便溏肢冷等不适。纳寐可,二便调。舌尖红苔白腻,脉沉细。有20年嗜酒史,日饮米酒约1斤。林师诊为:眩晕(少阳太阴合病)。拟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肾着汤。

:老师,舌象是舌尖红苔白腻,说明有热有湿,但脉象又是沉细脉,要从虚治还是从实治?

林师答:此为少阳太阴合病,患者中年男性,平日劳作锻炼,体质尚健,有20年饮酒史,算得上是“酒客”了。内里湿热肯定有,但本质还是阳虚为主,虽虚证不明显,无纳呆、便溏、怕冷等。上焦不温,水湿不化,上扰清阳则头晕头重;阳不温化,肢体失养则乏力;阳气不暖下焦故见腰痛。因其人嗜酒,故内郁湿热,予小柴胡汤清热和解,苓桂术甘汤健脾利湿,肾着汤温化阳气,引药达下焦。舌脉象并不冲突,处方也都兼顾尔。我们要多学习疾病的常态,知道疾病的常证应如是,变证应如是。本例案例就属太阴变证,其太阴症状并不明显,且该舌脉象也易使初学者困惑,要打好基础,以常达变。

我的中医人生(90)

陈小芳   20170509

以前上大学时听过“背冷如巴掌大”的奇怪医案,当时也不甚理解。跟诊时有幸遇到该病例:尚某,男,70岁,头痛,项背僵硬,大椎穴处肤冷如巴掌大。今复诊,诉上症较前缓解,偶有口干、口苦,无发热恶寒、腹痛便溏等。林师诊为:头痛(太阴头痛)。予苓桂术甘汤合肾着汤、四逆汤加味。拟方如下:

苍术30   葛根60   生姜10

干姜10   制附片10(先煎30min 桂枝15

茯苓20   白芍20   红景天15

:为何背冷如巴掌大,且部位固定,发作无时?

林师答:此病当从水气病来治,因水气相强,气不行水,水不化气,故称水气病。内里还是一个阳虚为主。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无力宣发、运化、开合而致三焦水湿泛滥。本例虽无水肿等明显症状,但亦属水气病范畴,阳不达表,经络失于温煦,故见背冷如巴掌大。此既投治标之苓桂术甘汤,又投治本之四逆汤、肾着汤,标本同治。

我的中医人生(91)

陈小芳   20170510

昨日水气病一则中见林师用到红景天。红景天生长在海拔1800-2500高寒无污染地带,生长环境恶劣,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性寒,味甘、涩,归肺经,有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收涩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本经》将红景天列为药中上品,久服轻身益气,不老延年。《本草纲目》中:红景天,本经上品,祛邪恶气,补诸不足。是“已知补益药中所罕见”。其益气养心,助阳化气,故用肾着汤时常加此药。

我的中医人生(92

陈小芳   20170511

学习《伤寒论》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中风表实也。表虚宜解肌,表实宜发汗。《本草》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葛根既助麻、桂发表,又可解肌,《药性赋》:(葛根)味甘、平,性寒,无毒,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发伤寒之表邪,止胃虚之消渴。有同仁认为无汗当用麻黄汤为佳,何用桂枝汤?桂枝亦有发汗作用,当中芍、枣、姜助葛根缓急止痛,针对的目眼是“项背强几几”。

我的中医人生(93)

陈小芳   20170512

学习《伤寒论》32:两经同病或三经同病名曰合病。合病者,邪气甚也。太阳阳明、太阳少阳、阳明少阳合病都有“下利”,以邪气并于阴,阴实而阳虚故也。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外实阳不主里,则里失温煦,必下利。葛根汤是散太阳、阳明过甚之寒邪的,解决“表不解”,其中葛根乃阳明经药,虽善达诸阳经,以阳明为最。

