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实现二氧化碳直接制液体燃料

 自由翱翔-zyax 2017-06-15

6月1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在二氧化碳利用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碳一步转化高选择性得到液体燃料。其中,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参与了部分工作。该研究成果于6月12日在《自然-化学》杂志上在线发表,并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

  

将二氧化碳直接合成高碳烃类化合物的研究较少,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催化剂体系。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成功地设计出了氧化铟/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在二氧化碳高选择性转化为高碳烃方面取得突破。烃类产物中汽油烃类组分(C5~C11)的选择性高达近80%,异构烃与正构烃的比例高达16.8。此外,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催化剂制备放大并得到高机械强度的工业尺寸颗粒催化剂,在工业条件下该催化剂体系 具备了示范应用的条件。

除了汽油烃类组分,通过调控该催化剂体系的分子筛孔径,还可以高选择性地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液化石油气乃至柴油。该工作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二氧化碳转化领域的一大突破,为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及燃料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据了解,由于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化石燃料的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上升,借助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得的氢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化学品或燃料,可同时帮助解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的环境问题、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存储问题。多年来,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在二氧化碳高效活化转化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