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成药治疗大全【2】

 北方来的老男孩 2017-06-15

北京德晟堂国际中医科学研究院推荐


郭金晟

国家一级营养师

中医理疗师

中医世家

中医特色诊疗师

排毒养生指导师

中西医结合医师



祛湿功效的中成药


木香顺气丸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香连丸


功能主治:清热化湿,行气止痛。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平胃散


功能主治: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用于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用法用量:每服4~6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清热祛湿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益气生津。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除了中成药,也可以选用一些祛湿茶。



风热感冒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等为特征,以冬、春季节为多见。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种类型。

本文介绍风热感冒的症状及常见中成药治疗。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辨别要点

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热有关,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包括银翘解毒片(颗粒、胶囊、软胶囊、丸)、芎菊上清丸(颗粒、片)、牛黄清感胶囊、小儿宝泰康颗粒、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

银翘解毒片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方解:方中重用金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又具有芳香辟秽之效,在透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助君药发散表邪,透热外出,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与大队辛凉药配伍,可增辛散透表之力,为臣药。竹叶清上焦热,桔梗宣肺止咳,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和桔梗清利咽喉,为佐使药。诸药并用,共奏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芎菊上清丸

功效:清热解表,散风止痛。

适应症: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药物组成: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炒)、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

方解:方中川芎、菊花专清头风,为主药。配以防风,荆芥、薄荷加强祛风功效;黄柏、黄芩、大黄、栀子清上焦积火,引热下行从二便而去;滑石助栀子清利湿热,共为辅药。再配以桔梗清宣肺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散风清热功效。


牛黄清感胶囊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药物组成:黄芩、金银花、连翘、人工牛黄、珍珠母。


小儿宝泰康颗粒

功效: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适应症:小儿风热外感,证见:发热、流涕、咳嗽。

药物组成:连翘、地黄、滇柴胡、玄参、桑叶、浙贝母、蒲公英、南板蓝根、滇紫草、桔梗、莱菔子、甘草。

方解:方中连翘清热解毒,长于散上焦风热为君药。臣以柴胡、桑叶辛凉解表,疏风清热,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生地、玄参、紫草清热凉血,以防小儿病传变快,热入血分,贝母、桔梗合用以化痰利咽止咳,莱菔子既能消食导滞,又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以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解表清热,止咳化痰之效。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适应症: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方解:方中柴胡疏散退热;黄芩清热袪火,袪上焦热毒;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葛根发汗解表,助柴胡解肌退热;水牛角苦咸性寒,清热凉血解毒,寒而不遏,且能散瘀;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清宣透邪,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大黄清热解毒,泻下攻积,釜底抽薪。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之功。

        补肾固齿中成药


中国医学文化中有“补肾固齿”的说法,其实牙齿的健康和我们的肾脏健康有着莫大的关系,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牙齿出现问题时总是伴随着一些肾虚的症状,例如手脚发凉,眩晕,下背部痛,性冷淡等等。古典医术中就有关于治理肾脏的药学记载,那么补肾固齿吃什么中成药呢?

1.补肾固齿丸

补肾固齿丸是人们经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来,专门用于治疗肾功能低下和肾虚血热型牙齿问题的中成药。补肾固齿具有丸补肾固齿,活血解毒的功效,当我们出现肾脏引起的口腔疾病时可以使用,例如牙周炎,牙齿酸软,牙质疏松,牙龈出血等。

2.补肾固齿丸的成分

补肾固齿丸由十八味针对肾脏和牙齿问题的中药制成,其中有熟地黄、牡丹皮、骨碎补(盐水炙)、五味子(酒炙)、鸡血藤、郁金(醋炙)、牛膝、肉桂、茯苓、枸杞子等。其中熟地黄滋肾水,补真阴,填骨髓,生精血;鸡血藤既能活血,又能养血,并具舒筋活络之功;紫河车本人之血气所生,故能大补气血;肉桂入肝、肾血分(平肝、补肾),补命门相火之不足;配合其他的各味药,达到补肾固齿,活血解毒之功。

3.补肾固齿丸怎么吃

补肾固齿丸一日吃两次,每次4克。注意吃补肾固齿的同时,不能抽烟、喝酒及吃辛辣、油腻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不能随便乱吃,要在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年老体弱者也是。吃补肾固齿丸时最好配合口腔科治疗,效果更明显。

阴囊湿疹吃什么中成药

4

  • 概述

  • 湿疹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治疗需要一些专用和有针对个人体质的药。不任年龄,在任何部位,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作的疾病,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治疗阴囊湿疹中成药,一起来看看吧。

阴囊湿疹吃什么中成药

方法一:冰硼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冰硼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法二:双料喉风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方法三:藿香正气水:清洗患处后,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抹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止痒的功效。

慢性胃炎巧选中成药


导读:饮食停滞证可见胃痛腹胀嗳腐吞酸或吐食恶食食后甚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

[慢性胃炎巧选中成药]

◆脾胃虚弱证:可见胃脘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宜选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等。

