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例分析案例二

 木一过 2017-06-16

     《小数加减法》课例分析

                    第二实验小学  刘莉

尊敬的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分析的课例是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第一课时《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片断。请看情境图(课件出示:出生时,我的胸围是 0.77米。我出生时的胸围比健健多0.03米。)这个内容属于“数的运算”领域。通过研读新版《数学课程标准》我认识到:在“数的运算”教学应当注重发展学生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数学素养。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使学生的这些素养都能得到训练和提升,课后反思我感到,其中对数感创新意识这两项素养的训练比较有效,下面我通过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来汇报我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课件出示)

这是在学习了第一个红点问题,学生初步学会了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之后,进行延伸发展的一个片断。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掌握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对齐数位的方法是把小数点对齐。课中,我分三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个层次:让学生自己编一道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法题:

师:刚才我们计算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时,发现这两个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那么,有没有小数位数不同的情况呢?组内商量着编一道这样的小数加法题,并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编题,并自主尝试计算,教师选择不同的算法准备进行展示

分析:我在这里让学生自编小数加法题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学生自己编题,深化对小数加法不同情况的认识;二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标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这里虽然只是让学生编一道题,但是学生要经历思考、对比、分析等过程,而这些过程就是“创新”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能够收到“题目小,价值大”的效果。

第二个层次:组织学生讨论,探索正确的算法:

师:同学们请看三小组编的题0.68+0.7,他们组内出现三种不同的算法,哪一种对呢?

    0.68          0.68          0.68                     

+ 0.70         + 0.7         + 0.7

    1.38          1.38          0.75

1:1种做法对,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0.7的末尾可以添上0而大小不变,这样就可以变成小数位数相同的了。

师:你的意思是0.68是两位小数,0.7的末尾添上0也就变成了两位小数,

为什么要将它变成两位小数呢?

1:我发现计算壮壮的胸围时,两个加数都是两位小数,把它们的末位对齐就可以计算了,所以,把0.7变成两位小数也就可以把末位对齐进行计算了。

师:这个同学很会学习,他联系学过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计算壮壮胸围的方法迁移到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上,有没有道理啊?

(生齐答:有道理。)

2:老师,如果他这样做对的话,那么第二种做法也对了,因为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

:唉,这个同学说的似乎也有道理啊,同学们怎么个看法?

3:可是——,第二种算法没有把末位对齐,怎么能说对呢?

4:你没看到这两种算法的得数一样吗?就说明第二种算法也对。

5:光看得数一样就说第二种算法也对,我觉得不能说服人。

师:有意思,这几个同学都很有想法昂,我也觉得,要说第二种算法对必须找出充分的理由来。(稍停,稍慢——)大家想想看昂,计算壮壮的胸围时把末位对齐了就能计算,第一个同学把0.7变成0.70然后把末位对齐了也能计算,并且,末位对齐了,其它的数位也就怎么样了?

(生齐答:对齐了。)

5:老师,我明白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也要把数位对齐。

师:同学们说是不是这样?(生齐答:是)好,在这一点上大家的认识统一了,还有问题吗?

3:老师,我还是不明白,第二种算法是把76对齐,第三种算法是把78对齐,都是对齐了,怎么得数还不一样?

2:我是这样想的,在这里不能光看数对齐了。因为0.77在十分位上表示70.1,0.686也在十分位上表示60.1,它们都表示几个0.1,所以对齐了可以直接相加.0.688在百分位上,表示80.01,它们表示的不一样,所以对齐了也不能相加。

3:(恍然大悟的样子)明白了,明白了,不管是末位对齐,还是数位对齐,都是要看它们表示的那个什么是不是一样,一样就可以对齐相加,不一样就不能对齐相加。所以,第二种算法是对的,并且比第一种还简单。

:哈哈,你是真开窍了。老师听明白了,你说的“那个什么”就是计数单位。相同数位对齐,就是要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这样才能直接相加。

分析:新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这个层次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数感”的训练,主要做法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问题导向明确,我根据收集到的三种不同做法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三小组编的题0.68+0.7,他们组内出现三种不同的算法,哪一种对呢?这个问题引领着学生直奔“数的特点”、“数在竖式中的排列”、“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等方面去观察思考,第一个学生首先想到把0.7变成0.70,这说明他不仅对“两位小数”有较强的感觉,而且对于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对小数进行改写也颇得要领,这说明他的数感得到了训练;第二是适时引领提升,当生1交流完想法后,我及时发出第一次追问:你的意思是0.68是两位小数,0.7的末尾添上0也就变成了两位小数,为什么要将它变成两位小数呢?引发了学生一系列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接着发出第二次追问:计算壮壮的胸围时把末位对齐了就能计算,第一个同学把0.7变成0.70然后把末位对齐了也能计算,并且,末位对齐了,其它的数位也就怎么样了?这些讨论重点指向“数位”、“数位对齐”等方面,而对“数位”的把握是学生形成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学生都认识到“数位要对齐”时,我感到生3因为前面有疑问:第二种算法没有把末位对齐,怎么能说对呢?为了帮助学生消除这个疑问,我又发出第三次追问:还有问题吗?果然,这个学生又问了:我还是不明白,第二种算法是把76对齐,第三种算法是把78对齐,都是对齐了,怎么得数还不一样?这说明这个学生对“数位对齐”的道理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于是又展开讨论,直至这个学生恍然大悟。这时,我想同学们都应该彻底明白了数位对齐的道理了。第三是及时归纳总结,借着生3恍然大悟的理解,我顺势总结:你说的“那个什么”就是计数单位。相同数位对齐,就是要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这样才能直接相加。这样,经过教师引领、学生讨论,最终弄明白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要先把数位对齐的道理,增强了学生对于小数加法的理性感悟。

第三个层次:讨论总结对齐数位的简便方法:

: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再计算,对齐的方法呢,如果小数位数相同就先把末位对齐,如果小数位数不相同,就先添0补得数位相同再把末位对齐。可是,这样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6:我想,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7:(急乎乎的)对,因为小数点前面是个位、十位等等,小数点后面是十分位、百分位等等,只要小数点对齐,这些数位就对齐了。   

:这两个同学说的真好,计算小数加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这样计算起来就是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

分析:这里,我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点拨追问:这样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稍加引领有学生立即想到: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这样,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认识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自主编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问题引领、适时提升、及时总结、点拨概括等做法来发展学生的数感,收到较好效果。以上汇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