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程开发 | 5步轻松搞定结构化设计

 弹琴的牛仔 2017-06-15

在TTT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问题:学员往往无法把自己要讲授的课程展现出来,甚至无法把课程的主要内容描述清晰。经过调研后,我们发现学员很多时候并没有对课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导致对课程内容并不完全熟悉,即使课程由自己所开发。归根到底,其实就是缺乏课程的思路和流程,这是没有掌握结构化设计的体现。


《TCDR授课模型技术》课程如何进行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设计的原理

原理1: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的逻辑思路,常用于思考、表达、规范写作等,但其本意在于帮助表达者构建一种既严谨又简明扼要的逻辑思维,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能接受、记得住表达者想呈现的内容。


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

自上而下法是指从主题确定出发,然后将需要呈现的观点逐个梳理出来,最后根据观点填充必要的内容,形成有逻辑的内容结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对业务很熟悉的讲师;

自上而下法图


自下而上法是指优先把所有的观点梳理出来,然后找出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串联得出相应的主题,形成丰富的内容结构,这种方法比较合适对业务还不是特别熟悉的讲师。

自下而上法图


SCQA架构

SCQA架构是指通过情景(Situation)、冲突(Conflict)、问题(Question)、答案(Answer)的逻辑架构来确认在课程里需要描述的主题和内容的安排次序。


比如:通过大家熟悉的情景或事实导入主题,但情景或事实反馈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解决方案就是…..


若讲师能熟悉掌握金字塔原则,那么在开发课程时便可有效实施课程的结构化设计。


原理2:电梯时间


“电梯时间”是麦肯锡公司衡量表达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指标,要求表达者在1分钟内,把自己要讲的内容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便于受众理解。

比如:接下来我要讲解几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是…第三部分是…


若讲师在每次培训前,都能利用“电梯时间”对即将培训的内容进行有逻辑的概述或总结,那么证明课程的结构上是合理的,反之则是课程结构有问题的。


结构化设计的流程

首先,我们需要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定义。

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确认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内容之间以什么形式组合在一起,采用若干种分析方法得出课程内容的内容类别定义;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主要的结构。

在结构化设计过程中,所有的课程内容一定会呈现出一种容易被表达和被理解的结构,不然就是结构上出问题了,所以我们一般会对选择一种相对容易被受众理解的结构;


最后,我们需要把所有内容进行归类。

通过前面的努力,我们已经把主题及课程的结构敲定了,现在需要把相同类别的课程内容归类在一起,如果无法归类,证明这种类别是有问题的,需要重新考虑使用一种新的类别来把内容归类。


结构化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课程的名称

通过前期的学员需求调研分析,确认主题是什么?通过主题列举若干个相关的课程名称,选择吸引力较强的课程名称


第二步:“三段论”结构应用

所谓的“三段论”是指开场、正文、结尾,是一种非常经典及常用的结构,按这种结构可简单明了的把课程内容结构表达清晰;


第三步:确认主要内容的各个模块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结构化的第一层次设计,将主题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在正文中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各模块之间有明确的逻辑架构关系,便于受众更容易理解主题内容的铺排;


第四步:分解各个模块

为了更加简明扼要的表达内容,我们需要进行第二层次的设计,在每个模块中划分若干个内容要,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要点描述;


第五步:填充每个模块的内容

经过前面的努力,我们已经有了清晰的结构,最后便是填充各要点的内容,要点和具体内容的分割线便是是否可以继续分解

这个和我们微课开发的主题选择相类似。

来自金字塔原理的经典模型图

课程开发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结构混乱了,通过有效的结构化设计,可以确保课程的结构和课程内容有效的结合,既能让听众更容易接受课程内容,也能让讲师更有逻辑的展示一门课程结构。

后续,我们将深入分享课程结构化设计的常见模式,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