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不是恐怖片,却比恐怖片还要恐怖

 天空勇者 2017-06-16


本文授权转载自:电影烂番茄(ID:dylfc99)


关于战争灾难的电影,小编看过不少,《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南京!南京》,都有这方面的描写。


本来以为对这种题材的电影已有一定免疫力。

然而,我在看到最近的这部高分新片时仍震惊不已瞠目结舌不寒而栗



《沃伦》


豆瓣评分8.3


网友说:这不是一部恐怖片,却比恐怖片还恐怖

甚至:严重致郁

毕竟,这部电影用了10倍的血浆把《行尸走肉》中砍杀丧尸的屠杀场面换成了活生生的人类。

和《沃伦》相比,去年《行尸走肉》第七季第一集中让人崩溃的格伦爆头场面简直就是小儿科

电影中的每一次大屠杀都有真实原型,绝非虚构


鉴于对人类生命的尊重,本文不呈现任何引起人不适的图片。


故事的开始,女主的姐姐(波兰人)和一个乌克兰小伙正在举行婚礼。


而当天的女主简直就和你我梦中的乡村姑娘一模一样。

美如仙


所以,一个帅气的小伙很快就瞄上了她。

两个人在姐姐婚礼上就开始了小暧昧


骑马比赛时,女主一句“你必须赢”。


小伙就策马奔腾拿了第一

(所以,这是暴力的苗头?)


女孩也在小河边悄悄以身相许。


与此同时,女主的家中,一个刚刚丧妻不到一年的乌克兰老男人正在和她的父亲谈判。


讨价还价后,父亲以11亩地,两只猪一头牛、一匹马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乌克兰老男人。


他要尽快娶妻,理由是:因为收获时间临近了,战争也快要来了

这么大的农场他一人照料不来。

女主就这样嫁给了一个老男人,也开始了一段她在战乱异乡中的悲惨沉浮


她嫁到的这个地方叫做“沃伦”,正是本片的片名。

地处现在的乌克兰北部,与波兰接壤。


在二战以前,这块领地归属于波兰第二共和国。


乌克兰人、犹太人、波兰人三方混居地带。

黄色区域为沃伦


苏联的红军最先开到这里来,村民们扔掉了乌克兰旗帜。


但,苏军到来后除了让贫困的人民翻身做主人之外,还偷鸡、喝别人家的


上来就是一棍子把女主的丈夫打倒在地,女主丈夫被流放。


女主则被抓。

这时,女主的初恋情人出现了,他已成为苏军的人,用一箱伏特加救出了女主。


女主在屋里刚刚生下他们的孩子之时(女主怀了初恋的孩子),窗外的初恋因没有兑现伏特加的诺言被一枪毙命

他在听到自己要被枪毙消息的同时,透过窗子看到了呱呱坠地的孩子


注意初恋的表情一张脸上同时写上了极致的幸福和极致的悲伤,演技真心到位。


女主自己带着三个孩子在战乱中辛苦生活。

虽然儿子年幼,但他“现在是家里最老的男人了”。


苏军的队伍还没撤退,1941年,德军又来了。


村民们带花结彩热烈欢迎,他们扔掉了乌克兰国旗,准备投入德国军的怀抱。


不懂政治的孩子们甚至伸手去摸德国兵的帽子


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到来

德军迅速的把村里一名有可能引领新时代的女教师吊在木桩上嘎达了。


只因为她是犹太人

小编在这个女教师的前一场戏中还对她十分敬佩,以为她的到来会对这个地区有所改观。

毕竟,第一节课,她就没收了孩子们挂在脖子上多年的十字架。


一场犹太人的大屠杀就这样开始了

只要有人指出这里有一个犹太人,那不管你跑多快,都是死。

德军把他们的衣服脱光、扔在挖好的沟渠中集体射杀


男女老少,无一例外。

当地的乌克兰起义军为了对抗苏联沦为纳粹帮凶,杀害了大批犹太人同时,也为解私恨杀了不少波兰人。

德军撤退后,乌克兰人受这种屠杀氛围的影响,开始了对波兰人的灭绝性大屠杀

圣神的东正教堂成为鼓动极端民族情绪的场所。

昔日的邻居忽然变成了杀人狂魔

更种的农具,变成了砍人的工具。

刀斧相向


前来和乌克兰起义军和平谈判(连枪都没带)的波兰军官,被二马分尸


一刀捅进已经怀孕的妻子腹部,当着丈夫的面。


此处图略


椎骨开背,直接剥皮


此处图略


还有一个波兰小男孩被几个乌克兰人用草垛围住,点火,活活烧死



他们不断研究新的杀人方式,甚至津津乐道。


杀人,已经变成了一场狂欢的游戏

有人问,这里有波兰人吗,房子的主人说:“有,但都是死的”。

女主的老公也在这场战乱中被人割头惨死

(这是丈夫活着时的最后一个镜头)