脾胃虚寒证:可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肢冷便溏,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细或迟。宜选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温胃舒冲剂(胶囊、口服液)等。

◆饮食停滞证:可见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食、恶食,食后甚,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舌苔厚或黄腻,脉滑或实。宜选山楂丸、保和丸(口服液)、枳实导滞丸、沉香化滞丸、健胃消食片等。

◆胃阴不足证:可见胃痛隐隐,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净无苔,脉细数。宜选胃安胶囊、玉竹冲剂等。

◆肝气犯胃证:可见胸脘胀闷,攻撑作痛,胃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且诸证与情绪因素相关,或有咽部异物感。舌苔薄白,脉弦。宜选逍遥丸、舒肝健胃丸、胃苏冲剂、气滞胃痛冲剂(片)、三九胃泰等。

◆肝胃郁热证:可见胃脘灼痛,痛势较急,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丹栀逍遥丸、清胃黄连丸、胃炎康胶囊、加味左金丸等。

◆湿困脾胃证:可见胃脘痞满不舒,食少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重身困,怠惰嗜卧,多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弦滑。宜选香砂平胃颗粒(丸)、藿香正气丸(水、胶囊)、参苓白术散等。

◆湿热互结证:可见胃脘灼热胀痛,痞闷,口苦尿黄,舌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宜选甘露消毒丹、胃痛宁片等。

◆瘀血内阻证:可见胃脘刺痛或割痛,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舌暗或有瘀斑点,脉涩。可选、沉香舒气丸、止痛片等。

中医治疗胃酸的方法


胃酸过多从中医来讲,大体分为脾胃阳虚,肝胆湿热,水湿停滞,瘀血阻滞。个人体质,病的新久,既往用药,都对治疗的选择有太多的影响,建议看看医生。辩证论治的好,隔山打牛只是传说。“胃酸过多引起的上腹部烧灼感”,可归属于“嘈杂”范畴。

中医认为烧心多由胃阴不足,肝胃郁热所致,热病伤津,暴吐大泻,情志郁结,嗜食,辛辣厚味均易发生烧心症状。那么,中医治疗胃酸的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临床上一般可把烧心的病因分为热,气,虚三种。

热有郁热,湿热之分。

气有气滞、气逆之别。

虚有胃阴虚、脾气虚之异,临床上常分7型辨治。

肝胃不和

症见烧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发作,胃脘胀闷,连及两胁,善太息,嗳气频频,大便不畅。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苏梗、陈皮、枳壳、旋覆花、郁金、海螵蛸延胡索、绿萼梅。

中成药有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


肝胃郁热

症见烧心、反酸不止,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痛如烧灼,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嘈杂不适,大便不爽或便秘。

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宜清肝泄热,和胃降逆。

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牡丹皮、青皮、陈皮、栀子、白芍、半夏、茯苓、浙贝母、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连翘。

中成药有加味左金丸。

气血瘀阻

胸骨后或胃脘部刺痛,偶有烧心反酸,脘腹胀满,或有吐血黑便,嗳气不舒,形体瘦弱,吞咽不利。

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治宜理气活血,和胃降逆。

方选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味:丹参、檀香、砂仁(后下)、蒲黄(包煎)、五灵脂(包煎)、川楝子、延胡索、郁金、当归、茯苓、陈皮、半夏、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有血府逐瘀颗粒、元胡止痛片


寒热错杂

症见胃脘痞塞、疼痛,烧心反酸,嗳气频频,呕吐泄泻。

有时既见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吃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冷饮或胃部受寒后出现胃部不适、痛、胀等脾寒症状。

舌苔白黄相间而腻,脉濡数或沉缓或沉弦。治宜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

中成药有半夏泻心片(丸)。

痰气郁阻

症见咽喉不适,如有物梗阻,吞之不下,甚则咽痛,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时有烧心反酸,嘈杂不适,或咽痒咳嗽,或痰鸣气喘,或声音嘶哑,纳差,大便不爽。

舌淡,苔白或白腻,脉弦滑。治宜开郁化痰,和胃降逆。

方选半夏厚朴汤加减:姜半夏、厚朴、苏梗、陈皮、茯苓、白芍、香附、枳壳、煅瓦楞子(先煎)、郁金。

中成药有沉香顺气丸、木香顺气丸

中虚气逆

症见反酸,泛吐清水,胃脘冷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补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后下)、旋复花(包煎)、桂枝、炙甘草。

中成药有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片。

胃阴亏虚

症见嘈杂烧心,胸骨后或胃脘部隐痛,口干咽燥,渴不欲饮,五心烦热,乏力,或体瘦,大便干。

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或数。治宜养阴益胃,和中降逆。

方选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沙参、生地黄、麦冬、玉竹、白芍、延胡索、茯苓、陈皮、半夏、煅瓦楞子(先煎)、香橼、甘草。

中成药有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胶囊。

胃酸吃什么中药

一、胃酸过多治疗方法

l、吴萸3克、黄连3克、牡蛎9克、滑石9克、石决明9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分服。

