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构到重生,酒企酒商破局动销谋增长,8点方法速来收藏!

 艺达读书 2017-06-15


重构到重生,酒企酒商破局动销谋增长,8点方法速来收藏!

文|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特约撰稿人 杨永华

职业的原因,最近几年总是听到企业提出更多的问题,比如:消费购买力不足;产品不动销;团队不稳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总是用两句话提醒企业,一句是“成功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发现了机会”,另一句是“再肥的草地上也都会有瘦马”。

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问题肯定比以前多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了,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而不是变化。

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很容易陷入“问题丛林”。我们的实践和专项研究也表明,只要是企业的思维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企业总是在问题困境中越陷越深。而以机会为导向的企业总是会发现很多机会。如果用机会的眼光看待市场,会可喜地发现所有的企业都值得再做一遍。

很多企业抱怨经济下行,消费者购买力不足。但是,从数据看,我国每年出国人员达到一个多亿,从国外的采购额近万亿,一些进口食品也抓住时机以高价位的姿态走进国内市场。这些消费为何高歌猛进?我们的消费力真的存在问题吗?

让诸多企业困惑的是,很多问题都是悖论,比如埋怨自己的产品不动销,企业又会发现市场上很多畅销的“爆品”。

我们的观点是:凡是问题导向的企业,都是忽略了环境的变化,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层面上,从经验丰富到经验包袱,最终经验成为束缚自己不能创新的桎梏。

重构到重生,酒企酒商破局动销谋增长,8点方法速来收藏!

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一:供需环境发生了变化。

我们当前的供需环境就是总量过剩、结构不足,总量过剩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结构不足是我们面临的机会。因为总量过剩,大家开始同质化竞争导致产品的创新不足,差异化不明显,各个行业从规模来讲都是在萎缩。实际上我们只有调整结构,创新产品,使其能够走进顾客的生活,我想这样的企业才会有大机遇。

变化二:消费从温饱型转变为享受型。

从过去吃不饱到现在吃得更健康,整个消费和社会发展的更替,消费环境转变为享受型的消费时代。

变化三:信息对称,从“认知大于事实”到“事实就是事实”。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信息更透明,让消费者变得更聪明了。他们知道什么产品好,什么产品不好,同时他也知道你的产品诉求是不是真实的。

变化四:营销使命的变化,过去的营销使命是“方便买+乐得买”,即铺货率+终端生动化。现在的营销使命是顾客体验,即撬开嘴。

过去我们的营销任务是铺货率与终端生动化,做好这两点即可;而未来的营销,1%在于货品摆放,99%在于顾客体验,撬开顾客的嘴。

近两年我们接受的最多的咨询问题就是不动销的问题。普遍反映我们的产品铺货率很好,终端陈列也很好,利润空间很高,为什么我们的产品还卖不动呢?

所有产品不动销的根源就是有人卖没人买。

没人买,一方面可能是产品自身的差异化不足,同质化太严重,想依靠低价来形成竞争力。但低价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价值竞争的时代到来。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顾客没有认知,没有办法感受到企业产品的“买点”。顾客是用钞票给你投票的,你的产品价值感不足,你的产品没有价值完全交付,你糊弄消费者,那么消费者就会还给你一个不动销。

重构到重生,酒企酒商破局动销谋增长,8点方法速来收藏!

从重构到重生的8大路径

我下面从重构到重生的几个路径给大家讲一些能落地、能分享的方法。

1. 战略重构

战略重构要求企业的决策者要思考我做什么样的企业,我为了规模而做,还是为了品牌而做,还是为了经营价值而做。当企业总量过剩供大于求时,就需要进行战略重构。

2. 经营重构:选择大于努力

2000年前后,国内企业在争辩是多元化还是专一做好主业的问题。那时候很多企业都倾向于要把主业做大。在主业和多元化的问题上,我们中国的企业走入了误区。

我们研究发现,凡是世界500强的企业都不是一个主业,都是一个产业链或者是一个集团化的。我就总结了一个规律,中国的企业喜欢栽培一棵参天大树,国外企业是大森林战略,有参天大树、树木、灌木、草丛。大风吹过来,国外企业有抗风能力。我们只有一个主业,没有抗风能力。