我的中医人生(94

陈小芳   20170513

近日不断有朋友询问皮肤瘙痒的问题,总结来看,皆有一个特点:就是下午痒甚,春夏易发,秋冬收敛,易反复。再分析,来咨询的都是青年人,有嗜烟酒史,且爱熬夜,皮肤易起红色疹子,可不痛不痒,偶有渗液。考虑为肝脾郁热引起的湿疹,随着阳气健旺,生活习性未改变,少量烟酒即可引动体内郁热,热发为皮肤则见痒。大多都会有口干、口苦的症状,但体质壮实,所以未见大便秘结、腹痛、胁痛、心烦等不适,本欲处方,但青年人不喜中药之口感,只得作罢,嘱尽量戒烟酒、清淡饮食、注意休息,外用曲安奈德软膏对症处理。

我的中医人生(95

陈小芳   20170514

清代清吴鞠通说: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吐的病机是胃气上逆,泻的病机是脾气不升。吐泄皆是阳气被伤,皆是气机运化失常。脾与胃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方面。既存在着协同作用,又具有依存关系。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宜升,胃气宜降,是脾胃之气运动的基本特点。而升与降是相反相成的,没有胃降,就没有脾升。而脾不能升,则胃就不能继续降。因此,脾胃之气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从而保证了“运”、“纳”功能的正常进行。故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与胃类似人体中焦的一个小周天,一个运动着的气场,如环无端,脾升胃降。若气场乱了,该升不升,该降不降,气机逆乱,在上则呕吐,在下则泄泻。又有火不暖土,清阳被衰,易致泄泻。但总的病机应归于气机的逆乱,肾阳无法随上升之脾气暖土,心阳无法随下降之胃气助运化。那么治疗泄泻可考虑加调理气机之药,如白术、陈皮、山药、大枣、木香等。

我的中医人生(96

陈小芳   20170515

今日跟诊,见一典型太阳中风患者。杨XX,女,67岁,形体瘦,头晕、头痛较前缓解,项部不适,转侧不利,恶风,自汗出,易感冒,偶有口干、口苦,无心烦、腹痛、便溏等不适。纳寐一般,二便调。舌淡红苔黄腻,脉弦左细。此为明显的卫强营弱与痰湿为病,属太阳少阳合病。予葛根汤+小柴胡汤加减:

生姜10   苍术20   茯苓30

甘草6    桂枝12   葛根60

厚朴15   柴胡10   党参20

大枣10   天麻20   法夏15

陈皮12   黄芩10

患者素有痰湿,痰浊上扰清阳,故易头晕、头痛;患者平素恶风、自汗出、易感冒,表虚不固,此次就诊以项部不适为主,属太阳枢机不利,“项背强几几”,口干、口苦属少阳症候。解太阳淤滞经气之时予化痰浊之茯苓、陈皮等品,标本同治。

我的中医人生(97)

陈小芳   2017年05月16日

八脉交会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宋子华之手,又称“窦氏八穴”,也就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它是目前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穴本身所属经脉经气与奇经八脉相通。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

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标幽赋》“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即指此八穴的治疗作用而言。阳跷、阳维、督脉、带脉为阳经,主司在表之病,其交会穴可治肩背腰腿等实性病症;而阴跷、阴维、任、冲脉为阴经,里虚证常取其交会穴,以其经气相通,同气求之。

我的中医人生(98

陈小芳   20170517

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穴位有

1.百会  升、降作用。对脏气下陷者(内脏下垂、脱肛)可提升清气,治疗下垂之疾;肝阳上亢时可平肝潜阳。

2.素髎  升压、降压。清热开窍、苏厥救逆,治鼻病、酒渣鼻。

3.内关  减慢、加快心率。可使心动过速者减慢心率;使心动过缓者加快心率。

4.合谷  止汗、发汗。多汗者可止汗,无汗者可发汗。

5.天枢  通便、止泻。为大肠之募穴,双向调节作用表现为对便秘者具有通便作用,对腹泻者具有止泻作用。

6.安眠  镇静、兴奋。位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具有镇静和兴奋双向调节作用,取镇静作用时加太冲、复溜、中极、大椎,取兴奋作用时加足三里、太溪。