此方颇具疏肝和胃,温中化湿,散结止痛的良效。

2、党参、云苓各9克、陈皮、制半夏各6克,白术、砂仁各6克,蔻仁、香附、白芍各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日煎两次,早晚分服,可常服用,自有神效。

3、神曲、厚扑各6克,陈皮5克,黄连2克,枳实3克,豆蔻3克,云苓9克,鸡内金6克,薯蓣12克,龙胆草1.5克,甘草3克。

一日一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具有抑制泛酸嘈杂,温脾益胃之效。

4、取紫花苦菜15g洗一遍(一遍即可),放入锅(一般锅即可),加水约1000毫升。

煮开后多煮5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剩余汤入暖瓶或容器置入冰箱保存。

5、严重的胃酸过多症,可用生姜和普洱茶一起煮,喝汤。


二、治疗胃酸过多、胃寒胃痛的小偏方

用料:红皮鸡蛋1个、白酒(60度)适量、痢特灵24片。

用法: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白酒并将其点燃,使鸡蛋烧熟或半熟。

再将鸡蛋皮焙糊研成细末(不能用铁器)。

中药、中成药用来胃酸过多的后期调理,采用传统中药黑矾、黑枣、核桃仁、栀子、当归、砂仁、厚朴、三棱、穿山甲等在医生的药方下配合治疗,可以彻底根治不复发。

由于脾胃功能较弱或饮食不当,往往会在饭后出现反酸反胃现象。可吃生花生仁数粒,过3—5分钟后,反酸反胃的症状即会缓解。

红枣8—10粒,烧至半焦状,加人生姜末50克,共置罐中。加清水400毫升煎煮,每天早、晚各服1剂,连用3天即见效。一般5-7天为1疗程。

胃酸过多,可能与慢性胃炎有关,治此病药方:佛手、海螵蛸、煅牡蛎、白芨粉、贝母各100克,煅瓦楞,田七粉、甘草各50克。

将上药研末过80-100目筛,取大腹皮适量煎汁过滤共制水泛丸,日服3次,每次6-9克。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中成药


1、乌贝散

乌贼骨、大贝等各等分,研末,每服6g。

主治:由胃酸过多引起之胃脘嘈杂,火灼烧心症。

2、复方猴头颗粒

主治:胃炎胃溃疡由于胃酸多,引起胃脘嘈杂似饥,胃中火灼样感,或胃脘疼痛者。

3、三七连蜜糊

三七,川连各30g,大贝50g,蜜100ml。

主治:食管炎脘中火热灼痛感。

4、白药糊

云南白药2g,蒲公英6g,纯藕粉50g,白糖少许。四味用温开水调成糊状,躺在床上分俯、仰、左、右侧身4次服用。慢慢咽下,每天早晚各1次,2周为一疗程。

主治:外伤性食管炎。症见胸骨后灼痛,咽下疼痛等症。

单验方

1、山栀10g,煎水代茶服。

主治:胃中火热灼痛,心中懊恼等症。

2、木蝴蝶10g,金银花15g,甘草5g,煎水代茶,呷下。

主治:食管炎心胸间火热灼痛,或由于鱼刺等外伤引起之食管部位火热灼痛。

3、蒲公英30g,煎水代茶。

治食管及胃脘部位火灼样感。


秋季养肺润肺:10种中成药和7种饮片


今天,为大家介绍养肺润肺的中成药及中药饮片

类型

肺阴虚

病因:多因津液耗损,肺失润养。

证型:形瘦孱羸;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或咳而痰中带血丝;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少寐失眠;口干咽燥,喉痒音哑,舌红少苔等。

肺气虚

病因:多为久病亏耗,病后元气未复;或因久咳伤气,乃至肺气亏虚

证型:咳而气短,咳喘无力,久咳不愈,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音低怯;面色发白,畏风形寒,易患感冒;或有自汗,舌淡苔薄白等。多见于肺结核病、肺气肿、肺芥蒂、肺痿、肺不张以及肺癌晚期之人。

治疗原则

肺气虚者:宜补益肺气

肺阴虚者:宜滋阴润肺。

肺虚日久,常可累及脾与肾,故应共同脾益气和补肾纳气。

中成药

滋阴润肺类

健脾润肺丸: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健脾开胃。用于痨瘵,肺阴亏耗,潮热盗汗,咳嗽咯血,食欲减退,气短无力,肌肉瘦削等肺痨诸症。并可辅助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功损害。

秋梨润肺膏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质粘,口燥咽干。

润肺止嗽丸:润肺定喘,止嗽化痰。本品用于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久嗽声哑。

清燥润肺合剂:清燥润肺。用于燥气伤肺,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

蜜炼川贝枇杷膏: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百合固金丸: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咽干喉痛。

补益肺气

虫草清肺胶囊:润肺补气,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气阴两虚,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气喘胸闷;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补肺丸: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咳,咳声低弱,干咳痰粘,咽干舌燥。

参鹿健肺胶囊:补气养血,健脾益肺,固肾强身,安神健脑。用于肺、脾、肾不足所致食少纳呆,气短喘促,神疲倦怠,头晕耳鸣

人参保肺丸:益气补肺,止嗽定喘。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引起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等症。

