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爱海淀,我爱苏家坨!

 三合堂小伙计 2017-06-15

那山:秀丽凤凰岭


“远郊的景,近郊的路,北京的自然氧气库!”是对凤凰岭自然风景区的总体描述。



这里野趣天成: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层峦叠翠、密林曲径、奇花异草遍及山野,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上风上水的地理优势,使之有“京城绿肺”之称。


区内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净化空气纯度为市区的5倍,含负氧离子为市区的150倍。夏季平均气温比市区低3-4度,空气相对湿度为65%。



凤凰岭还享有“京西小黄山”之美誉:奇峰千姿百态、争奇斗异。神女峰荡气回肠,雄师峰龙盘虎踞。


这里怪石林立,有的如玉兔凌空、有的似石猴戏天、有的像仙人足迹、还有的仿佛是情侣私语,行神兼备。


古松古柏古银杏,古木参天;桃林杏林苹果林,林园世界。既可观赏,又可采摘。三季有花,四季有景,是春游踏青、夏令避暑、秋季采摘、冬观雪景的胜地。





在这里,山与水完美结合。


以“古、奇、怪、幽”为特征,沿途可领略奇峰怪石,探究幽洞密穴,欣赏流泉飞瀑,考察古刹宝塔等。主要景点有李儿港海崖地貌、搁衣庵、上方寺及其玲珑塔、飞来石塔、摩崖石塔等古寺名塔;神泉、怡景潭、滴水岩、鲸鱼背、金龙潭等流泉飞瀑;观音洞、修仙洞、藏珍洞、古猿洞等幽洞秘穴。



还有一个“很厉害”的事实是,京城的“八大水院”中,有四个都在苏家坨。


那水:历久弥新的八大水院   


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又是辽、金、元、明、清各个封建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西山,山峦叠翠、林海苍茫、泉溪奔涌、风景秀丽,众多帝王和皇亲国戚、文武宦官,都看中了北京西北郊这块n能享受山水之乐的宝地,争先恐后地兴建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和私人别墅。

 

最先在这里建皇家园林和行宫的是金朝帝王,其中有个爱游猎的皇帝金章宗,他仅在北京西山一带就建立了著名的“八大水院”。



金章宗从全国各地征召造园大师和工匠,其造园手法既具有南方的高超造诣,又与北方山水的自然美相融合,使我国的造园艺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比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金章宗在西山一带,选择山势高耸,林木苍翠,有流泉飞瀑,又地僻人稀的山林间修建了八大水院,作为他游西山时驻跸的行宫。

 

这八大水院至今还都存在,海淀区内就有六处,其中四处都在苏家坨镇。


香水院


即妙高峰法云寺,俗称七王坟。


七王坟和九王坟相距不远,一个在半山腰,一个在山脚下。据了解,醇亲王坟(俗称七王坟)和孚郡王坟(俗称九王坟)是目前除十三陵外,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清代陵墓。



七王坟自1868年开始修建,1890年醇亲王病逝后葬于此。墓主醇亲王名奕譞,为清道光皇帝第七子,是光绪皇帝生父、慈禧太后的妹夫,地位十分特殊,曾任满洲都统、御前大臣等要职。


七王坟墓地由慈禧和光绪赐银5万两买山建造,1937年,该墓被盗,但整体格局至今保存完整。去年文物部门投资30余万元进行修缮,目前损毁严重的过山门、碑亭、石拱桥等都已经消除了安全隐患。



香水院何以名香?有碑记:二泉皆从石罅中岀汇为洪流,如溅珠渐似悬帛,尝之若帝台之浆,嗅之作旃檀之气,故以香水为名。


清宝鋆题诗:“奇绝双流香在水,琴音峡雪胜幽潺。”还有一说是因满山的杏花芬芳,“香水从何来,杏花了不见”。

 

清初朱彝尊咏香水院:“壤磴接云根,流泉来树底,宛转入僧厨,淙淙鸣不已”。


香水院左右有涧,泉跳珠溅,过石梁屡级而上,西泉岀石罅间,经茶堂两庑绕中溜而下; 东泉岀后山,经蔬圃绕香积厨而下。双泉汇于寺门内方池之中,四周砌有假山石和一座方池。



今天的七王坟古建筑保存完整,古松成林、环境清幽,春天满山的杏花、桃花等香弥其中,“峰黛皆过画,花幽莫辨名”,是京西名杏的盛产基地,亦是京西极富山林景观的游览胜地之一。

金水院


即金仙庵,又名金山寺。位于今海淀区北安河乡阳台山。由于没有具体地记载,且年代久远,金山古刹的始建年代不详。



金山寺素以“三绝”闻名,第一绝为公孙林,公孙树既银杏,俗称白果,是我国著名的植物活化石。第二绝为金山泉,因寺后山峰名金山而得名,金山泉是北京西山名泉之一,泉水清凉绵甜,沁心脾。第三绝为玉清殿的关帝爷,关公塑像体形敦实,目光严峻,双手抱笏,仪态矜持,龛上回龙凤舞,可惜现已荡然无存。



史书载“金山翠碧幽谷,金水泉洌,至今不衰”。金山泉的水量很大,每日来此打水的游人很多。这里的泉水水质非常好,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不含水碱,当地人烧水的水壶用了几年一点水垢都没有。泉水的流量据说每天有三十吨左右,每天都有许多人来为里背水,很多是乘公共汽车从丰台区、朝阳区甚至通州区来的。 

