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中药配合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2例
2017-06-16 | 阅:  转:  |  分享 
  
【临证验案】

中药配合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

62



田野

1

,孙利

1

,张领君

2

(1.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河北以岭500035;2.河北以岭医院,河北以岭050091)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过敏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R76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250(2011)02-0226-01

过敏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性鼻塞、鼻痒、

喷嚏、鼻流清涕为主要特征的鼻腔结膜变态反应性

疾病,为常见多发病。本文通过研究以往临床治疗

病例,旨在探索一种安全有效而又相对经济可行的

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部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1]

。在本院被

确诊为过敏性鼻炎,伴有阵发性突然发作鼻塞、鼻痒、

喷嚏、流清涕、鼻窍黏膜淡红且苍白、水肿。所有病例

都符合指导原则《中西医诊断标准》。鼻腔分泌物涂

片检测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其中男33例占53.2%,女

29例占46.8%,年龄6岁~47岁,平均17.5岁;病程

最长22年,最短1.5年,平均病程4.65年。

1.2治疗方法

采用口服中药汤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方法。

基本加减:苍耳子12g,辛夷15g(包),黄芪20g,白

术10g,党参15g,蝉蜕3g,紫草6g,川芎12g,炙甘草

6g。肺虚邪袭证加麻黄、桂枝、干姜,肺脾气虚证加

茯苓、山药、乌梅,肾阳不足证加肉桂、黄精、山萸肉。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10d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3个疗程。穴位贴敷:贴剂选择天津海奥

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型鼻炎贴,穴位选择大

椎、肺俞、心俞、膈俞、迎香共9个穴位,每日1贴,

10d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3个疗程。医嘱患者治

疗期间忌海鲜辛辣等食物。

1.3疗效评价标准

3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根据《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痊愈:鼻部症状、体征全部

消失,舌脉转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

鼻部体征明显减轻,舌脉明显转好;好转:症状、体征

有所减轻,舌脉略有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2结果

6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经3个疗程口服中药汤

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显效32例,有效26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93.55%,所有病例在治疗过程中

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

3讨论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鼻鼽”起因

是由于肺气虚、卫表不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

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

喷嚏、流清涕

[2]

。肺开窍于鼻,鼻部症状是肺部的

外在表现,所以说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离不开对肺脏

的调理。根据五行相生理论,脾土为肺金之母,为气

血津液生化之源,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脾

虚则肺失濡养,脾虚日久则肺气虚衰,而金生丽水,

肺气虚必将导致生发不足而影响到肾。肾为先天之

本,肾虚则元阳不足而导致温煦生化失职,津失纳

摄,因此本病的根本在肺,但其病情的发展与变化又

与脾、肾两脏有紧密的联系。肺感外邪、津液停滞鼻

窍雍塞,为实;肺气虚衰,脾肾不足为虚。总之,鼻鼽

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从治疗上应根据中医整体理论

标本兼治,通过补正祛邪改善患者体质,使患者消除

症状并具备一定的抵抗力,达到远期效果。根据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运用穴位贴敷、

刺激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沟通表里、调和营卫,能快

速改善患者局部症状,减轻不适感,还能增加患者信

心,有助于坚持系统治疗。配合运用中药汤剂系统

调整机体功能,补益肺气,兼顾脾肾,运化水津,祛除

外邪。方中苍耳子辛、苦、温,归肺经,辛夷辛、温,归

肺、胃经,二者合用有宣通鼻窍疏散风寒之功;黄芪

补肺气,白术补脾气,两药配合党参共同健脾补肺、

益气固表。蝉蜕祛风止痒,川芎辛温香窜,为血中气

药,既能活血祛瘀又能祛风止痛;蝉蜕配川芎散风

寒、通鼻窍、活血化瘀,二者配合能迅速消除鼻痒等

鼻腔局部症状;紫草味甘性寒,专入心肝二经血分,

功善凉血散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取其凉

血活血配合蝉蜕、川芎以加强祛风效果,炙甘草调和

诸药。该基本方配伍合理,尤适合鼻炎急性发作患

者。在临床中应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共同达到标本

兼治、祛邪扶正的治疗目的。本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为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了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

3辑.1997.170-172.

[2]于兴娟.芪术止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54例[J].山东中医药

杂志2010,29(7):459-460.

收稿日期:2010-05-26

62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BasicMedicine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2011年2月第17卷第2期

February2011Vol.17.No.2

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