饮片

肺阴虚

百合:具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玉竹:具有滋阴润燥、除烦止咳之功效。用于热病伤阴、肺胃燥热、咳嗽少痰、心烦口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尿频、筋脉失养挛痛、素体阴虚、风湿自汗、劳疟寒热等症。

麦冬:有滋阴之功,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既善于清养肺胃之阴,又可清心经之热,是一味滋清兼备的补益良药。

(麦冬+人参+五味子:增强滋阴润燥的功效,用以治疗因肺阴不足引起的喉痒、咳嗽无痰、口渴咽干以及肠燥便秘等症。)

沙参: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

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肺气虚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冬虫夏草冬虫夏草适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咳嗽气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劳咳痰血等病症。


月经不调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女性月经不调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妇科疾病,对于人们的健康也会带来很严重的伤害。西医对于月经不调的治疗主要包括止血、调节周期、促排卵,主要是依靠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的单一运用或是联合使用来达到治疗目的,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多,服药周期较长,很多女性更倾向于通过中医药来治疗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中医上常见证型有:热证( 肝郁血热、阴虚内热、湿热证) 、血瘀证、虚证( 脾气虚、肾阴虚、肾虚精亏、气血亏虚)。

  • 肝郁血热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多提前,月经量多,或经来先后不定,甚至经来无期,经血突然暴崩如注,或淋漓日久难止,经色鲜红或深红,质稠,伴乳房或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口渴烦热,面红目赤,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加味逍遥丸

  • 阴虚内热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提前,甚至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色红,质稠,伴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烦热少寐,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固经丸

  • 湿热证辨证要点: 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量不多或稍多,经色黯红,质稠,带下量多,色赤白或黄,伴下腹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妇科千金片

  • 血瘀证

    辨证要点: 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或经间期阴道出血,甚至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经色黯有血块,伴小腹刺痛,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边尖边有瘀点、瘀斑,脉涩。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

    复方益母草

  • 脾气虚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提前,或过期不净,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暴下或淋漓不止,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人参归脾丸

  • 肾阴虚辨证要点: 月经周期提前,量或多或少,或经间期出血,或经行先后不定,甚至经乱无期,经血暴下或淋漓不止,色鲜红,伴潮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

  • 肾虚精亏辨证要点: 周期延后,或伴量少,渐至闭经,色暗淡,质清稀,或带下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面色晦黯,小腹冷,夜尿多,或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如妇科再造丸

  • 气血亏虚辨证要点: 周期延后,经量素少或渐少,渐至闭经,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绵绵作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少华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八珍益母丸乌鸡白凤丸

加味逍遥丸

功效:疏肝清热,健脾养血。适应症: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药物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麸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姜炙)、薄荷。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以和肝用;当归、白芍养血活血,以养肝体,共为主药。辅以栀子清上、中、下三焦之火;丹皮凉血散瘀,共达清解郁热之功。佐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祛湿;用薄荷辛凉升散之性,以助柴胡疏肝透热,且有引诸药入肝经之意,为佐使之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健脾养血之功。重点注意事项:

1.忌生冷及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少,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5.脐腹胀痛严重者应去医院就诊。

6.儿 童、年老体弱、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月经量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六味地黄丸

功效:滋阴补肾。适应症: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方解: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重点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妇科千金片

功效:清热除湿,益气化瘀。适应症: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见上述证候者。药物组成: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党参。重点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少女、孕妇、绝经后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伴有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5.腹痛较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复方益母草膏

功效:调经养血,化瘀生新。适应症:用于血瘀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量少色暗。药物组成:益母草、当归、川芎、白芍、地黄、木香。重点注意事项:

1.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2.感冒时不宜服用。

3.糖尿病患者慎服。

4.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5.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就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7.服药二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人参归脾丸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应症: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药物组成: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去心甘草炙)、龙眼肉、酸枣仁(炒)。重点注意事项:

1、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2、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3、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4、高血压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6、服药二周后症状未改善,或服药期间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等症应去医院就诊。

固经丸

功效:滋阴清热,固经止带。适应症:用于阴虚血热,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白带量多。药物组成:白芍、椿皮、龟甲、黄柏、黄芩、香附。重点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脾虚大便溏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月经过多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8.服药1个月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妇科再造丸

功效:养血调经,补益肝肾,暖宫止痛。适应症:用于月经先后不定期,带经日久,痛经,带下。药物组成:当归(酒炙)、香附(醋炙)、白芍、熟地黄、阿胶、茯苓、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女贞子(酒炙)、龟板(醋炙)、山茱萸、续断、杜仲(盐炙)、肉苁蓉、覆盆子、鹿角霜、川芎、丹参、牛膝、益母草、延胡索等。重点注意事项:

1.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感冒时不宜服用。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多或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或带下伴阴痒,或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4.经期延长超过7天应去医院就诊。

5.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八珍益母丸

功效:补气血,调月经。适应症: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药物组成: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方解:

