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体书法传播2017-06-14 姜立纲(1444-1499),字廷宪,号东溪,瑞安梅头镇东溪村人。他是我国明朝一位书法家,曾以“善书”闻名海内,并远播日本,日本京都国门上的大字,亦为其所书,被誉为“一代书宗”。清《三希堂法贴》收有他的墨迹。 姜立纲的字有很大的成分是柳体是影子,可以作为学习柳体书法的参考。有的时候,我们很想知道柳公权的原墨迹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正常用毛笔写出来的柳体应该是个什么样子。那么下面这幅姜立纲的《东铭册》的笔法可以参考研究一下。 他的起笔,收笔,特别是宝盖头的钩,竖钩的写法,值得我们研究借鉴。柳公权时代用的是散卓笔,和我们现代的用的笔不一样,那时的笔有笔心,副毫,出钩的时候副毫是不在书写状态的,只有笔心在出锋。所以柳字竖钩的竖会长出来一点。今天我们的笔不一样了,要写成他那样的钩,就要分两步,第一步,先竖到位,第二步,笔锋向上回一点再出锋。分两步书写,背离了书法的本原,不是一种方便的书写。姜立纲和柳公权一样,一个动作出钩,只是因笔的结构不同,写出来钩的形态不一样。姜的笔和我们现在是一样的,所以姜的笔法就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如果不参考墨迹,机械的描摹柳公权玄秘塔,结果写出来很像,但是这不是书法应有的效果。书法是方便的书写,想尽办法描摹出刀刻的痕迹,只会离书法越来越远,因为正常的书写根本就不是这样的状态,机械的书写柳公权的玄秘塔是很累人的。 |
|