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bg1bxzw 2017-06-16

婴儿时期,我们的宝宝不会跑不会跳、不会玩拼图和积木,和我们成人没有任何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在沟通上也有很深的代沟,那么这是不是就能够表明,婴儿并不需要和我们成人互动呢?
事实恰恰相反,婴儿出生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完全的自我概念,他们会浑浑噩噩,认为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是一个整体,这种感觉就如同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婴儿通过和成人互动,通过看到母亲眼睛里的自己,来逐渐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去确认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可以说,母亲的乳汁能够让婴儿身体成长发育,那么亲密互动能够让婴儿的心理和精神得到充足的滋养,从而成长完整的自我。

最新的客体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不仅需要成人无时无刻的关注,并且在即时满足的时间上也要求极为苛刻,他们要求监护人必须在7s之内作出回应,否则便会有强烈的挫折感。

那么问题又转了回来,我们如何跟我们的孩子互动呢?

为了方便大家更加简单地理解运用,我把本次课程要点进行了提炼,简单称为3+1。这个3代表的意思是:与婴儿互动可以分为三部曲——一跟二学三创造。

一跟呢,就是跟随孩子的成长节奏,以孩子当前的兴趣点为切入点陪玩。

二学的学呢,在这里是模仿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孩子,从而跟孩子建立连接,

三创造呢,顾名思义,就是为孩子创造玩耍的环境。

最后还有个+1,这个1代表着那个全情投入的你。

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些具体的游戏案例,来透彻地理解下今天的内容。

首先我们看下三部曲里面的第一部分内容:跟随孩子。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但是很常见的场景,一位妈妈看到同月龄的小朋友已经掌握了一项新的技能,或者是灵活使用了一种玩具,于是兴致冲冲地也买回来同样的玩具给孩子玩,结果孩子理都不要理。妈妈的一腔热情简直就像被当面浇了冷水。

为什么会这样呢?

著名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提出,每个生命出生都有自己的精神胚胎,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自在的生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又一个敏感期,从而逐渐建构自我。

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解释道: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因每个人精神胚胎都是独有的,因此敏感期的来临的秩序也不一样,这就解释了为何同月龄的孩子为何兴趣和发展情况会相差悬殊。

假如我们家长能够为儿童提供相对有爱的、自由的成长环境,那么儿童会经常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在某一个成长阶段,儿童会进行大量的,重复性动作或行为,并乐此不疲。比如说在口得敏感期来临时,儿童会不厌其烦地把手边能够到的东西塞到嘴里啃;当儿童经历用口唤醒手的阶段时,儿童每天都把手放进自己的嘴里,不停地吮吸。

我们简单称这样的行为是“吃手”、“玩手”,但是孙瑞雪老师会把孩子吃手的状态称为“儿童在工作,请你不要打扰他。”

是的,玩耍、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就像是学习工作,假如我们能够以郑重地态度去面对儿童的每一个敏感期,允许和满足她的按照自己的成长节奏和敏感期发展自我,那么儿童会表现出超常的

满足。

如果她想啃,就提供各种安全材质给她啃,如果她想按,就提供各种不同机关给她尽情的按。如果她想抓就提供各种不同触感的物体给她尽兴的抓。敏感期的实践机会就好比打怪升级,实践机会不够就不好升级的。所以遇到老人,队友不理解的时候怎么办!我一般会说,一个敏感期到来,需要九千九百九十次的反复练习,练不够,就过不去的,提前练够,提前升级(此理论纯属多美妈瞎掰没有科学依据请宝妈们自重不要出去到处说不然遇到较真派被喷一脸概不负责哦亲)

下面举个例子:

多美在3个月的时候,小手能张开握住,如果这时候你给她手里一个物体 她会握紧紧的。再慢慢的,开始有意识挥舞手中的物体。但是因为刚学会这个技能手眼也不协调,也不会控制力气,很多时候控制不好方向咣咣往自己脸上砸,吓得我感觉拿了下来。

然后我想了想,我就给她卷了个空心棍,把卷头的地方用软的布或者柔软的纸包一下。这样的长度适合孩子抓握、挥舞,在玩耍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手的力量,空心还能保护孩子更加安全,就算不小心打到自己,也不会有痛感。

五个多月,开始对洞洞着迷。这个一直持续到现在还会去扣洞洞。无论是洞洞书还是衣柜上的洞洞装饰,她都能反复用手指去戳很久,那么何不把洞洞利用起来呢?我们只要找来几只纸盒,挖出几个洞洞,里面或装满棉花,或装一袋水,或着在洞洞背面粘上一层薄薄的纸等宝宝莱戳破,或者妈妈把手指从洞洞伸出去让宝宝来打地鼠,都会给宝宝不一样的洞洞体验。这这个基础上,洞洞的形状、大小、盒子的颜色都可以做出改变,每天给宝宝一个不一样的洞洞盒子,保证宝宝可以研究很久呢。

二 模仿孩子
是的,在婴儿时期,大人看着婴儿的眼睛,学婴儿的样子做表情,微笑,甚至咿咿呀呀,虽然简单,但却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和孩子产生联结,达到心意相通的状态,这个联结能够让婴儿感受到妈妈的爱,让婴儿感受到快乐,同时妈妈也会感到非常愉悦,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重拾童心。
孩子大一些,可以模仿孩子的各种动作,爬、站立、走路摔跤,孩子会通过这些和父母建立非常亲密健康的亲子关系。

三,为孩子创造玩耍的环境

当一个婴儿来到我们的家庭,我们似乎下意识会想要孩子适应我们的环境,而非为我们的孩子创造符合他们生长环境,更别提想到去为孩子创造玩耍的环境。

我的一个好友曾经苦恼地跟我咨询:“我的女儿已经快10个月了,还没有学会爬,你说她能不能直接学会走错过了爬的阶段呀。”

我本来以为是个体差异,但是稍一询问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我问她,孩子在哪学爬呀,她说就在她的小床上呀!

我吃惊地说,小床再大也就80*120,这么小的空间,孩子怎么可能有想要爬的想法,她楞了一下说,有时候也在我们的大床上爬。

我建议她把爬行垫铺满地,让孩子在地上,视野更广阔的地方玩耍,她说,地上很危险啊,边边角角很容易碰到。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提供探索环境的妈妈。

我记得在多美五个月的时候,我就把她放在地上的爬行垫上玩耍,因为视线比较开阔,她会试着去抓够自己喜爱的东西,没到六个月就能够通过匍匐爬行去够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到了七个月,学会了手膝爬,我把家里所有边边角角都贴上了防撞条,所有空闲插座都插上防护塞,各个房间都随她爬行探索。

这里补充一句:很多妈妈在孩子会爬以后,都会给孩子配置玩耍区,弄一个栅栏把孩子围起来。我是极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我们住在城市,就算房子再大也不过200平方,小房子不过几十平,孩子被限制在小小的房子里已经够憋屈了,为何还要进一步再压缩孩子的活动空间呢?

假如你还是觉得不踏实,害怕危险,那我给你的建议是,模仿孩子满屋子爬一遍,从孩子的视角检查房间里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就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