方用四物和四君子加益母草而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物活血调经,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益气健脾;纯用四物则独阴不长,纯用四君子则孤阳不生,两方合用,则气血有调和之益,再合益母草活血行气,有补阴之功。诸药共奏补气血,调月经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1个月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鸡白凤丸

功效:补气养血,调经止带。适应症: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药物组成:乌鸡(去毛爪肠)、鹿角胶、鳖甲(制)、牡蛎(燔)、桑螵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醋制)、天冬、甘草、地黄、熟地黄、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炒)、鹿角霜。方解:方中主药乌鸡性味甘平,主阴虚发热,虚劳羸弱;鹿角胶性味干咸,善助阴中之阳;人参、黄芪、山药性味甘温而平,重在益气健脾;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即四物汤)补血养血活血;麦冬、生地、制鳖甲、银柴胡、丹参性味甘咸寒,有滋阴退热,清凉散瘀,清心除烦之效;鹿角霜、桑螵蛸、煅牡蛎、芡实性味咸甘平,既能宁神定志,又能收敛;在大补气血,填精益髓诸药中,又配以香附疏泄肝气,理血中之气,以防补之过急致气滞阴凝之痹。诸药融温补、滋阴、敛涩、调和等法为一方,具有阴中求阴、阳中求阴的功效。重点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过少,或经期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者应去医院就诊。

6、伴有赤带者,应去医院就诊。

7、服药1个月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活血化瘀中成药


活血化瘀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听到,那么什么叫活血化瘀呢?活血化瘀,是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中药活血化瘀是一种综合调理作用,可调整脏腑功能,疏通血脉,消除疼痛,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下面给大家介绍活血化瘀的中药分类及功效有哪些?


活血化瘀的中药分类及功效:

1、活血调经药

常见中药:益母草、桃仁、红花、泽兰、当归、凌霄花、月穿山甲王不留行五灵脂、季花、丹参、牛膝等。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用来治疗女性月经呈黑色,经血中带有血块,经痛,月经不调以及闭经等情况。

2、活血止痛药

常见中药:乳香、没药、三七、丹参、延胡索、赤芍、怀牛膝、王不留行、川芎、当归、郁金、姜黄、苏木等。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具有镇静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来缓解淤血所致疼痛。


3、活血消肿疗伤药

常见中药:姜黄、丹参、乳香、没药、苏木、、儿茶、刘寄奴、自然铜、穿山甲桃仁、红花、三七、骨碎补、血竭等。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用来治疗由外伤,又或者是出血等情况引起的血瘀肿胀。

4、破血消癥药

常见中药:大黄、水蛭、穿山甲、蟅虫、虻虫、三棱、莪术、刘寄奴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用来治疗因长期血瘀癥积包块情况。

5、活血通痹药

常见中药:丹参、天仙藤、虎杖、牛膝、鸡血藤、川芎、乳香、穿山甲等。

功效:这类活血化瘀中药主要用来治疗经络出现血瘀,关节发生肿胀变形以及疼痛的痹症,比如关节炎之类的症状。

生活中我们在用活血化瘀的药时一定要看清楚说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另外,病症除了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外最好配合一些科学合理的运动,因为运动是最好最有效的活血方式。

二、常见的中成药的副作用

1、六神丸

为消肿解毒药,常用于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症。除孕妇禁用外,体质虚弱者也应慎用。例如一位患者因为患疖肿与咽喉干痛而服六神丸后,竟产生皮肤奇痒、烦躁不宁 、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胸闷不适、喘气困难、心率缓慢、心律不齐等症状,经过及时的治疗,才转危为安。这主要因为该药含有蟾酥等有毒的成分的缘故,因此切勿乱用。

2、牛黄解毒丸

通常用于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病。值得注意的是,孕妇禁服此类的中成药。

3、金匮肾气丸

又称六位地黄丸,常用于治疗腰酸腿软、小腹急痛、烦渴不眠、小便不利或尿频等症。但是有些病人服用后,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浮肿、头痛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良反映。

小活络丹有人因患外伤性肩周炎或腰部扭伤而服用此药,结果出现了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全身皮肤剧痒等症,后给予抗过敏、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才得以康复。究其原因,可能与组方中的地龙(蚯蚓)所含的动物性蛋白致敏有关。


4、逍遥散

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倦怠无力等症。有的病人因患三叉神经痛而服用此药,结果一周后出现点状份红色丘疹(属于药疹的一种),既感寒冷,又发高烧,头部胀痛,无法入睡,同时面部及下肢也都出现了浮肿。停止服药后对症治疗,方获痊愈。

5、云南白药

即可止血又可祛瘀。它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外伤的治疗,而且在治疗胃肠、子宫等出血方面,也有明显的疗效。但有人误以为服用量越打,效果越好,于是超量服用,以致发生中毒事故。主要表现为头痛、心慌、呕吐、胸部灼痛,口舌与四肢麻木,甚至产生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症。

6、香连丸八珍益母丸

有人服用香连丸后,浑身物力、心绪烦躁、小便短涩、脐周隐痛、继而出现环形红斑,也有人在服用八珍益母丸之后,在口唇、颈部、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疹及水疱,且痒痛异常,均为过敏反应。