7.足三里既能治疗胃痉挛,又能治疗胃弛缓症。

8.中极  能利尿,也止遗尿。

9.内关、合谷、足三里  此三穴有双向调节血压的功能。

10.大椎  温阳也能泄热。

我的中医人生(99

陈小芳   20170518

不知不觉今天已是记录中医人生第99天了,“九九归一”, 周而复始,但不是原地轮回,而是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再到新的起点,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又有长长久久,不止美好的事物,更有微小的一个习惯。从开始的任务式到现在的习惯式,其中真的坚持了好久。考试的压力,临床学习的压力,以及些许不经意出现的不如意,都让人觉得有点措手不及。可谁的人生又能一帆风顺。林老师说“做人要有内求”。以前真的不怎么对自己有求,一直都是按部就班的活着。或许就该有目标,有动力,有给自己注入新知的努力。庆幸有这么多同仁一起走过,一起珍惜。

我的中医人生(100

陈小芳   20170519

近日接诊了几个胸水的患者,有单侧的,有双侧的,有青中年的,也有老年的。胸水中医里面属于“痰饮”范畴,而痰饮又可分为“悬饮、支饮、溢饮”,仲景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这是悬饮,患者咳嗽、气喘,难以平卧,神疲乏力,考虑肺脾肾同病,阳虚水泛型多见,投真武汤合五苓散加益气之黄芪、党参,及利水之薏苡仁、车前子,健脾胃之大枣、生姜等,利水益气健脾,温补肾阳,患者咳嗽、气喘症状较前好转。为何该季多发悬饮?目前自己还不甚理解。

我的中医人生(101

陈小芳   20170520

以前听过个故事:李白幼时不思进取,到处贪玩,途经一家绣坊,见到一个老奶奶拿着石头粗的铁具在磨着,老奶奶说要把它磨成绣花针,老者尚有锲而不舍的努力,他凭什么浪费大好光阴!从此他勤学苦读终成一代诗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就是这里出来的。今晚林老师分享了“坚持的力量”,从梦想、聚焦、行动入手,给我们年轻一代中医师点了明灯。很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同道其实诊疗水平并不高,或者还有些许大大小小的错误,这也是很多五年出来的“学院派”比不上师承三年的“野路子”看病效果还来得好些。我们没有基础,毕业了或许才是刚刚起步,“从无字句处读书”刚刚开始。以三年为期,不求三年火,熬成一碗效强力专的“独参汤”,只盼走回中医的大道,把《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学懂,有机会拜读任之堂、娄绍昆、孙曼之等大家的著作。掌握针灸、刺络放血等中医技能。并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做合格的临床中医师。细化来看,每天养成阅读、背诵、记录的好习惯,一天10个字的感悟也是进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我的中医人生(102

陈小芳   20170521

轮转时带教老师善治小儿疾病,儿科又称“哑科”,属比较难一门学科。见其诊病时注重鼻窍的望诊,看鼻涕的清浊、黄白、稀稠等来判断寒热、虚实、疾病程度。清涕、白涕、稀涕常为表证初起,或疾病后期正虚邪恋;黄涕、浊涕、稠涕常为风温为病或风寒欲传里化热、肺热雍盛等。中医基础理论中,鼻为肺之窍,是因为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鼻为呼吸道之最上端,通过肺系(喉咙、气管等)与肺相联,具有主通气和主嗅觉的功能。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作用。肺气宣畅,则鼻窍通利,呼吸平稳,嗅觉灵敏;肺失宣发,则鼻塞不通,呼吸不利,嗅觉亦差。故曰:“鼻者,肺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灵枢·脉度》)。临床上常把鼻的异常变化作为诊断肺病的依据之一,而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失常等病证,又多用辛散宣肺之法。

