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围了北京后,找人跟崇祯皇帝和谈,崇祯的答案让人想不通

 夜读史书 2019-11-21

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闯王”李自成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兵临北京城下。历经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但此时却发生了一件让后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李自成并没有立即下令军队发起总攻,却派投降起义军的太监杜勋进宫与崇祯皇帝谈判。按说城下之盟,条件势必非常苛刻。可李自成所提出的条件,却优厚到让人几乎无法拒绝。李自成提出的条件是:1、让明朝割让西北一带,并封李自成为西北王;2、明朝“犒赏”起义军白银三百万两;3、受封后,起义军可帮助朝廷镇压国内其他反叛势力,并协助官军一起对抗北方的清军;4、受封后,李自成及其部属名义上归属大明王朝,但可以不奉召入觐。

上述几个条件,说白了其实也就相当于古代一诸侯所享受的待遇。很多人想不通李自成明明有实力能拿下北京城,可为什么要这么做,甚至有人怀疑这份城下之盟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但如果我们换位到李自成的角度,这份条件极为宽松的城下之盟就可以想的通了。

当时明朝所面对的形势是北面有清军,西北和西南分别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可谓是内外交困。李自成当时兵临城下,拿下北京已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可是拿下之后呢?明朝虽然已经风雨飘摇,可是其最精锐的部队还驻守北方,而在南方更是还有百万明军。关外的清军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而西南一带的张献忠势力也不是省油的灯。起义军占领北京后,势必成为众矢之的,而遭受各方的打击。李自成的这些顾虑,在之后他占领北京后,很快便一一实现了。

因此,李自成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提出这份条件极为宽松的和约是有战略眼光的。而并非后世许多人评价的那样,说他目光短浅,脱离不了农民的局限性。

不过,比李自成主动提出和约更让人费解的是,崇祯皇帝竟然拒绝了李自成的要求。这在后面看来,简直是疯狂作死的节奏。崇祯皇帝为什么要“宁死不屈”呢?

其实崇祯当时之所以拒绝了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崇祯对当时的北京城防形势产生了误判,以为北京城墙固若金汤,起义军一时半会儿打不进来。而此时,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已经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回京勤王了。其他各地的兵马也在陆续赶赴京师。只要援军一到,明军就能直接在北京城下解决掉李自成起义军这个心腹大患。但崇祯万万没想到的是,北京城只守了一天就被攻破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身边大臣的不作为。崇祯是个死要面子的皇帝,面对起义军的咄咄逼人,崇祯自己当然拉不下脸来接受这份城下之盟。而此时只要身边有个大臣出来顺水推舟推一把,和谈这件事或许就真说成了。但崇祯和身边大臣离心离德已经到了互相仇视的地步,谁也不愿站出来背负这个“卖国贼”的骂名。结果挽救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次机会,就这样被葬送掉了。

1644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起义军攻破北京城。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也在此刻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