7、三仙丸、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

这一类药物都含有朱砂(硫化汞)久服可导致汞中毒。如脑外伤患者长期服用安宫丸,会出现腰痛,少尿、血尿、蛋白尿、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又如神经衰弱、高血压的病人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参茸卫生丸,容易引起口腔炎、恶心呕吐、蛋白尿、赤痢等慢性汞中毒。

8、藿香正气水

常用于中暑头痛、发烧、吐泻、腹胀等症。有人因受风寒,胃部发生阵发性疼痛,且恶心呕吐,便自服藿香正气水一瓶,结果20分钟后,出现了红色风疹块,瘙痒异常,尤以颈部为甚,直至呕吐后才消退。

9、七厘散狗皮膏、万应膏、金不换膏

这些药物局部外用时,很容易被皮肤吸收,轻者发生局部炎症,重者引起全身中毒。这种情况尽管少见,但后果相当严重。如用于下肢溃疡、神经性皮炎 、酒糟鼻等,更容易引起过敏,所以应当提高警惕。

10、黑锡丹、铅丹

对这些含铅的中成药,如果应用有误,即可危及身体健康,甚至中毒身亡。例如癫痫病人服用铅丹剂量过大时,会出现肌肉抖动、头晕目眩、走路不稳以及吐泻、血尿或便秘等症状。

小编提醒:是药三分毒,还是平时多注意健康养身吧。万一不得已吃药,应该严密观察用中成药后的反应。一旦情况异常应立即停药,到医院治疗。

编辑推荐:

哪些中药活血化瘀有奇效

三七粉外用能活血吗 三七活血化瘀有效果吗

血瘀体质如何调理 中医调养活血化淤


表虚感冒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参苏丸

止咳化痰类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止咳化痰类中成药品种繁多,很多人患者会随意根据药物名称选择一种药物治疗。同样是服用止咳化痰类中成药,有的患者咳嗽被止住了,而有的却疗效不佳,原因何在?其实。这是由于患者没有根据自己的症状选药或用药不当所致。

实际上, 只有掌握了各种药品的配伍特点和功效区别, 辨证施治才能提高此类成药的疗效。

止咳化痰类中成药大致可分为4类,分别为解表止咳化痰中成药、清热止咳化痰类中成药、燥湿化痰类中成药、养阴润燥类中成药。解表止咳化痰中成药有可分为疏散风热止咳化痰中成药和疏散风寒止咳化痰中成药。

  1. 疏散风热止咳化痰中成药:主要表现为发热重,畏寒轻,有汗;咳嗽痰黄粘稠,兼有鼻流黄涕,口渴,咽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常见的中成药如蛇胆川贝枇杷膏。

  2. 疏散风寒止咳化痰中成药:主要表现为畏寒重,发热轻,无汗;咳嗽痰稀色白,兼有鼻塞声重,流渍涕;头项及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常见的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

  3. 清热止咳化痰类中成药:主要表现为咳嗽声重,或喉中痰声碌碌,痰粘稠或痰中带血,可伴发热,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细数或滑数。常见的中成药如急支糖浆。

  4. 燥湿化痰类中成药:主要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粘稠;伴头身困重,每于清晨或进食后加剧,伴纳少便溏,舌苔白腻。常见的中成药如二陈丸

  5. 养阴润燥类中成药:主要表现为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稠;或口干舌燥,痰中带血。面色潮红,手足心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见的中成药养阴清肺颗粒

蛇胆川贝枇杷膏

功效:润肺止咳,祛痰定喘。适应症: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药物组成:蛇胆汁、川贝母、枇杷叶、半夏、桔梗、薄荷脑。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4.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慎服。

5.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通宣理肺丸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适应症: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药物组成: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方解:

方中麻黄、苏叶宣肺达表;前胡、杏仁、陈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壳宽胸下气;黄芩防肺气郁久化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辛温发散,宣肺止咳,兼以化痰之功。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热或痰热咳嗽、阴虚干咳者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有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急支糖浆

功效:清热化痰,宣肺止咳。适应症: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药物组成: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重点注意事项:

1.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2.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及有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二陈丸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胃。适应症: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药物组成: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方解: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君药;陈皮辛苦性温,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臣药;茯苓甘平而淡,甘能健脾和中,淡能利水渗湿,断其源,竭其流,则湿无所聚;甘草助茯苓健脾和中,兼制半夏之毒,调和诸药为使。四药相配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为治湿痰证之主方。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肺阴虚所致的燥咳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 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 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 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养阴清肺颗粒

功效:养阴润肺,清热利咽。适应症: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药物组成: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痰湿壅盛患者不宜服用,其表现为痰多粘稠,或稠厚成块。

3、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其表现为咳嗽声重,鼻塞流清涕。

4、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的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感冒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发热等为特征,以冬、春季节为多见。中医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种类型。部分感冒患者体质较弱,容易反复感冒,可能就是表虚感冒