我的中医人生(103

陈小芳   20170522

朋友一侄子,10岁左右,因食用大量虾米后次日胁肋部出现斑片状突起样丘疹,略红,痒甚,不痛,不热,无发热、腹泻、呕吐等,怀疑是海鲜过敏。自用淘米水和甘蓝水擦洗后丘疹大致消退,后因服用牛奶而复发。此先天禀赋不足,易受外邪,发为肌肤则为痒,常去除过敏源即症状缓解,难忍受者常用清热利湿之大青叶、甘蓝、板蓝根等熬汤外洗。也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慢慢耐受过敏物质的。“正不虚不受邪”。

我的中医人生(104

陈小芳   20170523

今日见一17岁女性先天性心脏病女性患者,反复活动后气喘、胸闷半年,脸色青,嘴唇因上口红未能辨别唇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其为求手术治疗故来诊。当属“胸痹”范畴,有寒凝心脉型胸痹,证见心痛如绞、遇冷则疼痛加重,甚则伴有手足不温,冷汗出,心悸气短,心痛彻背,苔白脉紧,治宜通阳散寒,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痰浊闭阻型胸痹,证见心痛胸闷,咳痰粘稠,纳少倦怠,苔白腻脉滑,治宜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味;瘀血痹阻型胸痹,证见心痛如刺,痛有定处、舌暗红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心气不足型胸痹,心痛伴胸闷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缓,治宜养心益气通脉,方用保元汤加味;心阴不足型胸痹,证见心痛,头晕,心烦失眠,口干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养心,方用天王补心丹;心阳亏虚型胸痹,证见心痛心悸,遇冷病甚,神疲气短,四肢不温,舌淡胖 ,脉沉迟 ,治宜补气温阳 ,方用人参汤加味。该患者为少年患者,先天不足,考虑心气不足兼寒凝心脉为病,若术后需中药调理,考虑予保元汤兼理气止痛之香附、延胡索等。

我的中医人生(105

陈小芳   20170524

刘某,女性,53岁,头部麻木复诊,头晕,右侧头部麻木,时有胸闷,无口干、口苦、心烦喜呕,寐差,纳尚可,二便调。舌淡暗,苔白腻,左脉沉细。林师予苓桂术甘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川芎、鸡血藤。

问:该病人为何会出现头部麻木?

林师答:这个病人从湿治,从瘀治,从虚治,患者久病,素体气血亏虚,运化无力,内生痰湿,气化无力,久而为瘀。其实肢体麻木多属“不荣而麻”,也有“因寒而麻”,更有“痰湿生麻”。因经络失以温煦濡养故见麻木。有寒气郁阻的,有气血亏虚的,更有痰浊内生困扰清阳的,有时候热阻于里,阳不达表也可见麻木。

我的中医人生(106

陈小芳   20170525

韦某,女性,47岁。失眠1年余来诊。难入睡,睡而易惊醒。情绪低落,邻里关系不和睦。头晕,胸闷,心烦,咽有异物感。无口干、口苦、恶心欲呕、腹痛、腹泻、鼻塞流涕等。纳差,二便尚可,舌淡红苔黄腻,脉弦细。林师诊为:不寐-肝气郁滞,虚热内扰。予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柴胡20g   黄芩15g   法夏12g

党参15g   生姜10g   大枣10g

甘草6g    厚朴15g   苏梗10g

茯苓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酸枣仁20g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载述咽中如有炙脔”,当属此病。患者情志不畅,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属痰与气结所致“梅核气”,予半夏厚朴汤行气开郁,降逆化痰。又病久有热象,故予小柴胡汤清里虚热处理。今日其复诊诉失眠、焦虑较前明显好转,甚是欣喜。治失眠焦虑以前常见柴胡法和温胆汤,现重视开中焦,用柴胡法合半夏厚朴汤效果亦佳。

我的中医人生(107

陈小芳   20170526

邓某,女性,31岁。失眠2个月来诊。难入睡,精神焦虑,情绪低落。心烦,口干,偶有口苦,欲饮温水。两颞侧头胀痛,头晕,无胸闷痛、气上冲心、发热、流涕、视物旋转、腹冷便溏等。胃纳差,二便调。有流产病史。PE:脸色偏黄,两手掌暗黄无血色。舌痩色淡红,苔薄白,舌尖稍有点刺。脉细涩。林师诊为:不寐-心脾两虚。予小建中汤合四物汤加减。