清水院


即大觉寺,位于海淀区西北阳台山麓。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年),因寺内有清泉流入,故又名清水院。大觉寺在金代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年)重修后改称大觉寺。


寺院坐西朝东,体现了契丹人尊日东向的习俗,是北京地区辽金时期寺庙面东的典形代表。





圣水院


即黄晋寺,又名黄普院,位于今海淀区聂各庄乡车耳营村西北五里,凤凰岭风景区南侧,从龙泉寺向南,穿过杏园折西,过塔坡沟南山梁凹口处便是。院内有明遗存的明照洞、瑞云庵遗址一座。



该寺最早由金章宗完颜景创建,名曰:黄普院。明正统二年(1437年)赐额妙觉禅寺;弘治十四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俗称“皇姑院”。


明宣德九年(1434年)秋,尚膳监太监尹奉因公出差至昌平,闻州西南有古道场所,去后赞之曰:“真胜境也”。他从皇宫退役后落发为僧,偕同尚衣监太监崔安等辈,善舍金帛,原想在明照禅院洞前大兴土木,“因为山水暴涨,坍塌旧基,遂易向南约百十步许……”,另辟场地重建寺庙。从宣德九秋开工至正统三年春告成,这就是妙觉禅寺的来历。



瑞云庵坐北朝南,背依高山,傍临深谷。山门用大块花岗石砌筑,山门的匾额书“明照洞瑞云庵”。


山门右侧兀出一块天然巨石,名曰金刚石。石高约 15米,向旁倾斜,悬出深谷之上,壁陡峭不可攀。石上建有一座高约2米的六角七层密檐式砖塔,金刚石塔堪称此处奇观。庵后有明照洞,是借助天然石洞开凿而成。



瑞云庵的遗址以南,两侧深涧之间,此处地势极为开阔,空地上长有一株高大的古银杏树。奇怪的是,它的根上又复生出了一棵新树。空地上尚有残碑断碣隐没于荒草之间,这里就是妙觉寺的遗址。残破的寺院山门、天王殿、方丈院等都还存在。由此向西,经过一条深涧,有几处被当地老乡俗称为“石门”的遗迹,其实是辽代太监墓,现尚有墓塔一座。





那人:深厚的人文积淀


除了风景之美,苏家坨的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彩。佛、道、儒等宗教文化以及古东方养生文化的遗址、遗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厚,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这里存有完整的东方养生文化修炼群。以佛道合一的京西名刹龙泉寺为起点,沿山而行,可观古代养生修炼场,如仙人洞、三佛洞、玄远洞、修仙椅等,四者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古代养生修炼群,凿刻于辽金时期,不同的洞穴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所刻人物姿态造型各不相同。




黄普院、关帝庙及吕祖洞等组成宗教文化积淀丰厚的'三角带',是佛、道、儒三教文化荟粹之地。这个三角带以它悠久的历史和旖旎的风光,成为一个优美迷人的胜境。它同时又是一个谜一般的地方:北魏石佛之谜,金刚石塔之谜,黄普院底层洞穴之谜……


此外,苏家坨还留有独特的文化遗产:苏三四太平鼓和苏一二单锤大鼓会。






据传,太平鼓在苏三四村已有四五百多年的历史,但渐渐地,太平鼓的活动阵地却逐渐缩小,过去那种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争相击打太平鼓的场面已不复重现。为挽救这一民间艺术,苏三四村村委召集村里一些年青人主动向老艺人取经,通过84岁高龄的、颇有造诣的太平鼓老艺人任又清的口传身教,击打太平鼓的人日益增多,现已有新老爱好者30多人,形成了一支具有民间地域文化特色的队伍。



太平鼓是一种有柄的单面鼓。鼓呈圆型,用扁状铁条为圈,蒙以厚的白纸,柄下端铁圈上着麻花条状小铁环十三枚,握手约半尺,缠有皮条,有的在鼓面上画有花草、人物等彩绘,还有的在鼓框衬以绒球或花穗。表演时左手持鼓,右手握着用竹子做的上面缀有红绒穗的鼓鞭,边舞边击,鼓和小铁环发出有节奏的响声。


这种歌舞说唱兼备的民间艺术,是当地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中国民间艺术的“绝活”。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在京北大地活跃着十八档会。包括高跷会、狮子会、棍会、开路会、小车会等等。苏一二单锤大鼓是会档之首。


苏家坨苏一二单锤大鼓,世代传承已经300年以上。清朝时期,老一辈艺人身跨大鼓,率二十几个打小领队伍到黑龙潭龙王庙求雨多次,祈求老天爷显灵。


他们将八面大鼓打遍方圆百里,“大鼓惊天地,鑔子响连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到妙峰山香季(阴历四月初一到十五)和其他庙会,苏一二大鼓会都要打开山大鼓,正所谓,鼓声响起春回大地,普天同拜带福回家,斋饭吃过八十里,会旗打到十八村,所到之处喜庆连天。







外有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内有神秘厚重的历史积淀,这样“内外兼修”的苏家坨,一定还有更多隐藏的美好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传播,去铭记。


有一个地方,

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山水之间,历史的厚重感

现世的幸福感合二为一。


有一个地方,

用甘甜的泉水滋养着

一代又一代京城儿女,

用陪伴与仁厚

书写温暖,铸就传奇。


有一个地方,

见证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蕴育无限希望。


这,就是苏家坨!

▍信息来源:海淀·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