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译甲骨文字之六十七:春秋之春

 长空舞剑月如霜 2017-06-16

   孔子选择《春秋》作为一部史书的名字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远古历史上确实曾经历过一年由春秋两季组成的时期。在甲骨文中确实还保留着这方面的历史信息。

 如果说甲骨文字春是一个季节的开始,而秋是另一个季节的开始的话,那么在晚商的甲骨卜辞系统里面,却没有发现一年中的另外两个季节——炎热的夏季和酷寒的冬季——的表示用字。这实际上是告诉了我们:晚商时代可能还没有一年四季之分,那个时候一年中只有两个季节:就是春季和秋季。从春夏秋冬这四个字的造字和他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当你看完我对这四个字的考证以后,你也会相信确实是这样的。事实上,汉文字系统中的夏和冬这两个字在被创造之初其本义并不是用来指季节的。而夏这个汉字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秦公簋上的金文,其本义也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夏桀。让我们从甲骨文春字开始:

                破译甲骨文字之六十七:春秋之春  甲骨文 第三例非本字

甲骨文字春有三个大的组成部分:一是太阳,即日。这是春天人们感受最深的元素。二是一棵刚刚钻出地面,即将舒展叶片的小草。我们在《破译26》中考证了这个字就是屯。《说文》本义:“屮,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三是数目不等的非固定符号木字(或者草),在甲骨文造字规律中重复代表多,因此这里的木或草代表森林或者草地。并不是具体指两棵草或者四棵树。

春的字面意思是:当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小草从地下钻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甲骨文字本义是:春天开始了。注意,这里的春表示的是一个时间点,即时刻,并不是要表示一个在晚商时代的长达半年的季节。

第三例不是春字,它另有含义。因为它中间少了一个日字。而甲骨文的造字规律是一字一义的,少了一个部分就缺少一重含义,所以它另有所指。其本义有待进一步考证。

《说文》“春,推也。从草从日,草,春时生也。”

在卜辞中的春字一般用作标明季节。“贞:来春,不其受年”(粹881)“丁酉卜,争,贞:今春,王勿黍”(续5·9·3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春的本义:春天开始。音訓:艸屯切,方言讀若:qū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