本文介绍表虚感冒的症状及常见中成药治疗。

症状表现为表虚不固,自汗恶风(怕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脉弱,舌体颜色淡,舌苔薄白。


这种感冒与病人素体虚弱、感受风邪有关,常用的非处方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参苏丸

玉屏风颗粒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适应症: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药物组成:黄芪、防风、白术。

方解:方中黄芪补肺益气,固表止汗,是为君药。白术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可增强固表止汗之功,是为臣药;防风走肌表而散风邪,是为佐使药。诸药配合成方,固表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对肺脾气虚,肌表不固,自汗时出,以及气虚感冒,用之颇宜。

重点注意事项:

1.忌油腻食物。

2.本品宜饭前服用。

3.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参苏丸

功效: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适应症: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药物组成: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陈皮、枳壳(炒)、桔梗、木香、甘草。

方解:风寒宜解表,故用苏﹑葛﹑前胡;劳伤宜补中,故用参﹑苓﹑甘草;橘﹑半除痰止呕;枳﹑桔利膈宽肠;木香行气破滞。使内外俱和,则邪散矣。

重点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4.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帮助脾胃消化,这种中成药效果最好

中医认为长期腹泻,或者大便溏(不成形之意),有伤脾阳,时间一久,人的面色暗淡无光,同时有神疲乏力,总觉得气短懒言,想动却没有干劲。以上情况属于中医的“脾虚“病症。

自然题目中的”腰酸腿软“情况,大家都知道这属于”肾虚“,同时在这里,它也是指代”肾虚“的意思。

针对”脾肾两虚“的症状,大家可以长期服用这个中药散剂——四神丸

四神丸,由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四味药组成,本方出自《内科摘要》,言:”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医方集解》云:”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意思是长期腹泻、腹痛、腹胀,以及脾胃消化差等等症状,不能只是一味的治脾胃,还要兼顾补肾

《本草经疏》言:补骨脂有是”壮火益土之要药“,它具有补肾健脾的功效,能够同时兼顾人的'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辅助人的两个极其重要的脏腑,使人健康长寿。

6种常见止咳中成药


咳嗽是常见病症,对于一些偶发的、轻微的咳嗽,可以不用服药,只需注意休息,多喝水即可。若咳嗽剧烈,应针对病因,并在其基础上对症治疗。

市面上有很多止咳中成药,本身兼顾治标和治本。因此,应对症选药。如果药不对症,很难有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常见止咳中成药

风寒咳嗽用温化寒痰药

如果出现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咳嗽时痰清晰色白、鼻塞流清涕、胸闷气喘等症状时,可能是风寒咳嗽。此时,可选用小青龙合剂、通宣理肺口服液等温化寒痰止咳药。

风热咳嗽用清热化痰药

如果出现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苔薄黄、频咳、气粗、咳痰稠黄或黏稠不爽,鼻流黄浊涕等症状时,可能是风热咳嗽。此时可选用急支糖浆、百咳静糖浆、蛇胆川贝露(液)、川贝枇杷糖浆、牛黄蛇胆川贝液祛痰灵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等清热化痰止咳药。

风燥咳嗽用润燥化痰药

如果出现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难咯甚至胸痛、痰中带血,口、唇、鼻、咽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苔薄、干燥,口水少等症状时,可能是风燥咳嗽。此时可选用枇杷叶膏、贝沥止咳口服液等润燥化痰止咳药。

痰湿咳嗽用燥湿化痰药

如果出现咳嗽痰多、色白而黏或稠厚成块、易于咯出、舌淡苔白腻、进甘甜油腻食物可加重、有气喘痰鸣、胸闷、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时,可能是痰湿咳嗽。可选用橘红痰咳液、杏仁止咳糖浆等燥湿化痰止咳药。

久咳阴伤用滋肺阴药

如果出现久咳干咳、咳声短促、无痰或痰少而黏、不宜咯出,或者痰中夹有血丝、胸痛、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盗汗、神疲、舌红少苔或无苔等症状时,可能是久咳阴伤。此时应选用蜜炼川贝枇杷膏、橘红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肺阴、除顽痰、生津液、降逆气的药物。

肺气虚而咳用益气固表药

如果出现咳喘无力、气短、痰吐稀薄、神疲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等症状时,可能是肺气虚而咳。此时可选用参贝北瓜膏、固本咳喘片等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的药。


止咳化痰偏方

1、生姜红糖,大蒜

患风寒感冒时,还伴有咳嗽,可以用生姜3~5片,小儿1~2片,大蒜7~10瓣,小儿2~3瓣,红糖半勺一起煮,要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效果好。

2、蒸大蒜水

取大蒜7~10瓣,小儿3~5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糖,在碗上加上盖子,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的蒜水已不烫了,较温时喝下,大蒜可以不吃,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

3、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倒入1个鸡蛋炒匀,在临睡前趁热吃下,每晚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4、梨,花椒,冰糖

梨一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20粒花椒,2粒冰糖,把梨上部拼对好,放入碗里,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儿可分二次吃完。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

5、梨,冰糖,川贝一起蒸

梨1个洗净,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的核后放入冰糖2~3粒,敲碎成末的川贝10粒(小儿5~6粒),然后把梨上部拼对好,也可用牙签插紧放入碗中,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成人一次吃完,小儿分2次吃,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补肾中成药 ,八种地黄丸各有奇效!