桂枝10g   白芍15g   赤芍15g

生姜10g   大枣10g   饴糖30g

川芎6g    熟地60g   当归15g

五指毛桃30g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治虚劳腹痛者常用。今患者为育龄女性,有流产病史,脸色暗黄,考虑气血不足之体质,予小建中汤联合四物汤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补益气血。气血生则营血生,营卫调和则可入睡。

我的中医人生(108

陈小芳   20170527

学习《伤寒论》34条,该条属太阳病误下后出现的协热利,属太阳阳明合病,误下后肠胃空虚被热邪所乘,故有下利。但仍有促脉(本人理解为类似浮数脉或浮细脉),知有表未解,邪气外甚而至汗出,该汗出非营卫不和,乃热蒸津液所致。咳喘也并非肺气上逆,而是里热气逆所致。与葛根芩连汤,其中葛根有清里、解表、生津、“起阴气”作用,可谓开太阳阳明之用。黄芩、黄连除热止泻。

我的中医人生(109

陈小芳   20170528

《伤寒论》35条是麻黄汤的条文,讲了太阳伤寒的脉证并治。《内经》: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者,无汗而恶风,以荣强卫若,故气逆而喘。太阳枢机不利,表寒郁闭,予麻黄汤峻汗解表。但不应只局限于解表用,现在临床上用其发散风寒解表的用法倒不多,抓住“寒凝气郁,枢机不利”。凡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等属表寒郁闭的痛症都可参考麻黄法。此外,比较多见的水肿、气喘属太阳寒证的,可考虑“提壶揭盖”的法子,与麻黄汤开肺气为用。

我的中医人生(110

陈小芳   20170529

《伤寒论》36条,该条文出现了一个“喘而胸满”,此属阳气为寒邪所遏制,不得宣发,壅滞于胸中,胸满非里实,故不可下。虽有阳明经证的表现,但合并有太阳表证,宜先解表再攻里。治病常有先后次第的问题,如《伤寒论》第29条,厥阴、少阴、阳明的合病,先予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再与芍药甘草汤缓其急,若有阳明腑证者,予调胃承气汤醒其神。“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我的中医人生(111

陈小芳   20170530

刘某,53岁,“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气喘明显,痰多,咯血,腹胀,有“喘脱”症候。既往史无特殊。舌暗舌边黑紫,苔白腻,脉弦细。主管医生予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红参、五指毛桃。不大理解为何喘证的病人会腹胀,既往无肝硬化等病史。请教同仁后,其解释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郁于胸中,气机不利,故见腹满。其人素体有瘀、有虚、有湿,故与苏子降气汤宣降肺气,三子养亲汤温肺化痰,益以五指毛桃补气之不足,红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而为何不用黄芪用五指毛桃?《中华药典》记载:五指毛桃味辛甘、性平、微温,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此处用其补气兼化湿之用。

我的中医人生(112

陈小芳   20170531

返程途中遇见一师范专业的学生,其讲述了家里一家四口都是教师的故事。退休的爷爷回山村里本想安度晚年,后来村里人麻烦他再开个小学班教教村里的留守儿童。于是办起了只有十几个学生的一到四年级的小学,就是间简陋的房子,几张简单的桌椅,爷爷在小学在,爷爷后来走了,小学也没了。她只有20岁,想跟爷爷一样,回到山里,教村里的孩子们知识。我听了很是感动,无法想象交通不便的山村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无法想象环境差、待遇差的山村里流过多少年轻的岁月。或许真的讲起来是件小事,听起来也是件小事,但是做起来真的很不容易。或许能甘于平凡并不计回报才能有这份坚守。以前刚上大学时就听过“做中医,是要守得住平凡,耐得住寂寞的”,有了这么多正能量,相信我们以后能走的更好。

陈小芳记录:我的中医人生(3月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