2002年的时候我就经常困惑一个问题,把主业做大,符合聚焦原则,符合专注原则。但是时隔十几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大森林战略远比大树战略更可靠。比如说我拿方便面这个行业来比,白象是单一做方便面企业,华龙有方便面、饮料、饼干、面粉。华龙和康师傅相比,它既有投资又有快餐这些经营项目。

到了今天才发现,白象目前只做主业,没有相互支撑。只有一棵大树,没有灌木,没有草坪,大风来了之后你的树干被挂断或者是倒下。而华龙却相对从容,东方不亮西方亮,有相互支撑。

3. 组织重构:利益不是组织的维系

组织重构的最高境界是价值观、目标和利益。实际上一个伟大的组织,一定具备三个核心要素,第一就是价值观,为什么干;第二是目标,干到什么程度;第三是利益,干好了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企业在团队组织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利益不是组织的唯一维系。有时候钱发多了,就会出现小富即安。例如任正非先生在华为三十周年庆上讲了一个观点,说华为的“大限”到了,说华为寿命到了,因为过去派干部到国外,一年150万的年薪大家拼命申请要去。现在华为往国外派一个高管,200万、300万都没有人去。因为大家觉得太辛苦,离家太远。

现在很多企业的困顿,如果从组织的角度、团队的角度来看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组织的活力不足,大家已经没有创业的激情,没有创新的能力,觉得都在吃老本。第二我觉得就是竞争力不足,没有出现往羊群里面放一批狼的竞争现象。

4、 品牌重构:和顾客发生关系

品牌是未来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过去品牌是王婆式的推销,自卖自说,自说自话。而未来的品牌重构是和顾客发生关系,企业可从以下四点进行思考:

1) 用“暖男式”文化迎合消费价值观,从空洞的口号走向更接地气的人文关怀;


2) 古为今用,把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融合,比如用文化诠释现代新生活;


3) 从“王婆式”的“卖点推销”到“走进顾客的生活方式”,实施顾客体验式的“买点共鸣”。

品牌号召力被顾客体验取代。在面子消费时代,品牌是打动消费者法宝。现在“屌丝们”越来越重视“里子”。个性化的消费观念很难用单一的品牌知名度完成对产品的统一。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新王婆,说我的瓜甜过初恋,结果被一抢而空。包括我们从2014年开始帮着五粮液策划的一个小酒叫歪嘴酒,也是通过个性化的消费来完成的。五粮液歪嘴酒从2014年上市,连续3年逆势增长,2016年销量突破500万箱。

白酒行业逆势增长的创新性产品还有江小白,从2012年上市,也成为白酒行业的一面旗帜。

5. 产品重构: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的理由

同质化的产品时代结束了,差异化、品类化的产品时代到了。企业需要通过走进顾客的生活方式进行产品重构,找到并形成让顾客购买的理由。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传统的冰红茶,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企业传统产品都在下滑。最近几年内崛起的饮料品牌茶派、海之言都是短时间突破几十亿的,传统老产品下滑,而新产品崛起却相当快。

同样,传统啤酒产品已经连续28个月下滑,而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国内新增5万吨以上的精酿啤酒项目就有7个。而山东泰安的泰山原浆年销量仅5万千升,但平均毛利率却是同行业的30多倍。

6. 市场重构:突破传统思维

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尤其是中小企业不敢进主流城市,不敢进入主流消费这是一种极大的错误。另外跑马圈地也是一种极大的错误。当然如果你的产品足够具备差异化,如果你的产品足够有价值感,你也可以跑马圈地。我们要坚信,只要产品够好,我们就可以高价跑到一线城市里去。

7. 营销重构:从卖转向买

营销重构在前面我都讲到了营销使命的发展和变化,过去营销的使命就是方便,铺货率和终端陈列。未来就是终端体验,撬开嘴。营销重构我给大家一个思维模式就是崇拜,过去营销就是想我如何把它卖出去,现在的营销你的出发点一定要从人家为什么买开始,考虑好如何买的问题再考虑怎么卖的问题。

8. 系统重构:所有的企业都值得重做一遍

只要以顾客为导向,所有企业都值得做一遍。前七个重构,企业可以针对自己的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去补。但如果你发现这七个问题你都有短板的话,我觉得要进行系统的重构,也就是说以顾客为导向,站在顾客的角度去生产产品,去发展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