他无意砍下了偷鸡贼的手。

偷鸡贼便杀死了他,提头来见。


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也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关怀。

在这种环境中,每个人都变成了刽子手

杀人和日常劳作一样,成了每天的家常便饭

甚至是这个看上去柔弱的女主。

面对骚扰她的德国兵,她也可以提起武器来杀人


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失控了的畸形世界

虽然场面不算太大、但涉及演员众多,电影中所有演员的戏都挑不出毛病,甚至是孩子。

因为拍摄对象主要是生活在农场上,在这样一个空旷的空间中拍摄运动的人物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拍不好就会有忽然被噎到的尴尬。


场与场之间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切换非常流畅,导演非常精致的处理了每一个细节、每一场戏、甚至每个演员的表演。

《沃伦》的震撼不仅仅在于它的真实,更在于电影彰显出艺术功力

影片开头的婚礼狂欢看似美好,其实危机四伏

(婚礼上用了诡异的绿色光,好像在预示着什么)


乌克兰小伙因为在波兰买酒就被要天价


他强迫我们说波兰语,而且改信天主教


牧师证婚前还大谈了一段民族言论,指责乌克兰人过于强调民族主义

除了这些表面的言论,镜头中也有一些十分有深意镜头和之后的故事相互呼应。

例如,姐姐出嫁时的仪式是在门槛上用斧头砍下长辫子。


姐姐死的时候也是在门槛,只不过这次砍下的是她的头


男人们在拿着农具打闹的仪式中,却打出了血。


婚礼上甚至反复出现了一个莫名被狼咬了的人,他说:“一旦尝过人血,他们就不会停止攻击”。


以上的这些都直指那些把杀戮当做狂欢、视鲜血为乐趣的极端分子。

虽然婚礼的部分和杀戮的部分在表面氛围上截然相反。

但内容却如此统一。

危险信号从没停止过。

用世界上最幸福的场景来传达最危险的信号,也是没谁了


导演沃吉西奇·斯玛佐斯基曾凭借电影《Wesele》获得2014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


并提名过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他以惊悚、悬疑片见长,2011年拍摄的《罗丝的遭遇》也是和二战有关的电影,讲述一位名叫罗丝的女人在战乱中失去了丈夫,惨遭俄军和波兰人的夹击。


《沃伦》中,也设置了两场这样的戏,敌人是敌人、亲人也是敌人。


走投无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第一场戏是女主姐姐被杀。

乌克兰极端分子跑到姐夫的家中让他杀死姐姐,柔弱的男人一斧头砍向了前来劝说的人。

后来,波兰人来了,要杀姐夫

姐夫一直强调着姐姐是波兰人,意思是不要杀她。


结果,波兰人并没有因为女主的姐姐是波兰人就刀下留人,在他们看来,你该死,她嫁给你也该死,你们的孩子都该死


于是,全家无一幸免

第二场戏是女主抱着最小的孩子四处逃生。

不知道应该逃到哪里去的女主居然站到了德军的队伍里

在这里她是安心的,耸耸肩、把头高高抬起,看着屠杀犹太人的德国兵反而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要知道,之前儿子摸摸德国兵的帽子就要赶快被她拽走啊。

外来侵略让人心惊胆战

而昨日的邻居忽然变成了杀人魔鬼,更让人毛骨悚然


毕竟,没有防备的伤害,最让人难以相信

她就这样,目睹了全家人一个个惨死、目睹了全村人一个个被割手、挖眼、枪杀、砍头


灾难可以变换一个人的容颜

她再也没有笑容了。


女主走上了一辆马车,镜头的转到驾车的人脸,居然是她的初恋


现实太残酷了,才让她生长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般的美梦。

(梦中,初恋带着儿子在为她驾车)


美好更显残忍

最后他们的马车消失在画面中。

镜头中只留下一片广袤的平原


原来,这片土地才是这部电影的唯一主角

没有人知道这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血雨腥风

没有人知道这里究竟埋藏了多少鲜活的生命

时间会带走历史

但永远不能掩埋真相

祈祷世界和平

2017最火微信榜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