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圣”的泪中情怀

 杏坛归客 2017-06-16

赵克明品读的美文(4)

“诗圣”的泪中情怀    史文会

 

在唐代诗人中,杜甫无疑是感情最丰富的一位,他的诗有太多的苦难和太多的辛酸,有太多的沉重和太多的忧郁,读来常令人抚膺长叹,潸然泪下。

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想要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无奈时乖命舛,仕途不遂,始终穷困潦倒,窘迫艰难。这使他有机会接近民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咸阳桥前的滚滚尘埃,爷娘妻子的震天哭声,让他看到了开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小儿子在一个丰收的秋天活活饿死,让他在惭愧自责的同时,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有了最真切的感受。“安史之乱”更让他目睹并亲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于是,他的诗中便有了比同时代诗人加起来都多的眼泪。

杜甫的眼泪为亲人而流,为故园而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叛军扣在长安。想到远方的妻子孤独地站在清辉下向长安眺望,凉雾打湿了她的鬓发,她纤弱的身影在月光下瑟瑟发抖,杜甫流泪了。“安史之乱”后期,杜甫流落到四川。山遥水远,乡关万里,天涯漂泊,老病孤愁;战乱频仍,有弟难见,有家难回,与亲人天各一方,音讯不通,相见遥遥无期。手足谊故园情时时萦绕在杜甫心头,他情系诸弟,心恋旧土,牵肠挂肚,涕泪涟涟。

杜甫的眼泪为朋友而流。“今夕复何夕,共词灯烛光”,杜甫珍爱友情,把与朋友相聚看作人生乐事。他鄙夷“翻手为云覆为雨”的势利之交,向朋友捧出的是一颗真诚炽热的心。朋友房涫因兵败获罪,杜甫据理力争,为他辩解,结果触怒了肃宗,险遭杀戮。房涫死后,他来到墓前痛哭,“近泪无干土”,热泪纵横流,真挚感人。流落巴蜀,没有朋友的消息,晚年的杜甫心情苦闷异常,伤痛之情挥之不去。

杜甫的眼泪为百姓而流。在新安,杜甫遇到了为讨伐安史叛军新组建的一支即将开赴前线的部队。瘦骨嶙峋还未成年的孩子最为可怜,没有亲人送行,形单影只,默默垂泪,杜甫上前好言劝慰。但青山带哭,白水呜咽,兵凶战危,生死难料,他又怎能抑制眼中的热泪?在石壕村,杜甫傍晚投宿,正赶上官兵捉人。看着雪上加霜的一家人,听着深夜传来的阵阵哭声,杜甫又怎能不心潮起伏,潸然泪下?面对在平叛中已献出子孙,到晚年又被迫抛妻弃家从军的老翁,杜甫流下了同情的泪;面对席不暇暖,“暮婚晨告别”名分未定便送丈夫从军,却毫无怨言,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识大体,明大义,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了儿女情长的新媳妇,杜甫流下了感动的泪。

杜甫的眼泪为大唐而流。国运艰难,兵戈不息,名都萧条,繁华难再,他为时局动荡而“感时花溅泪”。“安史之乱”平定的消息传来,杜甫尽吐胸中抑郁,喜极而泣,“涕泪满衣裳”。然而此时的大唐王朝已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回复“开元盛世”的雄风。大小军阀、异族势力乘势而起,蜀中战乱不断。“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杜甫为国事萦怀,为自己无力为君解难、为国分忧而心中不安。他多病登台,放眼四野,满目凄凉,心中苦涩,“凭轩涕泗流”。四川军阀的叛乱让他忧心,吐蕃的侵扰让他挂怀。他指斥诸将昏聩无能,专务搜刮,不思报效,辜负了君主的信任。他游武侯祠,抚今追昔,为诸葛亮的英年早逝伤心落泪,也为大唐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忠心事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而深感遗憾。他的心始终为大唐跳动,痴心不改,忠贞不渝,直到临死前,还“愁看直北是长安”,念念不忘朝廷。

杜甫窃比古贤,志在为政,但终其一生,只在很短的时间里做过几次无足轻重的闲官,不曾真正参与过机要;到老来更是远离故土,远离政治中心,寄人篱下,为生计奔波劳碌,靠“故人供禄米”艰难度日,尝尽人间苦涩。他当然有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痛孤寂,他比一般人更有资格沉溺在一己的狭小天地中,咀嚼苦难,抚摩伤口,唱着凄婉伤感的小曲自我宣泄,博取同情。然而,杜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超越了自我,在自己的不幸之外,看到了人民的苦难,处江湖之远而忧其民忧其君,情牵君国,心忧黎元。自己生活无着落,处处艰难,却告诫自己的亲戚,要任凭一位无食无儿的妇人到自己的草堂前打枣,不要插上篱笆,让她心里不自在;寄居的茅屋被秋风吹破了,茅草飘到半空,屋内无遮无拦,雨脚如麻,长夜难眠。杜甫哀戚自己的不幸,更推己及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只要天下寒士衣食无忧,能够安居,自己就是冻饿而死,也毫无怨言。他忧虑的目光时刻关注着大唐山河,他阔大的胸怀始终装着庶民百姓、天下寒士。君父、故园、妻子、友朋,占据了他大半个心胸,他只将心灵的一隅留给自己。

世上创痍,民间疾苦,触动着杜甫的心灵,激荡着他的情怀,他思想感情的潮水在胸中奔突、翻涌,不能自已,喷薄而出,笔下便流淌出无数的动人诗篇,杜甫成了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不再是一个抽象冰冷的名字,不再是高大庙宇中没有生气的冰冷塑像。他饱蘸生命的血泪写成的诗篇,是真情的凝聚,是悲天悯人的壮士情怀。历史的尘埃掩不住他的光辉,频仍的战火毁不去他的纯正,他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不费江河万古流”。它已伴随历史的呼吸,深深植根在我们这个多难民族无数子孙的心中。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透过浸满诗人泪水的文字,我们触摸到了一颗伟大的心灵。

 

赵克明品读感言:

杜甫的诗歌博大丰厚,其中意蕴难以言说,而这篇散文却巧妙地选取了作者感悟最深的地方作为切入点,引导读者进入绚丽多姿的文化世界,进入古代大师们的心灵世界。文章从杜甫的眼泪着眼评说了杜诗的“泪中情怀”,包括泪中的亲情,泪中的友情,泪中的忧民之情,泪中的爱国之情,透过杜甫浸满泪水的文字,触摸到了他的一颗伟大的心灵。正因为切入点选得好,这篇散文不仅展示了古代诗歌及诗人的魅力,也展示了作者为文的个性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