1六味地黄丸:

在临床上最为常用,可谓地黄丸家族中的佼佼者,方中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中药组成,特点为甘淡性平、补而不滞。能滋补肾阴、填精益髓、涩精、补脾、清肝,用于治疗肝肾阴亏、虚火上炎而致的眩晕、腰痛、消渴等症。

六味地黄丸的其他七位小兄弟,皆含有六味地黄丸的药物成分,故相互间功能近似。因各有增加不同的药物,使各自的适应症亦有不同的侧重,表现出各自的特长。

2杞菊地黄丸

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治疗肝肾阴虚而致的眩晕、视物模糊、枯涩眼痛等症,可收到补精、清肝、明目的功效。

3归芍地黄丸

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增加了养血柔肝之品当归和白芍,故为填精益血剂,对血虚引起的头晕、崩漏等症,临床效果显著。

4知柏地黄丸

独到之处是对肝肾阴虚火旺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血淋等症,能滋其阴降其火。因方中知母、黄柏性寒,脾虚便溏者慎服,避免挫伤脾胃之气。

5桂附地黄丸

因有肉桂、附子的加盟,成为温补肾阳的专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四肢厥冷、小腹冷痛、小便清长等症。

6济生肾气丸:

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加车前子、牛膝,以增加消肿利水之功,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浮肿、气喘等症。

7七味都气丸:

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加入了五味子,以求清补止涩之效,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症。

8麦味地黄丸

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原方中加入了五味子和麦冬,增强了养阴生津、敛肺、涩精之效,此方妙在补阴而祛邪,专治肺肾阴虚引起的肺痨、喘咳、遗精等症。

补血益气的中成药

气血旺盛的人看起来精神非常的好,而且颜色非常的红润白皙,就像从树上刚摘下来的大苹果一样。特别是到了冬季,气血旺盛,则会感觉自己身上暖呼呼的,一点严寒都没有。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人缺乏锻炼,特别是女性朋友,出现气血不足的状况很多,气血不足对于中医而言这是一种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会对女性的影响特别的大。补血益气吃什么好呢?

1、补中益气丸(片)为水丸或洁剂

主要功用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适用于由脾胃气虚引起的气短懒言,身体倦怠,肌热有汗,头痛怕风,渴喜热饮,食欲不振,以及气陷脱肛,子官脱垂等。另外,此药对于固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等均有较好效果。凡一般慢性病,症见脾胃虚弱,气短懒言,身体乏力,自汗,动则气促,食欲不振等症均可应用。用法为水丸每服6克,片剂每服6片,均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2、补益资生丸为蜜丸

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开胃进食。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脘闷腹胀,不思饮食,呕逆,久泻久痢,面黄肌瘦,精神倦怠等症。此药配伍精当,有主有从,凡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致上述诸症均可应用。用法为每次服用两丸,日服两次,温开水送下。

3、参苓白术丸(散)为水丸或散剂

主要功用为补气健脾,调中止泻。适用于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振,腔腹胀满,大便溏泻,身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被倦等证。可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而属脾虚者,小儿消化不良脾虚腹泻者。用法为水丸,散剂均每服6克,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或冲服。

4、人参归脾丸(片)有蜜丸和片剂两种剂型

主要功用为补养气血、健脾安神,适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便溏,身体疲倦,妇女月经过多,以及脾虚出血等症。常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症见心脾两虚者。用法为蜜丸每次服用一丸,片剂每次服用六片,均日服两次,以温开水送下。

5、内补养荣丸为蜜丸

主要功用为补血益气,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经血量少,经期腹痛,腰酸腿软,面色无华。临床常用于月经量少,经期后错,肝胃不和,食欲不振等症。用法为一次2丸,一日两次,温开水送下。须注意孕妇忌服,月经过多忌服。

6、浓缩养荣丸

主要功效用于劳积虚损,心脾不足,气血两亏,症见形瘦神疲,食少便溏,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及病后虚弱。方以党参补脾益气,熟地大补阴血为君药。黄芪、白术、大枣、茯苓助人参补脾益气且祛湿当归、白芍助熟地补血养心肝;共为臣药。肉桂补火助阳,温暖脾肾;陈皮理气行滞,使补而不滞;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止渴;远志宁心安神;共为佐药。甘草益气调药为使。全方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7、阿胶补血膏

可自制常服,配方:阿胶半斤、黑芝麻1斤、核桃仁1斤、红枣半斤、蜂蜜半斤、黄酒2斤。这是补血的基本方,可随症加减:糖尿病人可去掉蜂蜜或减半,也可改用枸杞子2两;便秘严重者可多加入3两蜂蜜;气虚严重,四肢怕冷不温者,可加入3两桂圆;失眠多梦者可加入2两酸枣仁(粉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