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史专家眼中的绥芬河红色历史 | 寻找二战最后战场 后续报道之二

 alayavijnana 2017-06-15

前面的话:


* 本篇为绥芬河今日报社对“寻找二战最后战场”搜寻队的采访


5月29日-6月2日,在“寻找二战最后战场”搜寻队完成了要塞遗址实地考察拍摄后,抗战史专家、央视军事栏目特约主持人萨苏,东北抗联教导旅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安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为我们讲述整个搜寻考察的过程和收获,并还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绥芬河红色历史等。



寻找八路军战俘起义的地点


记者 李雅文


采访萨苏过程中,萨苏讲述搜寻队3天的搜寻经过时,讲述最多的,就是6月1日寻找八路军战俘起义地点的过程。


因为之前一直是采访八路军战俘起义的当事人或知情者,从来没人到实地寻找过起义的地点,因为大家都说这个战俘起义点已经找不到了。但是搜寻队还是义无反顾地启程了。寻找起义地点的第一站,他们来到了附近的小乌蛇沟村。在了解起义地点情况时,村里人说,这里可能距起义地点还离得很远,要五六十里路呢。但搜寻队走出村子观察了地貌,又拿出从日本获得的日军地图对照,发现这个叫小乌蛇沟的地方,与当年八路军战俘起义的地点很近。


根据日方地图的指引,搜寻队找到了起义点附近的小河、桥,还有岔路口,看到了旁边的三座山等等,地形地貌与地图非常吻合。于是,起义地点很意外地找到了。


在日军地图上,一个个鲜红的“×”,代表的就是一名牺牲的八路军战俘,一个个“O”就是被抓到的战俘。在地图上可以看到,桥和营地之间、路和河之间的地方,就有一个“×”。这表示,一个战俘就牺牲在这个地方。可他所在的位置和其他人都不一样,那么他是怎么牺牲的?萨苏说:“根据现场情形判断,这位牺牲者是哨兵。八路军战俘暴动时,战友撤退日军要来追击,这位勇敢的战士,放弃了自己逃生的希望,是为了报信、掩护战友撤退而牺牲的。”


在这附近,搜寻队又找到了日军住所。萨苏说,“战俘们就是在这里干掉哨兵后进入日军住所,打死打伤日本宪兵后,夺取武器起义的”。根据萨苏之前采访过的一位杀掉日军的幸存者表述,以及日本军方的记载,杀死日本哨兵的过程也被还原出来。


“在八路军战俘和哨兵中间隔着一个倒‘V’形的铁丝网。3位战俘排成一队按先后顺序依次向前走,第一个人扔了一个烟头在地上后,继续走。第二个人看到烟头表现得很高兴,捡起来,请求铁丝网对面的日本哨兵借火点烟。哨兵觉得很可笑,伸头过来给他对火点烟。这时,第三个人用帮厨时预先藏好的一把厨刀迅速砍下去,杀死了哨兵”。哨兵被杀死后,战俘们冲向日军居住的地方,战俘们没有武器,因为吃的不好,身体又很弱,他们只能靠人多将屋子塞满,把日本兵挤到墙根,使日本兵无法拿到枪支反抗。这时拿刀的战俘再进入屋内,一个一个地杀掉日本兵,夺取枪支,获得武器。


萨苏说:“八路军战俘们都非常有经验,他们夺取武器后,沿着小乌蛇沟趟水边打边向上游走,最后过河进入苏联。另外有一部分起义的战俘因为走错了方向,奔向大肚川位置,这部分10多名起义的战俘最后被日军抓获并杀害了,他们是被铁丝穿着锁骨带回营地的。”


起义成功的八路军战俘进入苏联境内后,加入抗日联军队伍,再次回到了抗日的战场上。


萨苏说,就在搜寻队离开起义地的时候,天气突变,小雨变成了大雨,甚至下起了冰雹,“瓢泼大雨,就像战俘们的眼泪一样,带有一种很特殊的感情,让人仿佛走进了历史中去。如果逝者有灵,只愿永远和平”。讲述这些的时候,萨苏的表情变得沉重,没有了他惯常的轻松、诙谐与微笑。




开发红色旅游 拉动经济发展

记者 尹金婵


安然是中国东北抗联教导旅暨88旅历史研究会秘书长,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东北抗联,1993年就来过绥芬河,这几年因为工作原因也多次往返于绥芬河和哈尔滨之间。


说起与绥芬河的交集,安然说,绥芬河是一个口岸城市,东北抗联的赵尚志、周保中将军,都从这里出过境。绥芬河虽然是一个新兴城市,历史不是很长,但这个城市历史保护做得比较好,老建筑保存得也很完整。走在绥芬河的大街上,能够看到很多老建筑,不像一些其他新兴城市,拆掉历史,盖一些高楼大厦,没了历史韵味。绥芬河的市民也都有良好的自觉性,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历史战场的保护也很好,基本保持了二战最后战场的历史原貌。


因为工作原因,安然每次到绥芬河的二战遗址搜寻,都能找到一些遗物,这也为此次“寻找二战最后战场”提供了相应的历史依据。


说到对绥芬河的建议,安然说,绥芬河不光有红色历史,还是百年旗镇,上世纪初,有很多的外国人在这里经商,这里有很多城市没有的东西。历史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建议绥芬河不仅要保留关于俄罗斯的历史和资料,也应该保留其他国家在绥芬河的历史和资料,并把历史挖掘出来,展示出来。特别是中国东北抗联教导旅,也就是88旅,其中既有中国军人,也有苏联红军战士。当年他们在苏联境内如何训练、怎样生活的?现在可以模拟他们的训练和生活,做旅游开发。来旅游的人就可以尝尝88旅当年吃的东西,把这些食物索性就叫88旅快餐,饭店甚至可以叫88旅军营,这既有红色意义,有荣誉感,又能开发旅游,推动经济发展。88旅是中国第一支特种兵部队。人们到绥芬河来吃“红色饭菜”,然后再到纪念馆里参观学习,体会这种红色之旅,肯定特别有意义。


安然说,因为绥芬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当年有很多抗联的侦查员、交通员都从绥芬河入境。这些人对绥芬河有很深的印象和感情,在他们的回忆录都有对绥芬河的描写。可以把他们对绥芬河的描写,拍成电影、做成幻灯、塑成雕像等,形成一种文化景观,拉动旅游,让人来了就能够记住这个城市,记住这里的历史蕴味。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